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办书记介绍,在四川懋功,其北部的一个小镇两河口,在这里,1935年6月12日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就是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两河口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
书记讲道,两河口会议,为实现党和红军北上抗日和领导全国抗日运动的伟大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但是,张国焘野心膨胀,仗着自己八万精兵强将,看不起中央红一方面的不到两万人的队伍,一心想夺取中央和红军的领导权,不把《决议》放在眼里,想另立中央,与中央北上战略方针对着干,坚持己见一心南下搞什么“川康计划”!
随后,书记详细地介绍了这次汇合的三大背景。
背景之一: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2师4团,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9军25师74团,在四川懋功达维地区胜利会师。
红一、四方面军领导人当时互致贺电,热烈庆贺长征中的两大主力会师,并共同表示,要在党的统一指挥下,携手共进,去争取苏维埃运动的更大胜利。
会师的时候,中央红军约2万人,而4方面军约8万人。
中央红军于会师后改称第1方面军。
背景之二:
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合前后,在四方面军工作的中央代表张国焘,对当时的政治形势的认识,同党中央存在着分歧。
党中央认为两个方面军的会合,为开创红军和革命发展的新局面,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总的方针应是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目前应当先夺取松潘、平武,消灭胡宗南部。
而张国焘却认为,革命形势低落了,红军是在逃跑在退却。因此,他主张向西康发展,建立“川康政府”,实现其所谓“川康计划”。
到达延安后的张国焘
背景之三: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会议。
会议的召开,是为了统一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当天,出席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王稼祥、张国焘等。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政治形势,强调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和党对红军的领导。否定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明确提出北上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领导和推动全国抗日运动的战略方针。会议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两河口会议为实现党和红军北上抗日和领导全国抗日运动的伟大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接着,书记绘声绘色地,开始了讲述今天这堂课的重点:
神奇的三大预兆:
1、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的住处,安排在两河镇的北边,这是一家杂货铺,张国焘的住室和办公室就设在店铺柜台里,他的随性人员则住在柜台外。
毛泽东和贺子珍的住处,则安排在镇子的南边的一栋房子里,而镇子的正中的一栋大房子,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和总参谋部等机构集中办公地。
张国焘住北边,毛泽东住南边,张国焘主张南下,而毛泽东主张北上,这一不经意之间的安排,预示着红一、四方面军南辕北辙充满争议的坎坷征程。而争议从这里才刚刚起步,往后慢慢征途谁对谁错孰是孰非,谁也不知。
而两人的住处安排,不是刻意安排,而纯粹是一个巧合。
2、而更加巧合的是,红一、四军回合,毛泽东与张国焘的会面,则偏偏安排在虹桥河与梦笔河的交汇处的两河口。俗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分流就有汇合,相反,有汇合就有分流,会师两河口,这难道不是一种巧合吗?
3、还有,红一、四两军会师之前,天气晴朗,而恰巧这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正式会师时,风雨交加,给红军会师之后的前途,无端的抹上一层灰暗的阴影,这也预示着从这时候开始,红军内部将有一段时间,饱受争论不休风雨不止的惨痛历程。
陕北会师后,一切证明,毛主席的中央红军北上是正确的,而张国焘南下之后,在国民党重兵围堵下连打败仗,损失红军几万人,最后不得不再过草地雪山北上。
而张国焘分裂红军分裂党,最后落得臭名昭著,成为历史的罪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9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