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王银银
编辑|t
引言
说起钱学森,很多人不难想到“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抵得上五个师”等成就和美誉。
但钱老一生到底为中国做出来多大个贡献,原子弹、东方红一号?这些也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当你真正了解了钱老为中国乃至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就不难理解当初美国为什么不惜利诱、威逼也要阻止他回国。
而钱老回国后,助力新中国迅速崛起,这也确实证实了老美的判断。钱老为中国殚精竭虑,回顾他一生所做出的贡献,不由得感叹:真是得之国幸!
(钱学森回国后)
一、众望所归:红星冉冉,功成两弹
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新中国刚成立,远在美国的钱学森深知中国科技发展亟待发展,回国的意志坚韧不屈,我国也提出用15名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终于,钱学森在1955年历经重重困难回归祖国怀抱。
几年后中苏关系恶化,陈庚当时和钱学森谈到核威慑。
“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自己的导弹?”
钱学森心中正憋着火:“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造不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钱老接受采访)
钱学森就借着这股子火,投身到中国导弹的研究当中。尽管技术被锁死、条件艰苦恶劣、力学导弹专家缺乏,钱学森却并不气馁。相反,他和同志们齐心努力,我国当时也调动所有资源,全力配合。
东风二号导弹研发时,导弹因总体设计上的失误而坠毁,研发遭遇坎坷。但钱学森顶住了四面迎来的质疑与压力,修正后的东风二号成功发射。
1966年10月27日,终是众望所归,东风二号载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迎着戈壁的冷风冲天而起,似乎要将天穹划开一道口子,它精准命中了预设目标。
中国成为了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东方2号)
但钱学森带给新中国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钱学森开创“航天”、领导研发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956年,毛主席写下“可上九天揽月”的豪言;1970年,钱学森让毛主席的期望成为现实,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东方红,冉冉升空。
2003年,杨利伟作为首次飞上太空的中国人安全返航,人们第一时间通知钱老先生。“每一位凯旋的中国宇航员,都曾会来钱学森家中报道。”
因为是钱老奠定了中国航天的基础,他是中国迈向太空的先行者。
(东方红一号)
二、惊世理论:工论奠基,弹道鬼测
据说,在被美国软禁期间,钱学森就已经开始思考回国后的的情况,并写出了《工程控制论》。
也正是这本书,让钱学森回国后能建设庞大的工程系统、发展工程技术,促成两弹一星和航天事业的进步。
回国后,钱学森于1978年发表《论系统工程》,被誉为系统工程“中国学派”的奠基之作。
这套理论在此后七年的不断完善间,开创了一套兼有有普遍科学意义和中国特色的系统方法的管理方式。甚至有评价说:该理论便是告诉人们“如何改造世界”。
(工程控制论)
此外,相信大家都知道钱学森还有一个著名的理论——钱学森弹道导弹理论。
简单来说就是让导弹在大气层“打水漂”,是的,正是这样匪夷所思的飞行方式,让美国的拦截系统都只能望洋兴叹。
美俄至今未能参透钱学森弹道的核心底层逻辑,而钱老留下的大量图纸让我国导弹成功实现钱学森弹道——东风17。
目前可以说,东风17足以无惧地球上任何反导系统!
(论系统工程)
有人说钱学森其实更擅长理论领域,由于报国所需,他才在工程领域生生开创一个中国导弹时代。
但无疑,钱老在理论研究上也为我国留下了价值连城的瑰宝!
三、远瞻前沿:神级战略,布局中国
聂荣臻曾说:“钱老是一位战略科学家,不是工程师。”
事实也确是如此,钱老着力布局中国导弹与航天,部署超高速风洞战略,甚至早就提出发展如今已然崛起的新能源……
(东方17)
1956年,我国确定了优先发展飞机的规划,但当时的钱老却提出反对。钱老认为要优先发展火箭技术,并为一众高层将领讲解。
我国最终修改了已确定的规划,优先发展火箭技术。
而钱老力排众议提出的这份战略规划的价值,在此后的数十年间越来越能体现出来——两弹一星,让我国在国际上能将腰杆挺得笔直;航天事业日如中天,我国航天领域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钱老正在讲解)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科院力学所在钱老的部署下,放弃当时国际通行技术,建起了首个高超音速激波风洞科研团队。
时至今日,JF-22高超音速风洞成功验收,此工程被誉为“国之重器”。
超高音速风洞被称为“飞行走廊”,简单来讲,这个风洞就是为超音速导弹、飞行器提供试验条件。
可以说,钱老几十年前部署的超高音速风洞战略,为我国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提升与发展带来极大助力。
(超高音速空洞)
早在1992年,钱老就已经提议了,中国之后的发展,可以直接跳过汽油柴油方面的研发,直接发展新能源汽车。因为未来一定是资源堪比黄金。
时隔30年,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我国也成功跻身新能源汽车发展前列。现在回看钱老的建议,我们切身感受到了钱老作为战略科学家的深谋远虑。
(钱学森在晚年时期)
结语
钱学森:“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再读钱老的事迹,可以说新中国在百废待兴之时遇到了这样一位尽其一生呕心沥血,为新中
国科技发展奉献毕生的“国之重器”,实是新中国之幸。
缅怀钱公,斯已化星去,心血犹故里。
(钱学森正在工作)
参考资料:
政知新媒体.官宣!钱学森、郭永怀几十年前的“战略部署”成果落地:国际最先进.[OL].2023.07.16.
中国网文化.1992年,钱学森向国家建议,汽车工业跳过汽油柴油直接进入....[OL].2024.03.12.
科普相对论.神秘的钱学森弹道,美俄至今无法破解,它究竟有多厉害?.[OL].2023.09.12.
中国军号.“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为导弹事业保驾护航.[OL].2019.08.21.
央视新闻.今天,缅怀钱学森!.[OL].2022.10.31.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96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