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毛主席接见了一位特别的客人,这位客人是一位美籍华人。
见到他之后,一生宁折不屈的毛主席,竟然主动弯腰行礼并与其握手。
他是谁?为何值得毛主席如此对待?
心系国家
1898年10月16日,李振翩出生在湖南省一个小村庄里。
他的父亲是一名失意的儒生,屡次科举不中,在村庄里当一个收入微薄的账房先生。
再加上家里有六七个孩子,因此,他们的家庭过得十分贫苦。
他的父亲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虽然家里过得十分困窘,但他还是挤出钱来供几个孩子读书。
李振翩七岁开始入私塾,而就在这里,他萌发出了爱国意识,并愈加强烈。
他的同学回忆道:“李君振翩,湖南湘乡人,自幼具爱国思想,年十岁,读清史至鸦片之战,投书于地而哭。”其爱国之热情可见一斑。
小学读完后,他便继续求学,背上干粮徒步走到长沙,并最终考入位于长沙的湘乡会馆。
几年后,他在湘乡会馆毕业。这时,他又听到雅礼病护学校招生的消息。
1911年,两位美国医生开办了雅礼病护学校,用作培养护士。
这所学校不仅不收学费,还会管伙食,发放衣服和补贴费。
1914年,李振翩正式考入这所学校。在学校里,他勤奋好学,在医院中,他细心的照顾着每一个病人。很快,他的表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在一本雅礼滨湖学校校友录里,记录着李振平的名字。
他是第四期学生,上面还写着:1918年,他与另外七名学生毕业,并一同考入了湘雅医学院。
投入革命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从小拥有强烈爱国热情的李振翩也参加了这场运动。
在运动中,他结识了一名穿着长褂的高个男子。
在交谈之中,他们发现彼此都有着很强的爱国热情,理念也相近。
很快,他们成为了好朋友,而这个高个男子就是毛主席。
此后,他们一同进行革命斗争。
毛主席发起驱张运动时,李振翩就作为湘雅医学院的学生代表,积极参加了这一斗争。
他是进京“驱张请愿团”代表之一,在游行中,他慷慨陈词,不卑不亢,要求当局撤办张敬尧,险些遭到当局暗杀。
在毛主席的介绍下,李振翩加入了毛主席、蔡和森等人联合发起创立的新民学会,一同宣传革命思想,探讨救国真理。
李振翩十分佩服毛主席,毛主席在当时就已经开始领导学生运动,开办《湘江评论》报刊。
每当看到毛主席在湘江评论上发表的文章,李振翩都震惊于他革命思想之先进。
李振翩对毛主席说:“过去,我只是有一腔爱国热情,但从来不知道应该如何拯救国家和民族。但是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从今往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也请一定来找我。”
后来,毛主席因为革命工作的需要,前往了上海,然后辗转湖南其它革命区。
李振翩则在湘雅医学院继续学习医学。
李振翩在写给毛主席的信中写道:“你从事政治运动,我专心医学,我们虽然道路不相同,但都是为了革命,未来必定会有重逢之日。”
雪中送炭
1922年的一天,李振翩如往常一样在医学室里进行医学实验。
突然,他的同学跑进来告诉李振翩说:“外面有一个人,神色十分焦急,说要找你。”
李振翩十分疑惑,自己熟人甚少,到底是谁会有急事找自己呢?他穿起的衣服走向了门外。
李振翩
李振翩到外面一看,原来是毛主席找他。
毛主席看到李振翩出来,焦急地拉住他的衣服说:“我有急事找你们帮忙,我的爱人要临盆了。”
原来,当时的毛主席正在领导湖南地下革命运动,不便在公开场合露面。
而毛主席的爱人杨开慧却临盆在即,他又不能直接带着爱人去医院。
在进退两难中,他想到了李振翩,于是找李振翩来帮忙。
李振翩听到后,赶紧找到了几名信得过的医生朋友,一起赶到毛主席的住处。
最终,在他们的帮助下,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降生了。
掩护党的地下工作
1941年,国民党反共声音愈发强烈。
在国民党右翼的推动下,国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军偷袭皖南一带的共产党党组织和新四军。
皖南事变后,贵州共产党损失惨重,急需重新派人重建党组织。
派人容易,但国民党此时反共的嘴脸,已经展露的淋漓尽致,直接光明正大的派人过去是不可能了,那么应该通过什么身份秘密进入贵州呢?
这时,李振翩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对他们说:“我有一个堂兄,是贵州省属医院的细菌科主任,他也是爱国之人,我可以让他给你们提供医护人员的身份,以此来潜入贵州。”
说来也巧,中共中央派出前往贵州的代表,正是李振翩的弟弟李振穆。
在这之前,李振翩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弟弟竟然是中国共产党人。
在李振翩堂哥和李振翩的合力掩护下,李振穆成功通过医护人员的身份进入了贵州,并开展着重建党组织的工作。
李振翩知道,这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一旦暴露,他恐怕也无法逃过国民党的追责。
但他从来不过问李振穆在做什么事,也从不干预他的任何行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李振翩又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和谈工作。
周恩来带领的中共代表团住在南京梅园新村,李振穆此时担任周恩来的秘书。
在南京工作的李振翩,经常去梅园做客。
李振翩还用自己的关系,联系了国民党和美国方面,了解他们对于战后中国局势的看法,并将他们的愿景传达给中国共产党。
但好景不长,不久,国共和谈破裂,国民党特务图谋袭击中共代表团。
危急情况下,组织上决定立即将人员疏散,李振翩再一次掩护了李振穆。
李振翩让他躲在自己家的楼上,直到局势缓和。
几十年后,当李振翩再次回到中国时,周恩来还特地安排了他与李振穆的会面。
周总理拉着李振翩的手,感激的说道:“你当年保护了我们的同志,还为党做了许多事,我们都非常感谢你。”
说着,他还指了指李振穆,说道:“如果没有你,李振穆很可能当年就在贵州牺牲了,我们要感谢你,李振穆更要感谢你。”
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1948年,由于李振翩的孩子要去美国留学。
而美国国务院也数次邀请,当时已经成为世界医学泰斗的李振翩,前往美国开展医学工作。
于是,在这一年的年底,李振翩夫妇前往美国,在那里定居了下来,并在后来加入了美国国籍。
虽然定居美国,但李振翩却始终心系自己的国家,他不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
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同年,中国派出医学代表团访问美国,李振翩见到了中国医学的代表团。
代表团向他传达了,毛主席对于他的问候和邀请他回访中国的愿望。
1973年,李振翩正式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故土——中国,毛主席亲切接见了他们。
刚一见面,毛主席就主动弯腰向他行礼,并主动和其握手。
于公,李振翩曾数次掩护中国共产党人,并且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于私,李振翩救了毛主席的孩子。
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毛主席向李振翩行此大礼也就不奇怪了。
毛主席原本想送什么东西给李振翩,李振翩却摆摆手说道:“我回中国并不是来要东西的,一个是我很想念我的国家,另一个是我希望我的到来可以让中美关系变得更好。”
在之后的会谈中,李振翩又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问题。
毛主席说道:“第一,美国必须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出全部军队,第二,美国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第三,必须废除美蒋‘共同防御条约’。”
李振翩表示完全赞同中国的这一严正立场,并向毛主席保证,自己回去以后一定会向美国高层,严正说明中国的主权问题。
此后,李振翩夫妇又数次访问中国。
在回到美国后,他也向美国各级官员提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具体措施。
他的信件甚至传达到了里根总统那里,得到了里根总统的赞许。
除此之外,李振翩还特别关心中国国内发生的事情。
例如,改革开放以后,他向中国的医疗设施提出了很多建议,推动了新时代下中国医疗的发展;他还多次致信邓小平,表达自己对中国外交政策和人口问题的看法。
中美正式建交后,李振翩为不断发展中美关系和加强两国民间友好交往而努力。
他是全美华人协会创人之一,并被选为第一届美系华协分会会长。
他团结各界华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对访问美国的中国代表团热情款待,多方协助。
对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赵紫阳访美,都像迎接亲人那样兴奋和激动。
1984年,虽然他已身患重病,但他不顾病痛,竭力支撑,仍为发展中美友好关系而日夜操劳。
他亲自给中美两国领导人写信,陈述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议,并经常约见驻美大使。
直至他去世前三个月,还同中国驻美大使讨论国际上的许多重要问题。
可以说,与那些崇洋媚外的人恰恰相反,李振翩虽然身在美国,但心中却常常挂念着中国,并不断为中国的发展提供自己的力量。
杰出的科学贡献
其实相对于李振翩在政治上的贡献,他在医学上的成就要更加卓著。
李振翩潜心研究脊髓灰白质炎病毒数十年,为全人类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脊髓灰白质炎病毒,长期危害着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儿童的生命安全,许多人因为这个病毒而落下终生残疾或是偏瘫。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是因为这个病而终身不良于行。
罗斯福总统
1953年,李振翩与谢夫特合作,终于在试管里培养出了C型病毒,并使之变为无毒,小儿口服以后产生终生免疫力。
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将这种病毒命名为LSC 病毒,L代表李振翩,S代表谢夫特,C代表C型。
至今,红绿黄三色的小糖丸,仍然是治疗和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有力武器,它造福世界儿童。
李振翩还对中医学很有兴趣,他将中医的理念融入到临床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他还撰写了许多讲解中医草药、针灸的书籍,供西方医生阅读,促进了中医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20世纪70年代的那几次访问,每一次返回美国之前,李振翩都要从中国带走大量的中草药,带回他的实验室研究。
在那时,他就激动的预言道:“未来的全球医学界中,中医必将有一席之地,只不过是现在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中医的价值罢了,包括中国人自己。”
1984年,李振翩先生逝世。
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美国成立了“李振翩基金会“,并且在北京,长沙、 广州、成都、昆明先后设立了分会。
关于李振翩先生,常常有人拿着他加入美国国籍,定居美国的事情来抨击他。
但综其一生来看,这样的结论显然是以点遮面的。
李振翩先生为中国的医疗,外交乃至世界和平事业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无愧于中国,也无愧于于中华民族。
抨击他的人,又有几个比他做出的贡献更多呢?
参考文献:
《毛主席与李振翩交往轶事》曹晋杰、邓建龙
《著名爱国美籍华人李振翩教授》谢盛林
《为毛岸英接生的“水牛”李振翩》陈杨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