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界S7“抢单”小米SU7,再次把这两对老冤家送上了热搜。米粉们纷纷为小米打抱不平,力挺雷军,认为华为太不厚道了,无底线抢单。可支持华为的花粉则认为,小米不过是个组装厂,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与其支持小米,不如支持华为。再说了,智界S7不是华为的,而是奇瑞制造的。严格来说,华为只是奇瑞的技术合作方,提供的是全套的智能汽车技术解决方案。这个抢单,究竟是华为的举措,还是奇瑞或者其他4S店自己的举措呢?
锅不能从一开始,就扣到华为的头上。
对此,雷军倒是很大方,积极回应称:“国产新能源汽车都很好,如果着急用车,不愿意等小米SU7交付的车主,可以去购买智界S7等其他国产品牌。”
雷军的这波回应,把格局拉满了,赢得了一众好评。
在米粉、花粉眼里,华为与小米的新战场,从手机圈一直打到了汽车圈。喜欢的小米的,力挺小米,喜欢华为的,鼎力支持华为。可在这场“抢单”大战中,真正被伤害的,既不是小米SU7,也不是华为智界S7,而是特斯拉。
就在小米SU7与华为智界S7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特斯拉却扛不住了,宣布全系降价1.4万元。要知道,就在小米SU7上市前,特斯拉还宣布了逆势涨价5000元。当时,雷军很羡慕地说:“很佩服特斯拉,在激烈的价格战中,特斯拉还能涨价。”言外之意就是,特斯拉不靠性价比争夺市场,也不跟中国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打价格战。特斯拉凭借自己特殊的品牌地位,反向涨价,依然可以活得很好。
可没成想,才一个月过去,特斯拉就扛不住了,全系降价1.4万元。不降价,就要面临出局的风险。在残酷的价格战中,任何电动汽车的品牌光环都将烟消云散,包括宝马、奔驰、奥迪的电动汽车。不降价,通通都卖不动。为什么特斯拉的涨价只坚持了1个月,就扛不住了呢?在队长看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米SU7和华为智界S7下场了。
华为智界S7虽然是去年底上市的,但真正大规模交付,却是与小米SU7同步的。在小米SU7上市的第一周,智界S7也开启了大规模交付,两款车在第一周的交付量一起突破了1000辆。在价格区间上,也都是围着特斯拉的Model 3、Model Y而展开。其中,小米SU7上市一个月不到,已经拿下7万个大定,智界S7上市7个月,则累计拿下17.4万个大定。
参照问界月交付量超过3万辆来计算,奇瑞工厂的智界S7月交付量预计很快就能突破1万辆,并逐步攀升,今年有望突破月销2万辆。小米SU7则因为自己的工厂还没有满负荷投产,依赖于北汽代工,产能有限,今年的交付目标就是超过10万辆。
在这两家铺天盖地的流量之下,买特斯拉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大家看到的是,小米与华为打起了“订单争夺战”。可大家看不到的是,特斯拉订单转化越来越难了。我们不要担心小米与华为互相内卷,互相竞争。在这个流量时代,华为与小米争吵得越凶,流量就越会向华为、小米两家集中。
从小米SU7上市以来,这款车几乎就挂在热搜上,没怎么下来过。好不容易下了热搜,智界S7抢单,又把小米SU7送了上去。表面上,是华为与小米打架,可真正受伤的却是第三方品牌。因为小米SU7本来就产能有限,交付时间太长,必然会有一部分订单流失。这部分必然流失的订单就被华为智界S7接走了,那特斯拉呢?特斯拉不就边缘化了吗?
雷军再回应一次,格局拉满,小米、华为双赢。这就好比,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打架,非常可乐消失了。王老吉与加多宝打架,和其正出局了。滴滴竞争嘀嗒,优步死透了,最后滴滴还吞并了优步和嘀嗒,形成了一家独大。
到了汽车领域,这一套争议性竞争逻辑依然有效。小米SU7、智界S7,他们的直接竞品都是特斯拉。这两个品牌打起来,不仅获得了巨大的流量曝光,收获更多的新订单,还在无形中挤压了特斯拉的生存空间。
2021年,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占率高达16%,可短短2年过去,已经降低至6.7%了。要是再这么降下去,一旦特斯拉的市占率低于5%,就真的非常危险了。
曾经,特斯拉被作为鲶鱼引入中国。可如今,特斯拉这条鲶鱼,已经陷入中国自主品牌的联合绞杀之中了。
特斯拉终究没能成为“汽车界的苹果”。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1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