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机构关于2024年一季度的收入数据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5万元,其中人均工资性净收入为0.65万元,同比增长6.8%。
看到一个有很高阅读量和点赞量的短视频,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大意是说:2024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原因,是失业率升高造成的。
这位创作者的计算方法如下:
假定一个公司原本有10个人,老板月薪10万,打工人工1万,合计19万,人均工资为1.9万。
随着失业率的上升,公司裁员2人(老板肯定不被裁),剩余人工资不变,合计工资17万,人均工资为2.1万。
所以相对于前一个统计周期,裁员后的平均工资,从1.9万增长到2.1万,其结果跟统计机构的结果相似。
所以,基于这种计算方法,我们可以理解为:人均收入的增长,其实是一个数字游戏,而非真实收入的增长。
这种说法对不对?我们需要搞清楚两个概论:
一个是数据是如何得到的;二是统计数据的覆盖范围(如你所知,在统计领域,不同的统计范围,通常会得不同的统计结果)。
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其中的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等数据,来源于一个庞大的统计工程,名为住户调查。
这种统计方法,是数据收集最为灵活的方法之一,依据人口普查资料、在全国1800多个区县、抽取16万户家庭进行调查统计。
调查统计的内容很多,大多与收入、支出相关,这些数据最后汇总形成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等民生数据。
本篇所说的人均工资、经营、转移等收入,便是由全国这16万户家庭的数据汇总得到的。
再看第二个问题,人均工资性收入,覆盖范围是工作人口、还是包括老人、小孩、失业者在内的所有人口?答案显然是所有人口,即失业者、小孩也有”被平均“工资。
所以,你可以分辨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跟失业率升高的关系并不是很大,至少在这组数据中,两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统计领域,平均数是使用最多的数据,一般指处在一组数据最中间位置的数据,代表平均水准。
但平均数有一个缺陷,即当最大数与最小数差距过大时(在收入数据中,指富人和穷人收入差距过大),平均数会高于中间位置的数据。
这时,统计学家又发明了一个数,叫分位值,其中使用最多的叫50%分位值,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中位数。
为了弥补平均数统计的缺陷,自2013年起,统计机构还发布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数据。
我们整理了2013年以来的各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数及中位数,形成下图。其中蓝色柱状表示中位数,蓝色+绿色柱状表示平均数。
2013年以来的40多个统计周期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均高于中位数。2024年一季度,平均数比中位数高出近2100元,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
2024年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5万元,但中位数收入为9462元,即全国一季度有一半人的收入,在9462元以下。
将其换算成月薪为3154元。如果你一家三口,只有一人工作,意味着你每月需要赚到近9500元,才算达到全国平均(一半人)的水准。
如果一家三口有两人工作,只需要4700元就算达到全国一半人的水准了。
你的收入,达到哪个等级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3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