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胡毓堃]
4月17日,克罗地亚举行了第11届议会选举。根据初步计票结果,总理安德烈·普连科维奇领导的中右翼执政党“民主共同体党”(民共体)竞选联盟连续三届赢得最多议席,与总统佐兰·米拉诺维奇渊源深厚的最大在野党、中左翼社会民主党(社民党)竞选联盟位居次席。然而两党都未能取得单独组阁所需要的半数以上议席。
此次议会选举最大的看点,无疑是作为现任总统的米拉诺维奇亲自下场,不惜顶着宪政争议也要竞争政府总理一职。事实上,分属不同政治光谱、不同党派的总统与总理“老对头”之争,便是本届议会选举的最大看点。而大选之后碎片化的政党格局,总统与宪法法院仍在继续的合法性之争,更令这个处于“超级选举年”的巴尔干半岛国家新政府和未来国家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总统挑战总理:老对头的新战场
本届克罗地亚议会选举之所以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总统米拉诺维奇和总理普连科维奇的争夺。在克罗地亚第10届议会解散后的第二天(3月15日),米拉诺维奇宣布新一届议会选举投票日期为4月17日。几个小时后,社民党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抛下“震撼弹”:该党主席佩贾·格尔宾宣布自己不会竞选总理,意外出现在发布会现场的米拉诺维奇被提名为该党的总理候选人。
米拉诺维奇旋即在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个人主页上表态,一旦胜选,他将辞去总统一职,在议会多数支持下承担领导新一届政府的职责。值得注意的是,米拉诺维奇被安排在包括首都萨格勒布中央和南部的第一选区,与民共体主席、现任总理普连科维奇同区角逐,颇有针锋相对的意味。
米拉诺维奇(左)和普连科维奇
社民党不推举党主席竞选总理,已然是惊人之举;提名形式上无党籍的现任总统去竞选总理,更是成为本次议会选举最大的热点和争议。
然而才过了两天,克宪法法院便发表声明,除非先行辞职,否则米拉诺维奇不得在2025年2月总统任期结束前竞选总理,理由是总统是宪法定义的“非政党人物”,不得参加任何政党的政治活动。此外,如果米拉诺维奇出任克总理或其它公职候选人,将“与他的宪法职权相冲突,也不符合分权原则”。
对此,老对手民共体在社交网络“X”上发文嘲讽,称“米拉诺维奇的参选决定激励我们第三次击败他和他的社民党”。普连科维奇更是毫不留情地讽刺:“4月17日是世界马戏日。为了让马戏活动变得更加盛大,米拉诺维奇决定和社民党一起参加选举。”
不过米拉诺维奇对此不以为然。他指责宪法法院“以犯罪集团的方式”做出裁决,并少见地用短小而意味深长的文字予以回应:“正义之河即将来临(“正义之河”是社民党领导的中左翼竞选联盟全名)。”面对媒体采访时,米拉诺维奇公开表示自己“蔑视(宪法法院的)警告”,认为“宣布某事物不符合宪法精神是无效的”。他无视司法裁决,继续在全国各地为社民党竞选造势,誓要取代普连科维奇和民共体的执政地位。
克罗地亚独有的政治制度,造成了该国政坛如今(以及此前特定时期)并非“铁板一块”。该国虽然实行议会民主制,且作为议会多数党派支持的总理是最有实权的人,但克总统也是由“一人一票”全民普选产生,加之一些选民出于制衡政府的心态,便时而导致实际操作中总统和政府总理来自左右不同的政治阵营。加上克总统在外交政策和内政权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总统介入国家内政外交事务,与总理产生分歧便不足为奇。
米拉诺维奇被普遍视为具有民粹主义色彩的左翼人物,而普连科维奇则是典型的欧洲中右翼政治人物,政治光谱的截然不同决定了二人之间的结构性分歧。在出任总统之前,米拉诺维奇便在2011年至2016年担任过总理,这也是社民党最近一次执政。此后他两次以社民党领导人身份在议会选举中挑战民共体,但均以失败告终,并见证了普连科维奇连任两届总理。2020年米拉诺维奇重返政坛、当选总统以来,两人多次隔空交火,不惜使用人身攻击式的语言,且多次拒绝会面,总统府和总理府的“不对付”进一步公开。
克罗地亚总统米拉诺维奇曾质疑:我们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美国的奴隶吗?
在对俄政策和乌克兰危机上,二人的政治分歧达到了极致。持疑欧主义立场的米拉诺维奇多次反对普连科维奇政府声援、支持乌克兰的政策(欧盟各国政府的主流立场),公开宣称“2014年乌克兰广场革命乃政变”,表示当前“乌克兰局势紧张离不开美国的煽动”、“乌克兰不适合加入北约”、“欧洲的安全与稳定离不开与俄罗斯的和解”,被后者批评为“像极了俄罗斯的宣传”。
基于保护克罗地亚地缘政治安全、避免过分得罪俄罗斯,以及捍卫巴尔干地区克罗地亚族人权益的民粹观点,米拉诺维奇与多数北约国家领导人唱反调,高调反对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提出只有另一个北约潜在候选国波黑修改选举法、保障其境内克族人在该国选举中免于不利地位,方可不否决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提案。为此他不仅一度威胁要动用否决权,还把民共体阵营中支持芬兰和瑞典的议员攻击为“民族叛徒”。
到了本届议会竞选期间,米拉诺维奇则把炮火集中于普连科维奇政府的腐败争议。自克罗地亚独立以来,民共体便是该国主要政党,大多数时间稳定执政,可在此期间腐败问题成为该党的“阿喀琉斯之踵”。仅在普连科维奇政府时期,2016年至2023年期间便有30名部长级官员因腐败丑闻而离职(其中多数是由媒体率先曝光),其原始内阁团队中如今只剩三人在任:副总理兼退伍军人部长托莫·梅德韦德,副总理兼海洋、交通和基础设施部长奥莱格·布特科维奇,文化和媒体部长妮娜·奥布莲·科尔日奈克。
今年2月,普连科维奇提议、议会全新任命的总检察长伊万·图鲁迪奇再度引发轩然大波。后者被视为与民共体关系密切,反对党称其“毫无独立性可言”。克媒体更是在此项任命后披露了图鲁迪奇与涉贪前官员的聊天记录,暗示他在刑事案件中勾结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此外,普连科维奇和图鲁迪奇还曾阻挠欧洲公诉检察官办公室(EPPO)对克政治人物与公务员的多项调查。加上执政党主导的克议会在一个月后通过《刑法典》修正案,将“媒体泄密”定为刑事犯罪,打击反腐“吹哨人”,更是坐实了反对党和社会各界对现政府“摧毁司法独立”的判断。
克媒体指出,正是图鲁迪奇的争议性任命,促使米拉诺维奇下定决心,亲自下场竞选总理。由此,他以“正义之河”为竞选联盟的全名和主题,旨在联合克政坛所有反对民共体的党派,将后者“下架”。总统和总理的矛盾白热化,增添了本次议会选举的激烈程度。
悬浮议会+司法之争:扑朔迷离的克政坛前景
尽管有两个选区因为选举舞弊需要重新投票,但在整体投票结果和议会席次版图基本尘埃落定:在议会151个议席中,民共体联盟以61席保持第一大党的地位,但得票率和议席相比于四年前的选举都有所下滑;社民党领导的“正义之河”联盟以42席位居其后,不过增量有限,远未达到选前的外界预期(米拉诺维奇支持率一度高居第一);两大党均未能获得单独组建政府所需的半数以上议席,形成了悬浮议会。
目前两党的当务之急,便是需求组建联合政府。普连科维奇和民共体对此颇有信心,不仅宣布自己胜选,声称将很快组建多数联合政府。该党最有可能的潜在盟友是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国土运动党”(该党以14个议席成为议会第三大党和“造王者”),然而后者此前表态不会加入两大联盟,对于其它小党也持保留态度。
尤其是该党主席伊万·佩纳瓦表示与左翼绿色政党“我们能!”党(获得10个议席)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任务”,反对联合政府接纳作为少数族裔的塞族人政党“独立民主塞族人党”,还公开表达了“希望在未来数日塑造克罗地亚命运”的野心,无疑增加了民共体争取团结、获得多数议席的难度(民共体和国土运动党加起来的议席仍比多数政府最低席次少了一席)。
4月17日,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庆祝民共体赢得议会选举。新华社发(Pixsell图片社/伊戈尔·苏班摄)
相比之下,同样具有“造王”潜力的“我们能!”党和桥党(赢得11个议席)则以“推翻民共体政府”为目标,号召各党派联合起来阻止后者继续执政。不过它们面临的问题,在于社民党获得的席次太少,即便与这两党合作也远远达不到多数联合政府的要求。因此,社民党主席格尔宾提出了另一种可能的方案——组建“反腐败联合政府”,由跨越左右政治光谱的议会主要在野党联合组阁,率先通过一些重要法案,例如废除对图鲁迪奇的总检察长任命。此后如果各党派仍无法就正式组建联合政府达成共识,那便重新选举。
新政府能否顺利组建仍然存疑,总统与宪法法院及政坛对手的“司法战争”仍在继续。4月19日,宪法法院再次做出裁决(三名法官反对并发表了反对意见),认定如果社民党成功组阁,米拉诺维奇也没有资格出任总理,哪怕他此前辞去了总统一职也不例外,原因是他作为总统在竞选期间的言行。米拉诺维奇自然不甘示弱,再度将宪法法院与民共体联系起来,称此举是二者再度勾结的证明,甚至认为这是宪法法院“准备发动政变”。
从竞选到选后的克政坛走向,可见此次议会选举众生相的背后,是该国愈演愈烈的政党政治之争,主角便是近期因贪腐和经济治理不力、引发民间不满的老牌中右翼执政党,以及长期在野、但正在利用民粹情绪试图取而代之的中左翼阵营。基于持续激化的意识形态对立,双方的政治斗争越发不择手段,而司法正义、经济和民生困顿、防疫工作、移民问题、与欧关系、乌克兰危机等议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双方“攻防战”的工具。
更严重的潜在政治危机在于,今年是克罗地亚的“超级选举年”:除了4月的议会选举,克罗地亚紧接着将要迎来6月初的欧洲议会选举和年底的总统大选。米拉诺维奇携“巴尔干特朗普”的鲜明个性,带动了社民党的气势,鼓动了创纪录的民意支持度,冲击着目前克政坛版图,导致传统意义上更加理性稳健的中右翼执政党显得更加被动。因此后两次选举的前景显得更加扑朔迷离——除了政坛格局是否会因这次超级选举年而重塑,围绕选举本身是否会出现更加极端的政争事件,便足以令克社会担忧。
遗憾的是,面对独立33年来可能的一次变局,克民众未必感到乐观。当地民众被问及对选后前景时,直观感受便是未来可能会更加糟糕,因为在党派之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普通民众却受困于高通胀率对个人经济生活的影响,可台面上的政党似乎关切并不在此。
在对外政策方面,米拉诺维奇对欧盟直截了当的批评(如“欧盟委员会不是民主机构”,讽刺普连科维奇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跑腿”),对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共情,也让外界怀疑该国与欧盟关系的前景,甚至有人担心克罗地亚政坛格局的变化,意味着未来欧洲“援乌阵营”再失去一个国家。
显然,在进入“超级大选年”的克罗地亚,即便议会选举尘埃落定,也只是该国政治局势复杂变化的开始。伴随着总统与总理旷日持久的纷争,更大的变数或许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