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 救得了合资车么?

涵魁聊汽车2024-04-24 18:33:31  97

「合资品牌一发力,自主品牌都是弟弟。」似乎有一段时间没有在互联网上看到这种说法了。

当时间来到 2024 年,国内新能源渗透率超过 50%的时候,在动作上不紧不慢的合资品牌实在是把大家对「发力」的幻想消磨得差不多了,特别是前不久几家欧洲车企放缓电动化转型,不少人开始说:人家都不玩电动车啦,就中国人自己搞电动车。

然后,合资车企就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

前几天,本田中国宣布发布全新电动品牌:烨——全新的电动品牌、100%本土研发架构、100%中国设计师设计。

24 小时后,大众就发布了与小鹏合作,基于 EEA 架构在国内生产电动车。

更早之前,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直播中透露,将有两家欧洲豪华品牌采用奇瑞纯电平台。

在电动化这个市场上,合资品牌好像又杀回来了,而且换了一种方式:用中国车企的平台,或者在中国本土研发。

合资车企们不约而同的走上了这条「反向技术输出」,这条路还能帮合资车企挽回市场么?

人在销量下,不得不低头

一直以来,合资品牌在智能电动车上都有一种嘴上很积极、动作慢半拍的割裂感。

这种欲拒还迎的割裂感,以日系车企为甚。

你说它们拥抱电动车吧,一直放不下燃油车、油混,以及押箱底的氢能源,能在 2023 年推出「30 万换壳比亚迪」、「无发动机版雅阁」这样的电动车产品;你说它们拒绝电动车吧,日系三杰时不时发布电动化转型计划,在纯电品牌打造上费时费力,投入不小。

这种多线作战、多线押宝的打法,算是根基深厚的传统车企们的常规操作了。

但是,形势比人强。再想多线发展,也不得承认一件事:在国内这片新能源的沃土上,现阶段只有新能源能开出花来。

以推出全新纯电品牌的本田为例,在过去四年里,本田中国市场销量三连降,今年第一季度销量为 20.69 万辆,同比下滑 6.11%。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里,日系车在国内的市场占比从 2021 年的 22.6%,下滑到 2023 年的 17%;德系车市场占比从 2021 年的 22.3%,下滑到去年的 20.4%;而自主品牌的占比则从 41.2%,提升到 51.9%。

所以,无论集团总部如何发展「多能源技术路径」,在国内,电动化是唯一可行的路径。

所以,与其说是合资车企们突然开窍了,不如说是在销量的压力下不得不开窍了。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合资品牌拥抱中国市场的 101 种方式。

角色转换:

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换市场

三十年前,国人心中的一代神车桑塔纳以 kt 件的形式进入中国,开启了合资车之路:外资车企出技术,国内车企来生产。大家把这种模式归纳成五个字:市场换技术,用中国市场换海外车企的先进技术。

当大家站在电动化、智能化的同一个起跑线上,国内车企跑得更快、卷得更狠时,海外车企在电动化上的「先进技术」不存在了,那拿什么换市场呢?答案是:用中国本土化的技术,才有可能换来中国市场,还只是「有可能」。

用技术换市场的第一步,就是拥抱汽车产业链,与国内供应商合作。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在中国国内市场,丰田将与华为、Momenta 在智驾领域展开合作。其中,华为提供硬件(MDC 计算平台),Momenta 提供软件算法。在全球市场,硬件由高通和德赛西威提供(高通提供智驾芯片,德赛西威提供域控制器),软件算法仍由 Momenta 负责。

本田中国在新品牌发布会上也专门强调,本田中国还与宁德时代、华为(光场屏)、航盛电子、科大讯飞等国内头部优秀供应商合作,共同打造 W 架构下的纯电产品。

在三电、智驾、智舱这些智能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上,用更了解中国市场、跟得上国内节奏的中国供应商,是合资车企们拥抱中国市场的第一步。至于你说「灵魂」?保住市场份额,才能考虑「灵魂」。

第二步,就是打造专供中国市场的技术和产品。

以刚发布新品牌的本田为例:

本田中国发布全新电动品牌「烨」;

新品牌将采用全新开发的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

「W」架构 100%中国本土研发,全部工程师都来自国内且平均年龄仅为 32 岁。

概括一下,就是用懂国人需求的中国工程师,打造一个专供中国市场的架构和品牌,算是就地取材,这也是目前的常规操作。

比如,本田在北美的 Prologue 平台,采用的就是通用的奥特能平台,专为北美市场打造电动车;

刚发作合作公告的大众,也是在中国市场与小鹏合作,基于 EEA 架构在中国生产电动车型;

相比之下,本田在国内本土开发自己的纯电 W 架构,还多了一点诚意?

目前来看,全新电动车品牌「烨」,首发三款车型分别为烨 GT Concept 概念车、烨 S7、烨 P7,其中,烨 P7、烨 S7 将于 2024 年底上市,烨 GT CONCEPT 则会在 2025 年实现量产;计划到 2027 年推出 6 款「烨」品牌新车型。

这个「烨」品牌跟之前的「e:N」品牌有什么区别呢?「e:N」品牌基于前驱平台打造,该平台主要应用于中小型车;「烨」品牌则面向中国市场,采用全新开发的后轮驱动和四轮驱动平台。

不过理想很丰满,拥抱中国市场能否真的走下去要看执行的怎么样。

比如,这次新品牌的名字「烨」,就被不少国内网友吐槽:看起来不太像中国人起的。

怎么说呢,尽管这个单字在品牌名字里不多见,但至少比之前的「e:N」在传播上好一点吧。

最后

「反向技术输出」,这是最近网友们给「与国内车企合作技术」、「由中国工程师打造技术」这种方式起的名字。

目前来看,走上这条路的合资车企,算是在战略上走上了一条更适应中国市场的路,找到了更有竞争力的技术,但是更针对中国市场的平台,能否打造出中国市场更买账的产品呢?

还要看具体产品打造上能否放权中国,适应如今国内车企的「卷」——无论在产品力上,还是在价格上。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2127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