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是晚清历史上的傀儡皇帝:光绪帝在位长达三十四年,但是,在这三十四年岁月里,清朝的大权都掌握在慈禧太后手里,因此光绪帝感到很憋屈。
不过,虽然光绪帝是傀儡皇帝,但是在晚清朝廷里,却存在一个“帝党”集团,这其中原因何在?
1、党争的学问
在中国传统历史上,党争是历朝历代君主都所痛恨和反对的事情,但即便如此,党争这种现象依旧不断发生,并不因为君主的意志而出现转移。因为党争这种现象的产生,本身倒也符合人性。
因为权力资源本身也是稀缺资源的一种,而稀缺资源分配不公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因为权力资源分配问题,就必然会产生党争。比如唐朝的牛李党争、北宋的庆历党争都是很典范的代表。
2、帝党的形成
光绪帝本来没资格当皇帝,但是因为同治帝驾崩后,没有子嗣继承皇位,所以在慈禧太后的主张下,光绪帝才得以成为了新的皇帝。当然按照协议,光绪帝有了子嗣以后,需要把子嗣过继给同治帝。换句话说,同治帝和光绪帝虽然平辈,但相对来说,同治帝才是正统,反倒是光绪帝有种“看守皇帝”的属性。
按照明清时代的祖宗规矩,后宫是不得干政的,所以当光绪帝到了可以亲政的年纪以后,慈禧太后就需要还政给皇帝,而后自己去养老——毕竟慈禧太后再强势,也强不过祖宗规矩。
不过,从同治时期开始,慈禧太后就在朝廷里培植势力,所以光绪帝即便亲政以后,朝廷里也都是慈禧太后留下来的班底。所以光绪帝想真正掌权,也得考虑发展一些属于自己的人。
同时,按照传统思想,也有很多大臣出于自身的前途考虑,会主动“搞事情”:比如即便是光绪帝不想和慈禧太后争权,也会有人为了自身前途来煽动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产生冲突,同时,也会有人出于夺权的想法,而以光绪帝为旗号,发展势力。因此即便是光绪帝软弱,但毕竟有皇帝的旗号在,也可以被人加以利用形成一个利益集团。
3、帝党的瓦解
一般来说,晚清的帝党和后党斗争时期,后党其实是以实力派为主,处于优势状态:比如刚毅、荣禄这些朝廷大员,以及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大佬,差不多都属于后党的范围。毕竟慈禧太后掌权数十年,在朝廷的势力可谓根深蒂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撼动。
而帝党的势力堪称大杂烩:有文官出身的翁同龢,文廷式,也有戊戌变法时期被皇帝提拔的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和后党相比,帝党的凝聚力很差,同时综合实力也无法和后党相提并论。
同时,和后党相比,帝党的成分堪称大杂烩。尤其是康有为,其实本身属于才能有限却野心极大之人。康有为在戊戌变法过程中给光绪帝提供的很多建议,除了给光绪帝不断树敌以外,可谓乏善可陈。
因此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以后,帝党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就瓦解了。之后慈禧太后打算废掉光绪帝,彻底瓦解帝党,不过因为庚子国变等事件的影响,慈禧太后的废帝想法才没能落实。
而帝党的残余势力则在这一时期,在海外不断招摇撞骗,堪称寒酸:比如康有为,就以光绪帝的钦差名义,在海外到处卖官,搞了一个堪称草台班子的流亡朝廷,并借此敛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9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