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撰文表示,目前,市场对中国经济潜力的悲观情绪存在多个误区。例如,误解最多的是由于中国名义GDP差距扩大,人们普遍误认为中国赶超美国经济的进程已经停滞。
实际上,如果排除通胀和汇率因素,中美两国实际GDP差距在缩小,则不是在扩大。2023年,中国GDP名义增长4.6%,按当期市场汇率折算,中国名义GDP总量为17.89万亿美元。美国GDP名义增长6.3%,名义GDP总量为27.36万亿美元。中国名义GDP总量相当于美国的65%,与2021年的76%相比,差距进一步拉大了。
中美两国名义GDP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通胀明显高于中国和美元升值。 2023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仅同比上涨0.2%,而美国2023年CPI明显超过3%,2022年曾一度高达9%以上,从而迫使美联储大幅加息。
由于美国从2022年开始连续11次加息,导致美元升值,人民币兑美元出现阶段性贬值。 2022年和2023年,年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分别下跌4.1%和4.6%。
这导致了中国2022和2023名义GDP增速比美国分别低了4.3和1.7个百分点。而在2021年以前,中国名义GDP增速比美国要高出4个百分点以上。
名义GDP是用来国际对比,而实际GDP才能反映各国真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如果排除通胀和汇率的因素。从2021年以来,中国实际GDP增速明显高于美国,中国实际GDP与美国的差距在缩小,而不是在扩大。
2023年,中国GDP实际增长5.2%,而美国GDP实际增长2.5%。根据2022年的中美两国实际GDP,按照实际增长率计算,2023年,美国实际GDP约为22.4万亿美元,中国实际GDP为17.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79%,高于2021年的76%。
自疫情以来,中国实际GDP增速均明显高于美国,2019-2023年 ,中国实际GDP增长20.1%,美国仅为8.1%,中国实际GDP增速是美国的2.5倍。
同时,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数据,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方式,中国GDP总量相对于美国的领先优势在扩大。
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2023年世界各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全民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中国、美国两国的GDP分别为33.69万亿美元和23.5万亿美元、32.9万亿美元和26.9万亿美元。
根据两者的统计显示,以购买力计价的方式,美国GDP大约相当于中国的69.75%-82%。与2022年相比,中国的领先优势在扩大。
汇率是经常波动的,中美两国GDP差距曾多次因为汇率波动出现扩大和缩小的情况。采用某一个时点的汇率来比较两国的GDP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真正全面反映两个国家真正的经济情况。
采用市场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统计GDP的方式各有优劣、各有用途,难以相互替代,可以相互补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通常会同时提供这两种方法测算的各国及世界经济总量。
由于中国、美国和印度商品价格特别是服务行业的价格相差甚大,例如,美国的快递和电信资费价格分别约为中国的6倍和8倍。而美国GDP约80%来自服务业。因此,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以购买力计价的方式,更能反映中国和美国真正的经济规模及差距。
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最关键的增长动力,未来仍然将会持续。据国际基金组织(IMF)最新的预测,2024~2029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将会是中国,占比为21.2%,印度和美国分别为14.1%和11.9%,名列第2和第3。
与此同时,部分人认为中国企业家信心不足,正在将资金转移出国。但实际上,如果剔除房地产投资,2023年的民间投资增长了近10%。同时。虽然有部分企业从开拓海外市场和绕开美国贸易保护措施等角度出发,加大了海外投资力度,但仍有3000多万家民营企业在继续投资。
据CEIC编制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初以来,随着工厂生产向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以外的地区扩展,中国中西部15个省份的出口猛增了94%,出口增速大幅高于墨西哥、印度和越南。这反映了中国企业更多的是向国内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不是向海外国家转移。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2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