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叶蓝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韩林]近年来,香港女作家亦舒的作品成为内地影视剧改编的“富矿”。本月,由亦舒同名小说改编的剧集《承欢记》开播,该剧在收获关注度的同时,也遭遇口碑争议——是违背原著精神的“魔改”,还是迎合观众口味的“二创”?回顾《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喜宝》,带着“独立”“现代”标签的亦舒女郎,为何近年来每一次登上荧屏、银幕,都很难让观众满意?
成了“霸道总裁爱上我”
诞生于香港上世纪90年代的小说《承欢记》,改编成剧集后故事背景放在了现在的上海。该剧讲述出身普通人家的女孩麦承欢(杨紫饰),原本在母亲的催促下要嫁给男友辛家亮(牛骏峰饰),但双方家境的落差导致两人最终分手。此后承欢结识了职业酒店经理人姚志明(许凯饰),双方在事业上携手并进,感情上也逐渐升温。从中篇小说改编成37集的剧集,《承欢记》在沿袭亦舒原著框架的前提下,在角色身份、职场环境、人物关系和叙事重心上都做了较大改动。例如,剧中何赛飞饰演的承欢母亲、吴彦姝饰演的奶奶都比小说更“可亲”,而原著中很晚才登场的姚志明,戏份上也大大提前、加重,他与承欢的关系也更有“CP感”。不过,这种看似接地气的改动反而引发很多原著粉丝的不满,认为该剧不仅没能真正体现亦舒笔下女性的洒脱和独立,反而落入“霸道总裁爱上我”的俗套之中。
台湾联合新闻网的一篇评论称,《承欢记》是一部都市职场题材的现代剧,加上男女主角的恋爱故事以及颜值,似乎很能满足年轻观众的追剧需求。但它未能呈现出原著小说的精髓,剧集仅着重一条故事主线——富家子弟爱上我、我爱上公司高管、我又意外成了巨额财产继承人,“叙事模式使剧情显得过于俗套”。而且,《承欢记》里没有穷人,“这样的情节设定使得剧情脱离现实,呈现一种悬浮状态”。
拍剧即失色?
事实上,之前马伊琍、袁泉主演的《我的前半生》,刘诗诗、倪妮主演的《流金岁月》,也不乏高收视率和话题性,但人物塑造同样遭到诟病,两剧在豆瓣网上评分止步于6.4分。至于郭采洁主演的电影《喜宝》,更是收获3.3的超低分。“亦舒女郎”近年这一波影视化很难说获得大众认可,没能真正“立起来”。
亦舒的小说主要创作于上世纪70至90年代,正值香港经济迅速腾飞时期,当时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社会参与生产,随着经济独立,她们在社会角色、婚姻观念、生育选择等方面发生变化。“亦舒女郎”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鲜活的产物。而这种敢打敢拼、不靠男人的“港女故事”要搬到今时今日的内地,难免要做改动,稍有不慎就会显得“悬浮”“物质主义”。同时,亦舒的小说篇幅大多不长,着重于用对白来凸显“气场”,读起来很过瘾,但真要搬上屏幕,就需要补足大量细节和铺垫。而一些改编者一遇职场戏就“露怯”,添来改去,又变成幼稚的偶像剧情节和“霸总爽文”,让原本想要树立的“亦舒女郎”形象大打折扣。
以2020年刘诗诗、倪妮主演的剧集《流金岁月》为例。“亦舒小说拍剧即失色?”香港01网称,早在1988年,张曼玉和钟楚红便主演过《流金岁月》电影版。内地剧版由刘诗诗、倪妮领衔,但太多家庭伦理和言情桥段,多少稀释了“友情”这一核心主题。有评论称,《流金岁月》剧集打出的招牌是“女性成长”,但改编偏离原著轨迹,女主角情感线混乱,“拼事业不如选男人,谈何女性成长?”
别让“亦舒对白”只剩空壳
相比之下,香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摄的《玫瑰的故事》《朝花夕拾》《情在亦舒》在时代感和地域性上更为契合。当然,反过来看《承欢记》《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这些年的热播,《喜宝》与评分不相衬的1.1亿元高票房,以及即将播出、由刘亦菲主演的新版《玫瑰的故事》,说明亦舒作品对于当代观众特别是女性群体仍有不小的吸引力。
这个时代需要反映女性视角的作品,关键在于改编者如何真正抓住角色的价值观,在“言”和“行”两层面准确体现独立精神,而不仅仅是嘴上说两句例如“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自己”这样的亦舒作品对白,转头又投入到“两女追一男”“亿万霸总”的怀抱之中,既让书迷寒了心,也对不起亦舒近半个世纪的“谆谆教诲”。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01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