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火车票抢购战再次打响。但今年抢票好像格外困难,面对一票难求的局面,不少旅客将目光投向了第三方抢票软件,毕竟,第三方抢票软件声称的“优先出票”、“加速抢票”很难不让人心动。
事实真的如此吗?
投诉平台上,关于第三方抢票软件涉嫌隐形消费,强制取消,买错车票等消费投诉比比皆是;用户授权第三方抢票软件还会面临信息泄露、账号异常等安全问题。买票抢票争议不断,12306更是官方下场回应称从未授权第三方平台发售火车票,抢票软件实际也只是在“拼手速”。
如果说,宇宙的尽头是铁岭,那抢票的尽头就是12306。
抢票有多难?
“开票即候补”“到点显示未起售,一秒钟之后无票”“抢了80趟车一周还没票,最后选择打车回家”,每逢节假日,抢票难、候补难的话题就屡见不鲜。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14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114.7万人次,同比增长28.5%,人从众的出行让车票异常难买。今年五一热度更是有增不减,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超7倍。
出行的热情,没买到票的抱怨,让#12306秒没##12306存钱#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相比于长途游客,短途游客买票的难度可能更高。有用户就发现,同一天同一班次的列车,中间的短途票显示已售罄,只能候补,从起始点到终站的长途票却是有票的。
12306给出的回应是,高铁追求的是运力最大化原则,也就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从头至尾,没有一个位置是空的。策略就是优先满足那些全程乘客的购票需求。这就导致了中间站的票更加难买。
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12306显示没票,第三方平台显示有票,但通常会有提示“全程直达有票换座一次即可”或者“先买几站保障上车,再抢后半段,抢不到补票”。
12306和抢票软件的博弈其实由来已久。
2010年,12306网站开通并试运行,起早贪黑去火车站抢票被线上抢票取代。但庞大的人数导致网站过载,经常出现卡退现象。仅仅数月后,一个由程序员开发的程序出现:“用户输入车票往返、时间等查询条件后,‘助手’就按照设定的查询周期,比如每隔6秒,自动刷新有无新出车票。省去了手工输入,以及靠人工不断刷新的麻烦。”
买票这个运气活变成了技术活。自此之后,各大浏览器推出抢票插件,混战江湖。12306多次调整验证码难度。到现在各大平台推出加速包服务,12306对应推出候补功能。
这些年,12306和抢票软件,针锋对麦芒,更新功能也亦步亦趋。
抢票功能是棵摇钱树
自首个抢票应用问世到如今已有12年。这些年车票越来越难买,抢票功能也越来越多样。
我们对比了五家抢票软件和官方平台12306的抢票功能,发现各家都“竭尽所能”的帮助用户买到一张心仪的车票。
首先是选择多。不同日期,多个车次,不同座席,让用户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其次是延长兑换时间,从时长上增加成功几率。最后是大招加速套餐,快速、高速、极速、光速、VIP层层叠buff,话术也一个比一个诱人,“持续抢票”、“24小时专人抢票”、“400m/s余票监控”等,让你感觉不买,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人一大截。
除此之外,抢票软件还很人性化,提供抢过道还是靠窗的服务,还有各种保险服务,只不过都需要掏钱罢了。
杂七杂八算下来,除去车票钱,为了买一张车票要多花近一百元。
抢票软件不是慈善家,增加这些功能看似为了消费者着想,实际上都是有利可图。究其原因,这些平台卖火车票不赚钱。
曾有业内人士透露,飞机票的佣金在2~3个点,火车票则是零佣金。但车票的购买需求极大,是重要的品类和流量入口,所以设置抢票功能不仅可以为平台带来流量还能顺便赚钱,何乐而不为。
消费者花了这么多钱,平台赚了那么多,但实际体验下来真的有用吗?
我们以“你觉得第三方抢票软件有用吗?”为主题做了调查,结果显示36%的人认为抢票软件没有用,并没有帮助自己成功抢到火车票,只有13.7%的人通过抢票软件抢到过票,有19%的人在抢票软件中的隐蔽消费里上过当,掉进“平台陷阱”。
抢票软件不光效果有限,一系列消费问题也层出不穷。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隐形消费,强制取消,买错车票等投诉更是比比皆是,消费者花了钱,最终的受益者却是平台方。
拼手速还是拼人品?
抢票软件并不能改变“没票”的事实。
从原理上看,第三方抢票软件的抢票原理主要基于模拟人工购票请求,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提交速度,刷新信息,以增加抢票成功的概率。这些软件通常会使用大量的服务器和快速的网络连接来提高抢票效率。此外,它们还可能使用电脑自动识别验证码,以减少人为输入的等待时间。
但是,根据12306官方的“候补购票”功能,第三方抢票软件需要等到12306候补列表里所有人都买到票以后才能去抢票,如果候补的人数大于等于可购票数时,就没有票可以给第三方抢票软件去抢了。
简单来说,第三方抢票软件抢票就是靠“拼手速”。
所谓的“加速包”其实也是个伪命题。业内人士表示,无论使用第三方平台的加速包,还是12306候补,都要通过12306铁路后台。加速包没有用,如果后台识别到提速软件多次侵入网站,可能还会对该订单造成卡顿。
纵观抢票软件10余年的发展历程,它们实现了从浏览器附属功能到独立APP再到小程序的更迭变化。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抢票软件,经过几经调整变更,整体上形成4种较为稳定的业务模式。
平台利用自己在技术、资源方面的优势做出调整,看似是迎合了旅客需要,提供了更多选择,但这种通过用户协议授权的方式将旅客抢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交由抢票软件采集,也暴露出抢票软件背后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
首要问题就是隐私泄露。旅客如果需要使用第三方抢票软件抢到票,首先要同意授权给第三方抢票软件,再输入个人的隐私信息。个别第三方抢票软件可能会借此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卖给数据公司,给用户带来信息泄漏的风险。其次,因为12306没有授权任何第三方“抢票软件”,旅客使用抢票软件还会面临退改手续繁琐、无法正常购票等问题。
更不用提被诟病已久的隐蔽性收费问题了。
现阶段,第三方软件的付费购票方式、竞价式加速包、诱导消费模式、潜在的信息泄露风险等仍旧饱受争议。
12306早就辟谣了第三方抢票软件的“优先购票权”。相反,由于抢票软件的使用会降低其他手动查询用户的速度,进而导致系统延迟,为了保障用户权益,12306网已经屏蔽了多个抢票软件的渠道。
总而言之,“拼手速”刷屏也好,重金购买的加速包也罢,抢票的尽头都是12306。买票难的问题,最终还是落在12306上才能解决。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3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