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 邓公下令裁撤了11位副总理, 仅保留下2位, 他们分别是谁?

方圆文史2024-03-26 23:25:22  146

众所周知,“特殊时期”结束后,原来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情况并没有改变,由此导致了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庞大而臃肿,人员冗杂的问题日益严重。

据相关数据统计,1981年时,国务院的工作部门竟多达100多个,而其中光是副总理就有13位之多。

机构庞大臃肿,职责就不清晰,互相扯皮之事便会经常发生,而如此一来,工作效率就无从谈起。此外,这也是形成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想要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要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

对于这个问题,邓公有着非常清晰地认识。1982年1月13日,在政治局会议上,邓公专门发表了题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重要讲话。

在讲话中,邓公批评了当时政府组织机构臃肿的现状,并说到:“许多人员不称职,不负责”、“不改革得不到人民赞同”……

就这样,一场浩浩荡荡的政府机构改革运动开始了!

其实,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造成当时政府组织机构臃肿的原因是多重的,除了我们前文所说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没有改变外,还跟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我们知道,从1976年10月后,平反冤假错案的活动便逐渐进行,到1982年时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大批老同志、老干部得以复出,回到了工作岗位。

但毕竟“僧多粥少”,现有的组织机构中并没有那么多的领导岗位,所以只能通过增设副职等“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来解决。

此外,在改革开放初期,“派管干部”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这就更加导致了机构的臃肿。更何况,当时的一些干部,无论是思想还是知识水平,都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身在其位却难以谋其政,这势必会影响改革的整体进程。

当然了,精简组织机构势必就会影响到一些老干部们的切身利益,所以如果不能从思想上改变他们,机构改革就很难推进。

对此,在那次讲话中,邓公就特别说到了此事,他甚至还用“对党的最后一次历史性贡献”、“对每个人党性的一次严重考验”这类的真挚之言,来要求老干部们支持这次政府机构改革。

尽管在此期间还是发生了一些争议,但总的来说,老干部们还是很快理顺了思想,积极配合机构改革的进行。

机构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拥有100多个工作部门的——国务院。

改革后,国务院原来的100多个工作部门,裁撤、合并为61个,并明确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等要求,其总编制也从原来的5万余人减少至3万人,部委级领导的平均年龄从原来的64岁降低至60岁。

当然,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原来的13位副总理,被裁撤了11位,仅保留2位,即万里和姚依林。

我们知道,从1978年3月至1982年5月4日,即改组前的第五届国务院,其副总理为13人,即: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纪登奎、余秋里、陈锡联、耿飙、陈永贵、方毅、王震、谷牧、康世恩、陈慕华。后面又陆续增补了10人:王任重、陈云、薄一波、姚依林、姬鹏飞、赵紫阳、万里、杨静仁、张爱萍、黄华。

当然了,在此期间,一些人的职务有所调动,因此到1981年时,副总理总共有13位。

经过调整后,决定增设“国务委员”职务,该职务在行政待遇上与“副总理”相同,但副总理仅设2位,即我们上面所说的万里和姚依林。

万里和姚依林这两位老同志,都是搞经济、搞改革的能手,他们被保留下来也在情理之中。

1977年6月,万里在调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后,就曾以非凡的胆识,大力支持、推广肥西县“包产到户”和小岗村“包干到户”的做法,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鉴于他的出色表现,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即从1980年2月至4月,万里就担任了三个要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副总理。

而姚依林同志,早在解放战争初期,就开始在经济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建国后更是长期担任国务院财贸部门的领导工作,从贸易部副部长一路做到了财贸党委副书记。

1979年7月,在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上,姚依林同志被正式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经济工作。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经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想要使其平稳地走下去,势必需要专业性的领导人才,万里和姚依林都是从革命战争中走出来的老同志,建国后,他们又都长期奋战在经济、改革的前线,保留下他们无疑是当时非常合适的选择。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383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