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寄子瞻书》是伪作, 用来证明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恰如其分

李楠峰2024-03-24 11:12:11  80

所谓诸葛亮《寄子瞻书》是彻头彻尾的伪作!从行为来看,应该是晚清以后的人写的。

先看原文:

余自隆中结构茅庐于卧龙岗下者,非自甘贫贱也,祖父俱汉名臣。襄阳城里,门阁何高大也。但生于离乱之世,欲立庄舍于南阳,以便躬耕稼穑。岂来先帝三顾之隆,义难拒却,不得已将农事竟付汝之叔均也。余今职居丞相,任授军师,留身于西川。岂至愿也,翘首企望襄阳,再欲与兄弟相为聚首勿能也。

今汉业未统,奸党未除,先帝逝而托孤重,身染疾而家国危。汝为子者,亦受先帝之恩,赐为驸马。不能代余而行事,锦衣玉食,娇养宫中,竟不能事于干戈,且不能事于稼穑。不为余惜而且深为汝忧也,为汝危也。凡为子者,以孝亲忠君为心,以建功立业为事,早夜勤劳,詎得宴享玉食坐撮金釵为安乐耶?

余欲命汝复往襄阳,理有未愿;欲汝代身行事,势有未能;欲汝固守西川,力又不及;汝父子当秉忠仗义,他日倘临国难,捐躯赴敌,甚勿偷生苟全性命,以遗家国之羞可也,至嘱!

为什么认定这封信是假的?其实,只要稍微懂一点文言文,且懂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封信是伪造的。如果谁认为这是真品,那就是在玷污诸葛亮。

下面谈几点看法。

第一,“余自隆中结构茅庐于卧龙岗下者”。诸葛亮时代有没有卧龙岗?很可能没有!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卧龙对凤雏,两者都是外号。这两个外号,据习凿齿《汉晋春秋》所言,是庞德公取的。如果卧龙的叫法来源于卧龙岗,那凤雏的叫法来自于哪里?很显然,先有诸葛卧龙,后有卧龙岗。也就是说,卧龙岗是后人命名的,或者附会的。最早记载“南阳卧龙岗”的官方史料《大元一统志》成书于1303年。在此之前,是没有卧龙岗之说的,诸葛亮更不可能自称结庐在卧龙岗。

第二,“余自隆中结构茅庐于卧龙岗下者,非自甘贫贱也,祖父俱汉名臣”。前两句与后一句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没有逻辑关系。诸葛亮虽然谈不上文学家,也不至于写这种没逻辑的句子。

第三,“襄阳城里,门阁何高大也”。这样的句子一看就是现代人的语言,诸葛亮时代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口语!而且,魏晋时期开始讲究对仗,比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才是诸葛亮的水平与风格。

第四,“岂来先帝三顾之隆,义难拒却,不得已将农事竟付汝之叔均也”。“来”是什么意思?诸葛亮作为臣子,敢在先帝面前加一个“岂”字?这是对先帝的大不敬!“汝之叔均也”,难道诸葛瞻不知道他叔叔叫诸葛均吗?正常的说法应该是“汝叔也”,而不是“汝之叔均也”。

第五,“余今职据丞相,任授军师,留身于西川”。这就是自相矛盾。建安十六年诸葛亮任军师将军时,刘备还只是宜城亭侯,还没有当上汉中王。刘备自立为帝,诸葛亮当上了丞相,一直持续到他去世。既然已经是丞相了,怎么可能还是军师呢?很显然,写信的这个人并没有好好看《三国志》。西川的说法在诸葛亮时代并不存在,而是唐代才正式出现的,即剑南东川节度使和剑南西川节度使。四川的名字出现得更晚,要到宋代川峡四路出现,才简称四川,在此之前只有蜀地,没有川地。

第六,“汝为子者,亦受先帝之恩,赐为驸马”。刘备死的时候,诸葛瞻还没有出生,怎么可能被赐为驸马?诸葛瞻尚公主时,诸葛亮和刘备都已经死去多年。很显然,伪造者连时间关系都没有搞清楚。即便到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也只有虚岁八岁。

第七,“锦衣玉食,娇养宫中”。锦衣玉食是穿越词语,出现在北魏以后,甚至就是唐代。《魏书·常景传》:“故绮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至于“宫中”一词,更是假得不能再假了!诸葛亮是丞相,又不是皇帝,他哪来的“宫中”?他的儿子只能“娇养”于府中,绝不可能是“宫中”。这是严重的僭越,但作伪者完全不知道,可见应该是清朝以后的人。

第八,“不能事于干戈,且不能事于稼穑”。试问一下,一个八岁的孩子怎么打仗?又怎么种田?

第九,“汝父子当秉忠仗义”。这是什么意思?诸葛瞻才八岁,哪里的“汝父子”?很显然,作伪者想当然地以为诸葛亮都50多岁了,诸葛瞻一定在30岁以上。他哪里知道,诸葛亮死时,诸葛瞻还没有满八岁!如果此时诸葛瞻已经有30岁,那么他应该出生于205年左右。此时,诸葛亮还在隐居,还没有与刘备相遇,怎么可能“娇养宫中”呢?

第十,看排版,两次出现“先帝”,有一次没有顶格写,这也是大不敬。所以,这个资料不可能是民国以前的产品。即便是民国时的人也都知道,尊称要顶格。至于标点符号就更加不用说了,清朝以前是没有的。

这封信的每一句都有问题,有的是史实问题,有的是逻辑问题,有的是语言问题,有的三者并存。这个作伪者,应该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好好学习文言文。大胆假设一下,这个人应该生于民国以后。

《后出师表》有可能是伪作,但比这个高明多了,所以至今还是署名诸葛亮。为什么?因为那是同时代的人伪造的,质量上没问题。

实在不想多说了。如果全部分析完,没2万字写不下来。

有些人书没有读几本,就胆大妄为替诸葛亮写信,除了闹笑话,还有什么用呢?所以说,族谱只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史料中的证明力很差。如果没有佐证,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拿清朝以后编写的诸葛亮家谱,去证明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这得有多无知?

再者,用脑子想想,民国以前的任何史料中都没有提到这封信的内容,这封信是哪里冒出来的?

某电视台也是一个笑话,连这种小儿科的造假伎俩都看不出来,可气可叹。

(2024年3月24日于武汉)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068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