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消失”的5个江苏品牌, 满满的都是回忆, 你还记得哪个?

卡门的事2024-04-24 19:46:29  113

江苏省是中国工业大省,尤其是苏州、南京、无锡等地的制造业非常发达。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后,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对本土品牌产生冲击。

小时候江苏本土品牌较多,现在基本上是看不见了。

对于那些消失的品牌你还记得几个?

长城电风扇:从濒临破产到销量冠军的振兴之路

长城牌电风扇创建于1975年,由苏州5条街道上的16个手工作坊合作组建而成,是江苏省第一家专业生产电风扇的国有企业。

早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城电扇厂生产的吊扇、台扇和落地扇供不应求。

但在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大量私人电风扇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厂家生产的产品质优价廉,迅速抢占市场,许多国有电扇厂面临倒闭危机,长城电扇厂也不例外。

1983年,张根生临危受命出任厂长。他通过调查发现,集体化生产导致工人积极性不高是厂子面临困境的主因。

为重振厂子,张根生大胆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将各车间、科室合并为若干分厂、部室,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相互竞争。

这一改革措施立竿见影,激发了员工干劲,产品质量和产能迅速提升。

借助"长城电扇,电扇长城"的朗朗上口的广告语,长城电风扇知名度大增,销量直线飙升,一举成为全国销量冠军。

厂子还率先采用仿金电镀工艺,推出灯扇两用设计,供不应求。

在张根生的带领下,长城电风扇年销量达到改革前的10倍,并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300多万美元。

张根生本人也因此获得"全国经济改革人才奖",厂子被授予"国家一级企业"称号。长城电扇厂成为了苏州工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90年代,长城电扇厂仍沉浸在昔日辉煌中,固步自封,错失了新一轮改革浪潮。

过度扩张导致债台高筑,厂子举步维艰。不得已,长城电扇厂被迫转型,开放商标,允许其他企业缴纳商标使用费后贴牌生产,自身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长城电风扇曾书写过国营企业披荆斩棘、绝处逢生的传奇,其兴衰史也折射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诸多国企所面临的困境与抉择。

这个昔日工业明星的命运,不禁令人唏嘘感慨。

熊猫黑白电视:老牌国产电视品牌的没落

1958年,南京无线电厂研制出了苏州最早的黑白电视机——熊猫牌电视机。

在当时电视机还是新鲜事物的年代,能拥有一台电视机是非常令人羡慕和自豪的事情。

人们常常会聚集在有电视机的人家中,一起欢笑着看电视,主人家也会因此备受街坊邻里的称赞。

尽管价格昂贵,但凭借过硬的质量,熊猫牌电视机很快俘获了消费者的心,成为购买电视机的首选品牌。

它甚至打入了国际市场,为国家赚取了可观的外汇。一时间,熊猫电视机声名远播,风光无限。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迁,越来越多的电视机品牌涌现出来,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

与此同时,作为国有企业的熊猫电视机也面临着体制机制的诸多掣肘,创新不足,难以快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

渐渐地,昔日的行业翘楚风光不再,销售额逐年下滑。

新生代消费者甚至不曾听闻这个老牌国货的大名,只有在人们怀旧的谈吐中,熊猫电视机辉煌的影子才会被偶尔提起。

如今,虽然熊猫电视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但已今非昔比。

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字号,正在渐渐湮没在时代的烟尘里,令人唏嘘不已。

它的兴衰史,折射出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诸多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机制僵化,创新乏力,转型困难。

盐城燕舞收录机:未及时转型导致的没落

盐城燕舞收录机厂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第一家生产收录机的专业厂家。

当时,收录机作为一种新型音响设备大受欢迎,燕舞收录机凭借稳定可靠的品质迅速打开市场,成为当时最畅销的收录机品牌,一度占据国内收录机市场的80%以上。

然而,随着80年代CD唱机等新型音响设备的兴起,收录机的市场份额开始萎缩。

这时,燕舞厂本可以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将业务转移到新兴的音响领域。

但是由于思想守旧,错判形势,燕舞厂却固步自封,仍然坚持生产收录机。

结果,燕舞厂渐渐失去消费者的青睐。

到21世纪,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音乐平台的普及,收录机这一产品已近完全消失在大众视野里。

而错失转型良机的燕舞厂,也从盛极一时的行业龙头,沦落到濒临倒闭的边缘。

燕舞收录机的没落史也折射出更广泛的问题。

当时的很多国有企业,受制于体制机制的束缚,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不起转型的冲劲。

他们习惯于依赖政府保护,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等到形势变化,再来迟钝地反应时,却已经错失良机,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燕舞收录机的没落历史,反映出很多国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性困境:眼高手低,认识涣散,改革举步维艰,最终在时代浪潮中沉沦。

徐州海鸥洗衣粉:商标被出售后的消失

徐州海鸥洗衣粉,诞生于1958年,由徐州油脂厂生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以高效去污和亲肤芳香的特点,迅速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洗衣粉品牌。

改革开放后,海鸥更是借助经典广告语"一群海鸥飞过蓝蓝的天空"唱响大江南北.

月销量一度高达3万吨,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0%以上,堪称中国洗衣粉行业的一面旗帜。

然而,进入90年代,海鸥洗衣粉却遭遇了企业发展史上的滑铁卢。1993年,由于体制改革和市场竞争压力,长期承担高福利包袱的徐州油脂厂陷入严重亏损。

为缓解财务危机,厂方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以500万元的低价,将"海鸥"商标永久售予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

自此,这一伴随中国人几十年的国货精品,从此易主。

品牌转手后,上海华源并未能延续其辉煌。

他们一方面大幅调整产品配方,用低成本原料替代了原有的优质成分,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另一方面营销策略失当,过度依赖价格战,又缺乏新的品牌推广,使得海鸥的高端品牌形象遭到严重削弱。

与此同时,伴随市场经济的繁荣,以蓝月亮、白猫、汰渍为代表的新锐洗衣粉品牌异军突起,凭借更多元、更时尚的产品不断蚕食海鸥的市场份额。

原本忠实的海鸥粉丝也逐渐流失。

新老产品并行带来的品牌形象错乱,外加产品力的下降、营销乏力,使得昔日洗衣粉航母一步步走向没落。

2001年,上海华源甚至一度濒临退市。虽然通过资产重组保住了品牌,但海鸥洗衣粉在市场上已完全沦为配角,渐渐淡出大众视野。

如今,这个响当当的国货老字号,几乎已被国人遗忘。

海鸥洗衣粉的衰落史,折射出计划经济时代许多国企品牌在市场化进程中遭遇的尴尬处境。由于体制束缚,它们难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同时品牌易主后,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也是一大难题。

南京钟山手表:国产手表品牌的衰落历程

南京钟山手表,1950年在南京诞生,曾经是我国最早的几个手表品牌之一。

改革开放前,它与上海手表厂、天津手表厂并称为“新中国三大手表厂”,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老一辈人喜爱。

进入90年代后,随着瑞士、日本等国外高档手表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产手表开始走下坡路。

作为国产老牌,钟山手表也面临严峻考验。

由于技术水平较低,产品单一,老旧设备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钟山表逐渐失去价格优势。同时,相对保守的品牌策略也使其在设计和品牌推广上落后于国外竞争对手。

在多重打击下,钟山表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尽管企业积极进行技改,但是仍无法扭转颓势。进入新世纪后,钟山表几近破产,品牌声誉跌入谷底。

2009年,在政府扶持下钟山表重组为南京钟山钟表集团,但至今也未见重心。如今它沦为一般中低端品牌,只在一些农村及城市基层份额。

钟山表的衰退反映了我国轻工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困境。

要实现根本扭转,这些老牌民族工业品牌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设计研发水平,加快技术改造,不断推出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

同时也需要及时调整品牌战略,特别是深入挖掘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立足民族文化品牌,才能在品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2950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