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4月26日消息(记者陈锵实习生杨一恒)4月25日,西安高新区正式发布《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下称《新质生产力方案》),从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等多个方面入手,着力实施“新目标、新源头、新支撑、新动能、新主体、新模式、新场景、新市场、新环境”等“9个新”实施路径。
该方案内容涵盖“产业实力、创新驱动、企业主体、融合发展、绿色集约及要素保障”等6类合计47项,为竞速新质生产力、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制定了“路线图”。
西安高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现场(央广网发 杨一恒 摄)
建设引领全国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目标清则方向明。“9个新”实施路径中,西安高新区聚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清晰制定了新型工业化“新目标”——2026年,围绕光子、新能源汽车及增材制造等重点领域,创建一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认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发展成为辐射西部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2030年,高新区产业能级、综合实力全面跃升,成功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新增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发展成为引领全国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在《新质生产力方案》规划目标基础上,西安高新区进一步研究制定了《关于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实施方案》,以“9个新”路径为基础保障,重点围绕产业规模效益、科技创新能级、企业培育规模、数实融合水平、绿色低碳发展等维度,力争于国家层面形成示范引领——依托于光电子、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撑效用,全面引领西部地区、助推陕西省驶入“量质双升”新型工业化快车道,实现产业规模效益大幅跃升;聚焦未来产业相关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层面树立全国范围示范标杆,推动科技创新能级稳步增强;加快引育高能级企业群落,在提升综合竞争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形成国家示范引领,企业培育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于全国范围内发挥“数智融合”示范效应,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领域“头雁”地位,数实融合水平实现显著提升;持续释放“绿色制造”全省领先优势,在双碳战略实施、节能减排落实方面形成国家示范,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
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500亿元
科技创新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西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根据《新质生产力方案》,西安高新区将聚力突破原始创新,培育新型工业化“新源头”。具体举措包括大幅提升“0-1”原始创新能力,着力搭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创新平台网络,加快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构建全领域跨界贯通、全链条循环畅通、全要素覆盖融通的科技创新体系。2030年,累计落地全国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20个,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15000项。
同时,聚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新型工业化“新支撑”。聚焦实施“两链融合”,前瞻布局一批加速器、交叉研究及中试熟化等创新平台,全面提升“1-10”小试中试能力、“10-100”批量转化成功率,成功转化出系列标志性、前沿性重大战略科技产品。2030年,累计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中试平台15个,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500亿元。
实现先进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万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是培育增长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根据《新质生产力方案》,西安高新区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新型工业化“新动能”。具体包括优势提升“光电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新能源新材料”等5大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增材制造、卫星应用、5G”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及未来健康”等6大未来产业,加速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30年,培育形成2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争取在1-2个领域达成关键技术突破、标志性产品产业化目标。
聚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壮大新型工业化“新主体”。促成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成长壮大一批龙头链主企业、梯度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引入一批未来产业新主体。2030年,年度新增市场主体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800家以上,千亿级、百亿级规上工业企业分别达到2家、15家,省、市级“链主”企业累计获批50家,上市企业数占全市比重、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67%、50%,累计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0家、新物种企业450家。
实现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3%
当前,数字化和绿色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两个重要趋势,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赛道。《新质生产力方案》中,西安高新区聚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及数字化应用示范,拿出新招、实招,全力探索新型工业化“新模式”“新场景”。
高新区将依托于国家近期出台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方案,启动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技术改造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速推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203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服务业比重达到85%,累计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0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园区”5家、灯塔工厂3家、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产线)45个、省级以上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项目100个,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3%。
在数字化应用示范方面,高新区将探索建设“新质生产力”场景应用创新中心,每年发布30个“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场景清单,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测试空间及市场机会;谋划实施无人配送物流试验段、无人驾驶测试路段等场景应用示范项目;定期举办“新型工业化”场景应用创新大赛,每年征集一批创新场景及典型案例。
招引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300家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广阔的市场和有利的要素保障。在这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方案》也拿出了诚意满满的举措,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根据《新质生产力方案》,西安高新区将聚力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拓展新型工业化“新市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速推动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步伐;鼓励企业积极对接“一带一路”、RCEP及东盟等新兴市场,自建(共建)一批海外园区、制造基地及离岸创新中心,联合开展重大科技创新研发及资本服务对接活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借助于中欧班列畅通国际市场。2030年,招引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300家,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合作投资首选地。
《新质生产力方案》还聚力要素保障提质提速,着力营造新型工业化“新环境”。高新区将优化“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依托于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等承载平台,着力打造未来产业集聚区、产业融合示范区及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聚焦于中小企业成长需求,引导社会资本建设一批大数据云计算、5G领域新园区及标准厂房;加快集聚相关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促进金融、土地、涉企服务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改革,营造适宜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37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