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德,原志愿军60军180师政委,曾投身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然而,吴成德回国后,却遭到了军职被撤销、党籍被开除的处罚。
在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在回国后遭受如此严厉的处罚?在被剥夺了军职和党籍之后,吴成德怎么样了呢?
下面请跟随我走进今天的故事!
不放弃任何一位战士
在20世纪初的动荡岁月中,吴成德在山西省新绛县的一个宁静村落诞生,那是一个军阀割据、国家动荡的时代,战争的阴影笼罩着这片土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成德从小就在心中播下了追求和平的种子。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吴成德投身于山西的军政培训,期间他深受共产党理念的感染,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共产党,担任了一名指导员,吴成德运用所学知识,带领部下与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抗战胜利后,吴成德又投身到解放战争的战斗当中,因其卓越的表现,新中国成立后,吴成德已晋升为师级干部。
然而,和平并未持续多久,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地位,同时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军对朝鲜发起了进攻。
第五次战役打响前,时任志愿军60军180政委的吴成德接到上级的指示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
战争的残酷超出了预期,由于战线过长外加志愿军准备不足,战役打响后,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出现了问题。装备精良的美军美军利用这一机会,对志愿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为了避免被美军围剿,志愿军部队不得不向北转移,为了确保主力部队的安全撤退,180师承担起了掩护的重任。
在掩护过程中,由于指挥上的失误,180师的近万名战士损失惨重,在与美军交战五天后便被美军团团围住。
由于没有补给,刚开始战士们还可以依靠树皮树根充饥,可随着战况越发激烈,充饥的树木也已被炮火摧毁,180师的弹药也不是很充足了。面对美军的不断逼近,180师的师长郑其贵下达了突围的命令。
可近万名战士一起突围的话目标太过明显,为了减少被一网打尽的风险,上级领导决定采取分散突围的策略,将部队以团为单位划分为多个小组,从不同的方向突破敌人的包围圈。
突围行动前夕,吴成德深入到各个团中,细致检查并确保每个团的突围准备工作都已就绪。然而,就在他准备返回指挥位置时,部队已经开始了突围行动。吴成德没有犹豫,立即按照既定计划,骑马迅速向突围部队的方向赶去。
在追赶过程中,吴成德经过一个狭窄的山口,借助美军发射的照明弹,他意外发现了三百余名180师的战士。这些战士在之前的战斗中不幸受伤,由于行动不便,他们已经与大部队拉开距离。
面对这些受伤的战士,吴成德听到了他们的恳求:“吴政委,我们还有突围出去的希望吗?请您不要抛下我们。”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
虽然吴成德知道,如果选择独自骑马追赶,他完全有可能追上突围的部队。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是这些伤员的领导者,抛弃伤员独自逃生是绝不能容忍的行为。
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吴成德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他开枪打死了自己的坐骑。这一行为不仅是对伤员们的承诺,更是对自己职责的坚守。他选择与伤员们并肩作战,共同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被美军俘虏
考虑到伤员们行动不便,如果一直聚在一起被美军发现的话没有一丝的逃生机会,于是吴成德将伤员们分成八组,每一组四十人,由经验丰富的干部带领,以分散美军的注意力,提高突围的成功率。
然而,由于弹药匮乏以及伤员们的身体状况,吴成德所带领的队伍未能成功突破敌人的防线。在这种情况下,吴成德没有放弃,他坚守着不抛弃任何一名战士的原则,带领伤员们退入了崎岖的山区,利用游击战术巧妙地与敌人周旋。
在艰苦的环境下,吴成德和战士们依靠野菜和树皮维持生命,同时避免在一个地方停留过久,以免被敌人发现。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坚持了长达14个月的抗争。
不幸的是,最终吴成德以及幸存的三名战士被美军的巡逻部队发现并俘虏。在俘虏期间,吴成德试图隐藏自己的身份,但却被叛徒指认出了真实身份。当时美军俘虏了两万余名解放军战士,吴成德的军职是被俘人员中最高的。
作为被俘人员中军职最高的军官,吴成德自然成为了美军关注的重点。如果能说服吴成德归顺,这将对解放军造成巨大的心理打击。因此,他们对吴成德进行了特别的“关照”,将他单独关押在黑暗的牢房中,不断试图通过洗脑和威胁来获取情报。
不仅如此,美军还逼迫吴成德前往台湾,并借此大做文章制造吴成德归顺美军的假象。美军的策略并未奏效,吴成德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对共产党员使命的忠诚。
见此情形,美军试图通过极端的刑罚手段迫使吴成德屈服,用鞭子抽打吴成德至皮开肉绽,剥夺了他的食物,每天仅给予少量的水,甚至动用电刑和水刑,使吴成德饱受煎熬。尽管如此,吴成德的意志依旧坚如磐石,没有向敌人屈服。
在那段漫长而艰难的日子里,吴成德曾一度考虑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以逃避这种非人的折磨。他将衣物撕成布条,制成了一根绳索,准备在牢房中结束一切。然而,就在他即将做出决定的瞬间,他的目光落在了脚上那双破旧的鞋上——那是他离家前,妻子亲手为他缝制的。
这双鞋,如同妻子温暖的手,抚摸着他的心灵,唤起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渴望。吴成德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力量,他决定为了家人,为了那一天的重逢,他必须坚强地活下去。于是,他放弃了自尽的念头,决心继续与敌人抗争。
经过一年多的折磨,吴成德终于等到了希望的曙光。1953年7月,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战争双方根据协议开始释放战俘。由于吴成德的军职较高,美军为了保持谈判的筹码,直到两个月后才将他和其他最后一批战俘释放。
交换俘虏
开除党籍撤销军职
吴成德在经历了非人的折磨后,身体已经极度消瘦,体重急剧下降,遍体的伤痕见证了他所承受的苦难。当他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本期待得到理解和尊重,却未曾想到,他和其他“俘虏”们首先面对的是来自“被俘人员管理处”的冷漠和误解。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一些人对“俘虏”一词有着偏颇的认识,他们将“俘虏”与“叛徒”划上等号,认为只有那些缺乏勇气的人才会沦为俘虏。在他们眼中,成为俘虏意味着懦弱,甚至可能背叛。这种观念无疑给吴成德等人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在管理处,吴成德遭遇了怀疑和不信任的目光。尽管他曾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勇士,曾与敌人进行了长达一年的顽强斗争,即便在被俘后,他也坚守着军人的信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没有泄露任何机密。然而,当他带着满身的伤痕和坚定的信念回到祖国,他所期待的理解和支持并没有如期而至,相反,他的解释似乎并未得到信服。
1965年6月,吴成德和其他战俘的命运遭遇了重大转折。由于缺乏证据来支持他们的陈述,部队对他们已经失去了信任。结果,吴成德不仅失去了党籍,还被剥夺了军职,最终吴成德被分派到盘锦的大洼农场。
文革期间,吴成德因为这段历史而遭受了批斗,这无疑加剧了他精神上的负担。
尽管如此,吴成德的妻子始终坚定地站在他的一边,她的信任和支持成为吴成德在艰难岁月中的精神支柱,让吴成德熬过了那些不公平的艰苦岁月。
在农场辛勤工作了十年之后,吴成德终于退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即便在退休后,他也没有放弃为自己争取正义的机会,他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一封又一封的申诉信,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公正的评判,但这些努力似乎都石沉大海。
直到1980年代,随着中央对被俘人员的新政策出台,吴成德的案件得到了重新审查。经过公正的审理,他的名誉得到了恢复,军职也被重新确认。此时,吴成德已经是古稀之年,按照常理,他完全可以选择安享晚年,但他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吴成德没有沉溺于个人的不幸,而是将自己的生活投入到了更有意义的事业中。他成为了一名爱国教育的宣讲者,每年都会举办多场宣讲活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后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
更令人敬佩的是,吴成德还将自己的一部分工资捐献给了希望工程,并积极筹款,为希望工程筹集了超过200万元的资金。
结语
1996年3月16日,吴成德因病去世,享年84岁。吴成德老人的一生,是对革命精神最深刻的诠释。即使在遭受不公与误解的岁月里,他依然保持着军人的尊严和坚韧,用行动诠释了忠诚与奉献。他的故事,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更是对后人的启迪,激励着每一代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对于吴成德老人的事迹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踊跃讨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39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