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沈雾青
编辑|t
引言
经过多年的战争和革命,我国终于实现了统一。1949 年,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代表着中国饱受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这不代表我国不落后了,想要不挨打,就必须要改变落后的现状。那个时候我国不仅面临着百废俱兴的压力,还承受着多方虎视眈眈的压力。
其中就包含了越南这个国家,它对中国的敌意表现得尤为明显。
开始中国本着巩固和维护中越友谊愿望,对越南反华行为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
但越南非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得寸进尺,不仅对与我国交好的柬埔寨下手,还对我国的边境下手,这无疑是在我国的底线上蹦哒。
我国终于决定对越南的越界行为进行反击,但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国却派了大量的新兵参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打,为了国家尊严
中国对越南的态度一直很友好,越南人民抗法战争与抗美战争的时候,中国曾向它伸出援助之手,且援助力度非常之大。我们向越南提供大量的军需物资、军事顾问团、协助完善军事建设。
按理说,经历了两次竭尽全力的援助,中越两国的革命友谊应该非常深厚了。
但这个时候越南内部也发生了变化,胡志明逝去后,黎笋被接二连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反华行动。
1979 年,黎笋更是不讲武德,他下令驱逐打压华人,侵占越南华侨的大量财产;进攻我国边境,不仅侵犯了我国的领土,还在中国土地上伤害军民,危害中国边境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如何能容忍?
1979 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回国后,他在北京召开了中共中央军委会议,期间作出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重大部署。
广西和云南的解放军边防部队带着充足的装备进入阵地,加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行列。
但是越南实在是不抗打,没过多久,越南的首都河内就被我们英勇的解放军拿下。
但令人惊奇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的大多是我国的新兵蛋子。
这是为什么呢?
二、新兵打,为了国家安全
《苏越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并不仅仅是苏联哄骗越南攻击的手段,还是苏联为了能合理攻击我国准备的理论措辞。
条约上表示,如果中苏真的打起来了,苏联以保护越南的目的,可以光明正大地对我国开战。
因此这样的两面夹击的情况,让我国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
打,苏越两者可能联手。不打,我们国家的尊严何在?一旦怯弱,就会引起更多国家的虎视眈眈,使我国进一步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
一时之间,打与不打成了我国难以抉择的大问题。
最后,在综合考量我国实际情况后,还是选择了打,并且派新兵上阵打。
当时我国百废俱兴,兵力被分成甲乙两个师中,前者主要负责国家的安全,后者则主要是为了生产建设。
为了应对不同需求,两个师种所受的训练也不大相同。
前者受到的是全面的军事训练和战斗准备,他们的装备非常精良。后者则只是受到简单的日常训练,与甲种师所受训练大差地别。
苏联当时的武装力量非常雄厚,尤其是还有核武器,可以说那是我国当时望尘莫及的军事力量。
这样一支强劲的队伍,我国怎么可能掉以轻心呢?而越南是比我国还后成立的国家,军事力量怎么可能比得上苏联呢?
在衡量之下,我国甲种师用来防备苏联的南下,我国乙种师则用来防备越南。
三、一石三鸟的“新兵打”策略
乍一看,派新兵开展对越的自卫反击战是我国的穷途末路之技。但是其实这恰好体现了邓公一石三鸟的全局谋略,采取“新兵打”策略原因有三。
首先,还是因为苏越的合作,如果我们把我们的精锐部队,抽调出来惩罚越南。那一旦苏联南下,就会打我们个措手不及。
但是不惩罚越南,又会让我们失去国家尊严,于是只能派兵力不足的乙师种出战。
其次,我国的军事力量究竟如何,只有我国自己才知道。
正如上述所说,我国分甲乙两个师种。甲师种是人数在一万一到一万二的满编师,而乙种师则是仅有六千人左右的简编师。
而甲师种在我国北方的边境镇守,为了防止苏联拿下,时刻做好与苏联战斗的准备。
因此为了应对自卫战的军需,乙师种只能紧急扩招,在短时间内,把乙师种的人数扩展到和甲师种相当。
虽然人数是相当了,但是仍然不能改变甲乙两个师种之间的差距。乙师种补充的新兵明显骨干力量不足,实战经验缺乏。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邓公考量了战争的不确定性这个因素。
要知道战争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我们国家决定自卫和反击,我们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如果用精锐队伍惩处越南,的确会加快我们惩处的速度,但是一旦我们的核心军事力量被抽调出来,那么就会把我国的国防安全置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正是这三方面的原因促使“新兵打”策略的诞生,新兵虽然经验不足,但是在自卫战中丝毫没有露怯,表现得非常英勇,那股势不可当的锐气最终击溃的越南,保护了国土。
结语
战争从来没有赢家,在战争中牺牲的人不是一个孤零零的数字。他们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消逝的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家庭流下的血泪。
为了家的安定,我们需要世界和平,也希望世界就此和平下去。
资料参考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第十五章.(精)[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审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七,军事训练分册[M].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