同样一笔钱,放在银行做定存,1年到期就会有收益。
为啥放在保险公司,5年后去退了,却发现刚刚回了个本,存了个寂寞。
感觉自己的钱被保险公司骗去了,然后破大防,这样的情况特别常见。
那保险前5年为啥没有回报?是封闭期?长期主义?还是前5年的收益都给了业务员佣金?
究竟是怎么个事?小编给大家认真解释一下。
其实原因很简单
我们要首先明确一下保险的本质,保险是种风险管理工具,初衷是在人们发生不幸时,给予经济上的支持。
因此,它的核心功能是保障,不是投资,不能单纯地拿收益作为衡量保险的唯一标准。
不管是增额寿、还是年金险,如果是期缴的,基本上前5年的现金价值都不高。
我们把这个5年,叫做封闭期。
这个不能叫缺点,只是保险产品的一个显著特点。
也是监管有意为之,不允许保险公司长险短做,目的就是为了和银行拉开差异,也是为了回归「保险姓保」的属性。
现在银行存款利率在2%左右徘徊,如果储蓄险给到3%甚至更高,然后还有存款的流动性,试问一下谁还愿意将钱存银行呢?
一旦银行和保险两大金融机构的平衡被打破,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不利不说,最终利益受损的还是我们自己。
其次,这投资理财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即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
成年人的世界,你必须学会做选择。
既要又要还要,最后很可能啥都得不到,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5年的封闭期,可以理解为,我们选择储蓄险理财,牺牲了资金的短期流动性以换取未来更高的收益。
以市面上一款表现优秀的增额寿产品为例:
20万5年交,5年现金价值才略多于本金,但在其后2年,实际现价增长率均维持在5.4%左右。
你以为在封闭期内缺失的回报,在其后以现价跃迁的方式快速给你补偿回来了,这个牺牲是值得的。
毕竟储蓄险是做中长期资金规划,更多是解决将来的问题,而不是眼下的问题。
还有一点,从保险公司的盈利方式来看,5年内没有收益也是很合理的。
利润来源主要是三方面:死差、费差、利差。
死差:根据过往数据对比精算出来的预定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的差值。
费差:一个时间段实际的营业支出费用,和保险公司预期的成本开支之间的差额。
利差: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和保险预定利率的差异。
针对保障偏低,侧重于投资的储蓄险,保险公司很难从前两者获利,主要利润来源就在于利差。
利差就是保险公司在收取保费后,抛去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剩余的部分通过投资端来获利。
我们购买的储蓄险,收益写入合同,是刚性兑付。
保险公司拿着咱的保费,不可能全部拿去投资股票这类高风险高回报的产品。
大部分的钱,还是流入到了债券、大型基建等项目。
举个例子,保险公司投到石油管道的铺设上面,那管道铺设需要很长的时间吧?只有等其投入到使用中了,才能实现盈利。
保险公司盈利了,我们的钱才能产生回报。
如果没有封闭期,客户随意退保,那保险公司在进行长线投资的时候就会瞻前顾后,又怎么能保障给到我们更高的回报?
你说是不是?这其实,很合理。
写在最后
巴菲特老爷子的投资名言:“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资金量多少和收益率,就是很湿的雪;长周期,就是那个很长的坡。
我们不应该被储蓄险前5年看似没有收益的表象所迷惑,而应看到其背后的长远规划和稳健增值。
银行存款主导一个短期灵活,保险主导的是期限长且收益高。
两者效应叠加,才能产生更好的收益。
总结一下:日常开支放银行,长期规划用保险。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4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