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抗战徐州会战战斗战史系列第3期。上一期主要讲述了南下的日军与国军在临沂地区爆发的战斗,本期主要讲述台儿庄的序幕之战,4万川军死守藤县重创日军……
(本期全文约7000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说到守膝县就不能不先说川军,抗战爆发后,川军誓师出川抗战,邓锡侯部第22集团军辖两军四师八旅,共4万余人首先开赴山西。由于邓部长期在经济落后的川西一隅,又受其他川军的封锁,武器装备水平非常低劣,主要武器为土造步枪和少量土造机枪、迫击炮。重武器、通讯、卫生等装备更是鲜有一二。出川前曾要求军委会给予换装,但军委会回复时机迫切,先行出动,至西安换装。到达西安后,又因山西战局吃紧,而未作停留,直接东进入晋,划入第二战区序列。邓部要求第二战区给予换装,但精于算计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借口换装是中央统一调度,理应由中央解决而搪塞过去。
于是22集团军在没有得到任何补给的情况下就投入了晋东战场,作战40余天,伤亡过半,经过整编,每旅原有2个团缩编为1个团,所以名义上是四师八旅,实际仅8个团2万余人。而且川军远道跋涉,伤亡过半之后,沿途又无兵站补给,全仗就地购买粮草,军纪自然难以严明。后撤途中川军每遇晋军的军械库,便破门而入,擅自补给,这使阎锡山大为恼火,一状告到军委会,称川军是“抗战不足扰民有余的土匪军”,要求将川军调出第二战区。
军委会只得打算将川军调往第一战区,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也对川军早有所闻,一口拒绝。据说蒋介石知道后,本来就因南京失守而心绪不佳,当时就说:“既然如此,就把他们调回去,让他们在四川称王称霸吧!”在一旁的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建议,要不问问第五战区要不要?电话打到李宗仁处,正愁兵力捉襟见肘的李宗仁立即表示:“好得很啊,我现在正需要兵,请赶快把他们调来徐州。”于是有了一段精彩的对话:
白:“他们的战斗力可差一点啊。"
李:“昔日诸葛亮扎草人为疑兵,川军再不济总比草人好些吧?请你赶快把他们调来吧。”
就这样,22集团军转到第五战区,22集团军上下对自己损失惨重,别说补充、就连正常的补给都没有的不公正待遇满心愤恨,又听说第一、第二战区把自己当成皮球,踢来抛去,一时真是感觉天下之大竟无容身之处的苦闷,听到为第五战区收纳,自然是感恩戴德。第22集团军司令邓锡侯、副司令孙震亲赴徐州面谒李宗仁,两人表示一定绝对服从指挥。李宗仁了解到22集团军装备低劣,又拨新枪500支和大批子弹,更使22集团军上下感激涕零,莫不决心以死效命。
正因为有此一段前因,才有了川军死守滕县的悲壮一幕。
(上图)中国防御工事。沿着山东前线,古老的城墙用黏土增强,以抵抗炮击。白天,中国官兵在战壕里躲避榴蔽弹;到了晚上,他们利用突袭行动阻碍日军的行进。
1月6日,22集团军抵达山东,11日以45军为一线部队,41军为二线部队,进驻费县、滕县一线。1月底,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湘病逝,22集团军司令邓锡侯回川继任,原22集团军副司令孙震升任司令,邓原兼任的45军军长由125师师长陈鼎勋升任,孙所兼任的41军军长则由122师师长王铭章代理。
3月初,日军向邹县、兖州大举增兵,并不断派出小股部队向中国军队阵地实施威力侦察,综合各方面情报,判断日军即将对22集团军发起全面进攻。3月10日,孙震从临城赶到滕县视察部队,并召集各军、师、旅长研究作战计划。最后确定坚守滕县的作战方针,以王铭章担任前敌总指挥兼二线指挥,统一指挥122师和124师主力守备滕县;以127师师长陈离为一线指挥,统一指挥127师和124师372旅在滕县以北界河、香城一线防御;122师、124师、127师师部和122师364旅旅部进驻滕县。王铭章随即调整部署,将原在滕县以南南沙河的727团北移至滕县以北的北沙河,形成二线防御;将原在韩庄的731团移至滕县东北的平邑、城前,掩护一线阵地的侧背。
3月14日,日军第10师团以第33旅团为基干组成的濑谷支队集中步骑兵约万人,火炮20余门,坦克20余辆,在20架飞机掩护下,向125师、127师一线阵地发动猛攻,川军凭借40多天来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以劣势装备奋勇迎战,激战整日,除下看埠、白山、黄山等前沿阵地失守外,界河主阵地岿然不动。得知日军大举进犯的消息,孙震立即从临城赶到滕县,亲临前线视察激励士气,特别指出人人要抱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与敌死拼!
曰军1辆坦克上密密麻麻的弹痕,可以想见当时战斗的激烈。
15日,日军继续猛攻界河阵地,仍未能突破,遂采取两翼迂回战术,以3000人向界河以东龙山、普阳山迁回,另以3000人向界河以西深井迁回。45军126师、127师在界河、龙山一线浴血奋战,日军终不能得逞。但守备深井的124师370旅在晋东作战中消耗甚大,且布防不久,工事也尚未完备,面对日军的猛攻,颇为吃紧,旅长吕康一面督率所部拼死力拒,一面向王铭章求援。王铭章随即将守备滕县的124师372旅急调深井以南的池头集,372旅赶到后与370旅并肩苦战,终将日军阻止于池头集、大小坞村一线。战至黄昏,日军无论界河正面还是东西两翼的迂回均无法突破川军防线,只得从龙山方向再抽兵作二次迂回,经冯家河径扑滕县。
此时,王铭章已将滕县守军372旅调往池头集,滕县只剩下3个师部和1个旅部所辖的警卫连、通讯连和卫生队各1个,几乎是空城了!而22集团军各部均在一线与日军鏖战之中,根本无法抽兵,惟一可调的只有在平邑警戒临沂方向日军的122师366旅,但平邑距离滕县足有百里,已是缓不救急。王铭章无奈之下,只有向临城的孙震求援,孙震手里的部队也只有41军警卫营(辖3个步兵连和1个手枪连)。不过20军团85军第4师刚刚到达临城,只是20军团部还在行军之中,第4师没有命令不能擅自增援滕县(孙震虽为集团军司令却根本指挥不动中央军嫡系的第4师),第4师虽然无法驰援,但守备临城还是足够了,孙震只好留下手枪连,命警卫营3个步兵连星夜乘火车增援滕县。
为阻止日军推进,王铭章下令炸毁北沙河铁路大桥。
尽管366旅和41军警卫营都已在赴援途中,但日军距滕县已不过十余里,局势千钧一发!王铭章于17时30分命令在北沙河的727团留1个营守备,以1个营守备洪瞳、高庙,团长张宣武率其余部队立即跑步赶回滕县,同时炸毁北沙河铁路桥,以免为日军所用。
19时30分,张宣武率727团3营赶到縢县,随即被王铭章委任为滕县城防司令。22时许,41军警卫营也到达滕县。同时临城还开来一列军列,送来粮食、弹药,弹药中尤多手榴弹,守军每人都分到一箱足足50枚!这时陆续到达滕县的部队计有:727团3营、41军警卫营和366旅731团1营,连同原在滕县的各师部、旅部警卫连,再加上来滕县领取弹药的124师372旅743团11连,共有15个步兵连和1个土造迫击炮连,连同师部旅部勤杂人员共约2500人,算上滕县保安团、警察等地方部队,总计约3000人,但战斗兵不足2000人。
张宣武将城防司令部设在东门路北一家山货店,并与守城的各营均架通电话。122师师部在西门外电灯厂,124师、127师师部都在盐店街张锦湖宅第内,364旅旅部则在西门里路南一家盐店。至此,滕县防御准备总算是勉力完成了。王铭章召集在滕县的团以上军官商讨作战计划,王铭章认为川军装备低劣,面对兵力火力均占优势的日军,坚守城垣是下策,应将部队部署于城外,以游击战迟滞日军。但张宣武极力主张守城。
王铭章请示孙震,孙下令死守,并说只要守4小时,临城的85军就能赶来增援。王转而问张,是否能守4小时,张立即回答:“我们再不济,4小时内日军是无论如何也攻不下滕县的!”得到张团长如此坚决的回答,王铭章遂决意死守滕县,下令城外的师部及直属部队全部撤人城内,堵死南北两城门,只留东西两城门开放交通,但同时准备好物料以便必要时封死城门。全体官兵没有王铭章受令,任何人不得出城,违者就地正法!
日军濑谷支队以主力猛攻滕县的同时,另以第63联队绕过滕县向临城急进。
滕县城防司令部旧址。
16日凌晨,日军开始大举猛攻,东翼日军接连攻占龙山、普阳山,冯家河迁回日军也直扑滕县,8时许日军已逼近滕县东关,在东沙河设立炮兵阵地,以12门山炮向滕县猛轰。天色大亮后,日军飞机也飞临滕县轰炸扫射。悲壮的滕县保卫战终于打响了!日军炮击、轰炸持续两小时,滕县落弹达3000余发,10时许炮声突然沉寂下来,恶战前的平静更使人窒息。
10时30分,日军集中火力猛轰东关南侧城墙突出部,很快就轰出一个大缺口,随即日军以数十挺轻重机枪向缺口两侧扫射,掩护步兵向缺口冲击——守军官兵隐蔽在缺口两侧城墙内,避开日军火力,当第一批60余日军冲到缺口外城壕时,2个排的守军突然跃起,每人在转瞬之间投出四五枚手榴弹,日军顿时死伤50余人,仓皇败退。日军随即以更猛烈火力压制缺口两侧守军,再次组织60余人冲锋。守军如法炮制,又是在日军冲近缺口时,以手榴弹将其击退。随后日军第三次冲锋也被守军以同样战术击退。连续三次冲击遭到迎头痛击,日军攻势顿挫,其进攻也被迫停止了两小时。
徐州会战一滕县地区战斗经过要图 (1938年3月14-18日)
在这短暂的两小时间隙里,守军急忙调整兵力,东关守军731团1营营长严翊以2连替下伤亡殆尽的1连,张宣武也将总预备队727团3营12连调到东关,作为731团1营的后援。同时守军抓紧时间,紧急征用城内盐店、粮行的1000多包食盐粮食填补城墙缺口。
14时,日军再兴攻势,此次主攻目标改到东关东北角城墙,也是先以炮火轰开缺-口,再以机枪火力掩护步兵冲击,同样在守军手榴弹的迎头痛击下败退。日军攻了三次,徒有伤亡而毫无进展,只得收兵暂退。不过东北角战斗更为激烈,不仅生力军2连死伤殆尽,连预备队12连都伤亡过半。这样一来,张宣武手里就再无任何预备队了,王铭章只好将最后的力量——来滕县领取弹药的743团3营11连和师部警卫连(留下1个排)全部调归张宣武指挥,张宣武将11连派往东关,将警卫连作为总预备队。
17时,日军开始了第三轮总攻,不仅有10余架飞机助战,火炮也增至30余门,这次日军主攻东关城门,由于日军火炮数量有所增加,不仅轰击城门的炮火更为凶猛,还能以部分炮火轰击城内纵深,以阻隔守军增援。而且步兵冲击也改为波浪式攻击,每队60人,三队一批,每队之间间隔百米,毫无停歇连续攻击。日军第一队在守军手榴弹雨中死伤殆尽,但第二队又接踵而至,这时731团1营几乎已经拼光了,营长严翊将743团11连投入战斗,就在这一当口,由于城墙上的守军牺牲殆尽,使第二队日军得以从缺口冲入,11连赶到时已来不及投掷手榴弹,便全连上刺刀,在缺口处展开了惨烈的白刃肉搏,终将这股日军全歼,但11连也只剩下20余人且几乎人人带伤。
龙山(滕县城北)是当年中国军队与日军激战地之一。
刚将第二队日军解决,日军第三队又杀到,严翊手上已再无建制部队,只好将东关所有能战之兵全部组织起来迎击,但因兵力不足无力将日军肃清,有40余日军占据了城门一隅,好在天色已暗,日军不善夜战未再增派后续部队,城门日军便据险固守等待次日再战。此时张宣武已将总预备队警卫连派到东关,严翊立即以警卫连发起反击,在城门附近展开激战,警卫连伤亡三分之二,而日军还剩20余人仍守在城门。张宣武深知如果不在夜里将这股日军消灭,那么天明一旦日军再行攻击,东关势将不保!他立即从守备城东北的部队中抽出727团3营11连增援东关,临行前张宣武亲自向11连全体官兵训话:“完成任务,全连重赏!消灭不了这几十个鬼子,那么你们也不要回来了!”11连到达东关后,严翊亲自率队冲锋,终在20时许将日军全部肃清,但严翊身负重伤,11连也伤亡70人。
22时后,深井方向的370旅、372旅残部以及727团在洪瞳、高庙、北沙河的2个营都陆续退入滕县,但在平邑的战力最完整的366旅却遭日军阻截无法退回滕县,只得绕道退往临城。其余在滕县以北各部则分路撒向微山湖、峄县、临城等地。当外围部队陆续入城后,王铭章立即整顿部队重新调整部署﹐以124师370旅740团(欠1个营)接替731团1营守备东关;以122师363旅727团和731团1营残部守备东南至西北城角的东、北两面城防,并以一部守备北关:以124师370旅740团1营和41军警卫营守备西北至东南城角;124师372旅743团为总预备队,并以一部守备西关、南关和火车站。
当时城内惟一幸存的大型建筑——滕县教堂。
命令既定,各部立即进入阵地,不顾连日转战疲劳抓紧时间构筑工事。此外还特别命令每班必须绑捆云梯一架,因为滕县城墙高而陡,每座城门却只有一条坡道,部队为避免日军炮火杀伤,一般只在城墙上留少量观察哨,主力都在城墙下的工事内隐蔽,等日军步兵冲锋时再登上城墙作战,若只靠坡道惟恐不及,所以要求准备云梯,以备迅速登城之用。守军虽然兵力不多,建制残破,好在滕县有临城开来的火车,粮食弹药相当充分,还堪一战。
当天,汤恩伯军团部到达临城,随即派先头部队第4师北上驰援滕县,但第4师在南沙河以东的龙山、虎山一线为日军63联队所阻无法进抵滕县。
17日6时起,日军以飞机重炮向滕县猛烈轰击,滕县全城除教堂外,几乎尽为残瓦碎砾,建筑街道皆成焦土。8时许日军向东关及东南城角发起猛攻,东关的740团顽强奋战,多次与日军展开白刃肉搏,虽然伤亡奇重,但终于守住了东关。在东南城角的日军先以炮火轰开一个缺口,再以装甲车掩护百余步兵冲击,守备此地的727团1营2连拼死苦战,以手榴弹力拒,击毁2辆装甲车,毙伤敌约50余,但全连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剩余日军这才占领东南城角。727团1营营长王承裕立即派出1连反击,1连冲上城角,以大刀与敌白刃拼杀,将刚攻人城角的50余日军全部消灭,但1连除14人生还外,连长张全馨、副连长贺吉仓以下140余人全部殉国。
第22集团军滕县地区战斗示意图
14时日军集中炮火猛轰南城墙,同时以飞机轰炸南关,步兵随即在炮火掩护下猛攻南关,南关守军743团2个连在敌炽烈炮火下伤亡过半,余部无法立足,被迫撤至西关车站。而南城墙也被日军炮火轰开多个缺口,370旅旅长吕康、副旅长汪潮濂亲上城墙督率740团1营坚守,1营苦战不退,伤亡殆尽,吕康.汪潮濂也都身负重伤,战况之烈可见一斑。15时30分,因南城墙守军死伤殆尽,日军才得以占领南城墙。王铭章电告孙震;“独立山友军本日仍无枪声,想系为敌所阻。目前敌用野炮飞机,从晨至午,不断猛轰,城墙缺口数处,敌步兵屡登城垣,屡被击退,毙敌甚多,职忆委座成仁之训,及开封面谕嘉慰之彰,决心死拼,以报国家,以报知遇。”
此时在东关的战斗已进人白热化,两天来东关一直都是日军的主攻方向,城墙在日军炮火多日猛轰下,已是多处坍塌,守军工事也尽数被毁,战至黄昏,守军弹药告罄,最有效的手榴弹也全部用光,2个营的守军官兵伤亡也非常惨重,740团团长王麟也在东关战死,在此情况下,东关方告失守。
日军占领南城墙和东关后,即沿城墙两侧扩张战果,至17时许,西门及其以南城墙相继失守,日军控制南、西几乎半娀城墙后,便据城墙向内城猛烈射击,王铭章派出最后的预备队师警卫连的1个排反击西门,但是力量实在过于单薄,又无火力支援,这个排全部牺牲在城墙下。鉴于内城已在日军火力直接威胁之下,王铭章随即率师部退出内城向西关外转移,准备到火车站继续指挥372旅作战,因西门已被日军占领,只得缒城而出﹐但出城之后随即被日军发现,在日军密集机枪扫射下,王铭章、122师参谋长赵渭滨、124师参谋长邹慕陶、122师副官长罗甲辛及随从十数人除两人外全部牺牲。
蒋介石为王铭章题词。
占领南娀墙和东关的日军随即两面夹击东城墙,此处守军在364旅旅长王志远和272团张宣武指挥下,顽强抵抗,战况殊为惨烈,日落时分,王志远和张宣武先后负伤,守军死伤累累,东门及东城墙遂告失守。至此,滕县守军师、旅、团长几乎死伤殆尽,守军失去指挥,完全陷人各自为战的局面,但守军依旧奋勇异常,前赴后继,有进无退,甚至城内300余名重伤员集体以手榴弹自炸殉国,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之举。
入夜后,124师副师长税梯青率少部官兵利用夜色掩护,从北门突围而出,后与普阳山守军会合后一起撤回徐州。滕县四面城墙只有北城墙还在守军控制下,此处守军为727团3营的1个连和收容的一些零散官兵,不过300余人。日军不习夜战,所以在天黑后没有继续攻击北城墙。21时许,北城墙守军认为继续坚守也无意义,决定突围。在副营长侯子平、连长胡绍章指挥下,扒开封死的北门突围出城。日军畏惧夜战,不敢出城追击,只是以机枪火力进行射击,这300余人乃得以安全撒至临城。
北城墙守军突围后,城墙上的战斗完全平静,但内城各处总计还有500-600人仍在断垣残壁中继续战斗,枪声彻夜不息,最后的巷战直到18日午后才完全停止。正如《扫荡报》文曰:“在短短几天的滕县血战中,有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值得我们正视,值得我们泣诉!如122师师长王铭章、参谋长赵渭滨、副官长罗甲辛、124师参谋长邹慕陶均已尽忠职守,为国捐躯。城破之时,所有受伤官兵、未出城者,约千人,均以步枪或手榴弹与敌拼命或自杀,无一生还。抗战之烈,死亡之勇,前所未闻,实开守土殉城之先例。”
1个战地服务队的救亡宣传团为王铭章送葬。
18日中国空军第5大队首次出动10架战斗机在滕县上空击落日军2架轰炸机,击伤1架侦察机。
滕县之战,从3月14日晨起,至18日中午止,两万川军以窳劣装备抗击兵力装备均占优势之敌,整整108小时(其中滕县城防作战52小时),其中界河、龙山一线伤亡约5000人,滕县城防伤亡也逾5000人,总计伤亡近万人,毙敌2000余人。滕县虽然最后还是沦落敌手,但守军浴血鏖战,挫敌凶锋,夺敌锐气,最重要的是为第五战区集结兵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奠定了台儿庄大捷的第三块基石。其意义就如李宗仁所说:“若无滕县之死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在战后第五战区战报中这样评价滕县之战:“该集团军以劣势之装备与兵力,对绝对优势之顽敌,独能奋勇抗战,官兵浴血苦战达三日半以上,挫敌凶锋,阻敌锐进,使我援军得以适时赶到,战役中心徐州得以转危为安,此为国家牺牲之精神,不可泯也。”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战后,川军声望大振,为表彰王铭章将军,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上将,在徐州举行了隆重追悼仪式,在武汉举行了国葬,并为122师树立记功碑。军委会致电孙震:“贵军捍卫鲁南,浴血奋斗,殊堪嘉尚!”全国各界人士均表示哀悼及敬意,中共中央致电哀悼并敬献花圈,毛泽东题写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战地服务童子军高举王铭章将军的遗像,引导阵亡英雄的花圈灵车。
【未完待续……】
下期将继续徐州会战系列,点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