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上市银行年报季的陆续“收官”,今年第一季度成绩单也开始“亮剑”。日前,平安银行率先披露的2024年一季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该银行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49.32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营业收入387.7亿元,同比下降14%。南都湾财社记者看到,与2023年年报类似,平安银行继续“增利不增收”。
不过,多个指标依然稳健。截至3月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57293.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持续向“六万亿级俱乐部”迈进。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371.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不良贷款率为1.07%,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61.66%,较上年末下降15.97个百分点。
“净息差”这一体现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引来关注。一季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平安银行净息差为2.01%,较去年一季度同期下降62个基点。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作为参照,2023年一季度该行净息差2.63%,也较2022年同期下降17个基点,下探曲线明显。据观察,净息差指的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对此,平安银行解释,主要是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同时受贷款重定价效应及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
实际上,平安银行的说法代表了当前的主流态度和痛点。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在已经公布2023年财报的22家A股上市银行中,平均净息差为1.844%。有7家上市银行净息差超过2%,其中包括了平安银行、招商银行、郑州银行、江阴银行、邮储银行、浙商银行等,而净息差低于1.8%警戒线的银行合计12家,已过半数。
按照多家银行在年报中的阐释,净息差收窄的主因比较集中,包括加大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力度,叠加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调,存款利率降幅不及贷款利率降幅。此外,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对大型商业银行净息差影响较大。
有何战略可稳定住净息差、避免下降到警戒线以下,成为共识,也是难题。
记者注意到,在上个月的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冀光恒面对息差趋势之问回应认为,整体而言整个息差肯定会下降,这是个趋势。据观察,实际上平安银行过去曾吃到了高息差的红利。冀光恒对此认为,平安银行过去的高息差主要来自于其资产的高利率,而不是负债的底端。他坦言,在经济高涨的时候,高利率后面有高利差,可能还跟着高利润。但是当经济下行的时候,相对来说零售业务受到冲击更大。对于息差底部在哪里?他认为息差的问题跟整个业务结构、盈利结构和过去的客户基础挂钩,他预测“两年左右的时间有个二次探底,大概率我们会到2以下,但是不良率不可以反弹”。
不过,即便如此,平安银行净息差依然跑赢上市银行均值。
“息差低到某种程度的时候要关注银行的稳定性。”不过,冀光恒呼吁,息差下降的好的方面是对社会的减费让利、支持实体。但作为一个经营单体来讲,如果息差下降快或者持续下降进入到某个临界点之后,包括内生的补充资本等能力可能会下降。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不只是冀光恒,多位银行大佬应对净息差承压也有声音,而严控存款等负债端成本已成了当前“稳息差”的化解方式之一。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在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称,“当前银行业净息差已处于历史低位,在资产定价不具备更多主动作为空间的情况下,存款业务量价双优是保障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也预计,2024年净息差仍然继续承受一定压力。他以负债端为例称,虽然存款利率下调,但目前面临行业性的问题是,存款定期化趋势没有根本性改变,存款结构变化使得各类存款新发生定价的下降难以带来整体负债成本的下行。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卢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2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