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份,《正大综艺》节目经过改版推出了“一笑茶园”这一板块,经过创新而形成的“一笑茶园”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观众的喜爱。
而其中最让观众感到稀奇的,就要属外国小姑娘穆爱华扮演的“茶博士”一角了。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网络还没有如今这般发达,国家间的交流也没有现在这般密切,所以许多人一辈子都可能见不到一个外国人。
如今,竟然会有外国人来参加中国的节目,这如何能不引起观众的兴趣呢?更别说当时年仅16岁的穆爱华还非常地可爱。
其实,穆爱华不仅出演过“一笑茶园”,而且她后来还成为了央视的主持人之一,经常会向观众表示自己对中国的热爱,以及加入中国的自豪。
那么,穆爱华为何会在早年便来到中国?她一个外国人,又为何会取“穆爱华”这样的名字呢?
热爱中国的爷爷穆蔼仁
想要知道穆爱华为何会对中国爱得热烈,就要先说到他那个当过飞虎队的爷爷穆蔼仁了。
穆蔼仁的美国名字叫作唐麦克,与自己的孙女不同,唐麦克的前几十年都是在美国生活,他后来会来到中国,也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
在1939年的时候,唐麦克与自己学校的同事们来到了日本的一个学校,他们是代表自己的学校来与日本的老师进行学术交流的。
在交流会议结束以后,唐麦克并没有立即就回到自己的国家,也没有像其他的同事一样逗留在日本玩耍,比起日本,他对中国的一切更加感兴趣。
因此,唐麦克登上了一艘前往中国的邮轮,他对即将见到的中国表示期待。
唐麦克在中国的第一站是福州,因为当时中国战乱不休,邮轮多走了很多路才顺利到达了福建,在这一过程中,唐麦克严重地水土不服,会经常性地上吐下泻。
幸好有同行的中国人丁汉波对他细心照料,唐麦克才能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时间。
对此,唐麦克是非常感激的,他才还没到福建,就已经见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若不是有这个好心人,恐怕当时无依无靠的我就这样死在了中国也说不定,这也是我之所以那么热爱中国的原因。”
在到达福州以后,唐麦克选择到了中国的英华中学当一个英语老师,虽说与自己的中国学生们只相处了一年的时间,但双方在这一年里已经是患难与共的感情了。
这主要是因为唐麦克在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日军的空军前来发动空袭。唐麦克作为学生们的老师,每次都会有序地组织学生们进行避难,他也并没有因为过于危险就离开学校。
不仅如此,唐麦克还对日军非常地痛恨,在唐麦克看来,若不是日军,中国就不会有那么多流连失所的百姓,而孩子们也能安静地学习,不会在上课的时候心惊胆战,生怕什么时候就丢了性命。
因此,除了给学生上课以外,唐麦克还经常会与学生们讨论如何拯救中国、抗击日军。
他的学生后来也有成为地下党员以及军人的,这与唐麦克的教育和影响,脱不开关系。
在1941年的6月7日,唐麦克在英华中学的任教期结束。
因为当时中国与日军的战争逐渐白热化,害怕家人担心的唐麦克,不得不先回到了美国。
但在临行前,唐麦克对自己的学生们保证道:“我不会去太久,很快就会再次回来的”。
唐麦克并没有违背对学生们许下的承诺,就在1942年的时候,他再次来到了中国,但这次他却不是来当英语老师的,他是来帮助中国抗击日本的。
原来,自从日本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以后,美国就被卷入了二战,为了打消日本的气焰,美国便将此前创建的飞虎队,投入到了中日战场之中。
当得知飞虎队是去往中国对付日军的时候,唐麦克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新一轮的飞虎队培训。
他在中国之时,便对入侵中国的日军非常地厌恶,一直希望能多杀几个日军,为自己死于空袭的学生报仇。
在培训完成以后,唐麦克就与其他完成了新一轮培训的战友们来到了中国进行支援。
此次来到中国,唐麦克特意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穆蔼仁”,或许就是在这一刻,他就已经在为日后久居中国而作准备了。
穆蔼仁从1942年来到中国以后,就一直在中国参加与日军的作战,一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以后,穆蔼仁才回到了美国。
当然,虽然人回到了美国,但穆蔼仁的心仍然心系中国,他虽然在回美以后结了婚,但在1947年的9月份,他又再次回到了中国,而这一次,他还带上了自己的妻子。
出生在中国的父亲穆彼得
再次踏上福州的时候,穆蔼仁的心里满是喜悦:之前来中国的时候,因为战乱没能好好享受,这一次我一定要体验中华文化。
来到福州以后,穆蔼仁不仅干回了自己的老本行“教师”一职,而且还在鼓岭买了一套房子,看样子已经有了在中国安家落户的打算了。
可惜的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因为美国的家里出了一些事情,穆蔼仁不得不带着妻子、以及在中国出生没几年的小儿子穆彼得,回到了美国。
当然,虽然回到了美国,但穆蔼仁在回去前特意将自己在中国拍下来的照片都带了回去。
在穆彼得小的时候,穆蔼仁便经常将这些照片拿出来给彼得看,他还会在一旁对彼得说道:“这就是爸爸当年去过的地方,将来等你长大了,一定也要去中国看一看。”
为了让彼得将来去到中国以后可以适应,穆蔼仁还经常会教彼得说汉语,还为他普及中国的文化。
在父亲的影响下,彼得从小便对中国非常地向往,在1988年的时候,有一个美国公司的负责人找到了穆蔼仁:“我们听说您在中国曾经待过一段时间,现在我们想找一个熟悉中国的人去开展在中国那边的业务,您可以给我们一些建议吗?”
当这个负责人来让自己推荐人选的时候,穆蔼仁第一个就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彼得,他对负责人说道:“我的儿子自幼便跟我学习中文,而且还对中华文化非常了解,他一定能满足你的要求。”
就这样,在穆蔼仁的默默安排下,穆彼得带着自己的妻子与两个女儿来到了中国的南京。
在出发之前,穆蔼仁满脸怀念地对儿子说道:“替父亲多看一看中国,记得多与我分享你在南京的生活。”
两个女儿与中国的缘分
与穆蔼仁当年为自己以及儿子取的中文名字一样,穆彼得也为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取了中文名字,分别是“穆爱江”与“穆爱苏”。
当然,两人之所以会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她们表演的相声《我爱江苏》。
因为彼得与妻子穆言灵,都对中国文化非常地热衷,所以两个女儿自然也是深受他们的影响。
她们在来到南京以后,就加入了当地的小红花艺术团学习戏曲,而《我爱江苏》便是她们在艺术团时表演的节目,穆彼得也是从这部相声中得到了灵感,这才取了“穆爱江”与“穆爱苏”两个名字。
在1993年的时候,穆爱江与穆爱华又到了华东五省春节晚会的舞台上表演相声。
这次她们表演的相声是《我爱华东》,为了节目效果,两姐妹在向观众介绍的时候,还专门将自己的名字说成了“穆爱华”与“穆爱东”。
后来,随着两姐妹的名气越来越高,中央电视台也邀请她们参加了春晚颁奖礼的录制,她们凭借着一首《咱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再次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而在演出之前,还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时晚会的导演问姐妹两人的名字,当得知两人叫穆爱华和穆爱东以后,导演连连摇头:“不行不行,之前是华东,现在是中央电视台,叫爱华和爱东已经不合适了,不如改成爱中与爱华。”
就这样,当爱中与爱华这两个名字在央视舞台上出现的时候,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两个美国小姑娘,对中国那发自内心的喜欢与热爱。
其实,爱中与爱华人生的大部分轨迹都是与中国有关的,她们不仅在中国学相声,而且连上学,都是在中国的普通高中上的。
爱华上学的那个年代还是八九十年代,当时待在中国的外国人是很少的,更不用说是在中国上中学的外国人了。
因此,当爱华第一次踏入班级的时候,许多同学都对她表示好奇,刚来学校的爱华中文说得没有后来那么好,有一次上厕所的时候还闹出了不小的笑话。
当时,爱华想要去上厕所,全班的三十多个女生都跟着她一起去到了厕所。看着这么多人跟着自己,爱华非常地害羞,但以她的中文能力又无法与同学说清楚。
无奈之下,爱华只好当着女生们的面开始脱毛衣:“我当时穿着背带裤,想要上厕所只能把毛衣脱掉。”
这次事情也让爱华记忆犹新,她后来笑着对大家说道:“当时大家都没怎么见过外国人,对我也是太过好奇了,现在想一想,还是觉得当时非常好笑的。”
成了爷爷的骄傲
不同于在中国住过一段时间便回国的爷爷穆蔼仁,穆爱中与穆爱华姐妹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中国度过的。
在1997年的时候,爱华登上了央视节目《正大综艺》,她在《正大综艺》的“一笑茶园”中扮演的茶博士,让所有人都印象深刻。
而在扮演了茶博士一角以后,穆爱华还迷恋上了中国的茶文化,她经常会与自己的家人一起在家品茶,论对茶的了解,爱华比许多人都要更加地深入。
除了《正大综艺》以外,穆爱华还在《留学美国》、《留美新托福》等电视台当过主持人,她最常对观众说的一句话便是:“我热爱中国,很高兴来到这里,我最自豪的一件事情,就是加入了中国。”
可以说,对穆爱华一家人来说,中国就是她们的第一故乡,至于美国,只能说是她们出生的地方。
凭借着《正大综艺》、《留学美国》等综艺节目,穆爱华在中国也闯出了不小的名声。
不仅如此,出于对中国的热爱,穆爱华还经常会拿出自己的积蓄来帮助江苏等地方的贫困儿童,让他们能有上学读书的机会。
这一点是令人敬佩的,而穆蔼仁也因此为自己的孙女而感到骄傲,他经常在外面炫耀自己的孙女:“你知道那个有名的主持人爱华吗?她是我的孙女,是不是非常地优秀。”
其实,不仅是穆爱华自己致力于中国的慈善事业,她的母亲穆言灵与爷爷穆蔼仁同样为中国的慈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穆言灵可以说是爱华做慈善的榜样,此前的金钥匙工程以及筹建残障儿童学校等公益事业,都是由穆言灵一手主持的。
而穆蔼仁后来为了对孙女爱华的慈善事业表示支持,更是不远万里从美国赶来了中国,为那些处于困境的孩子们进行免费的指导。
可以说,穆家人一家三代的心都安放在了中国的身上,他们不是中国人,胜似中国人。
结语
中华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沉淀,而中国更是一个具有悠长历史的文明古国,只要对它深入进行了解,没有一个人会不爱上中国。
正如穆蔼仁一家三代人那般,他们因为与中国、中国文化有了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便选择成为了中国的一份子,更为中国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贡献,这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