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细看《三国志》,就会发现曹操在席卷了汉中人口和物资之后,就在他和刘备之间构建了一个缓冲带,只要刘备不主动进攻,他就尽量保持西线无战事。
曹魏集团的战略是先吴后蜀,也就是只想打孙权而不想打刘备,这种想法也是曹魏主要谋士的共识。
荆州丢失关羽遇害后,刘备的战略跟曹操一样,就是先吃掉孙权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和曹操都把孙权当做第一个消灭的目标,这战略用大白话讲,就是“吃柿子先捡软的捏”:曹操是三国中的老大这一点毋庸置疑,刘备跨有荆益并占据半个汉中之后,实力已经超过孙权成了第二,这样的转变,我们从建安十九年刘备拿下西川之后的三国形势图中就能看得出来。
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曹操得到了人口和资源,刘备得到了土地,孙权啥也没捞着,张鲁输光了家底。
曹操跟刘备争夺汉中并没有使出全力,因为他还把大量兵力部署在了合肥一线,在准备向东吴发动进攻的同时,也在防范孙权突然袭击。
我们细看《三国志·卷一·武帝纪》,就会发现他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孙权身上:“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十七年冬十月,公征孙权;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十九年秋七月,公征孙权;二十年八月,孙权围合肥,张辽、李典击破之;二十二年春正月,王军居巢,二月,进军屯江西郝谿,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遂逼攻之,权退走。”
建安十三年兵败于赤壁,曹操这口气一直没有咽下,所以他打刘备只是派部将被动应战,自己很少亲自出马,但是打孙权,却是事必躬亲亲临一线,看起来是铁了心要报赤壁的一烧之仇。
曹操是汉末天下第一枭雄,说他打孙权是为了报赤壁之仇,未免小看了他的胸襟和气度,他之所以揪着孙权不放,却不继续跟刘备争夺汉中,也不向关羽据守的荆州发动进攻,自然有他的考量。
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就会发现刘备占据荆州大部之后,从建安十四年到建安二十三年,襄樊一线基本无战事,可能双方有一些小摩擦,但是大规模战役一次都没有,如果关羽不把曹仁打得太憋屈了,曹操也不会派于禁带领七军三万人马支援。
于禁七军皆没,曹操这才先派徐晃张辽两路接应,自己也赶赴前线,但是他在进军途中,还千叮咛万嘱咐,告诉徐晃不要急于求战,一切等他和其他部队聚齐后再说。
如果不是徐晃贪功抢先向关羽发起总攻,关羽得知南郡公安被吕蒙陆逊偷袭,就可以比较从容地回师反击,缺少重装备的吕蒙白衣夜袭队还真未必是关羽的对手。
曹操是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但这并不一定就说明他把孙权当成了平等的对手,孙权的反复无常,让枭雄曹操很是瞧不起,估计他已经后悔说自己生儿子要像孙权了:“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王(曹操当时已受封魏王)以权书示外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
不但曹操对孙权没好印象,就连曹魏谋士也认为孙权不是好鸟,刘晔在刘备攻打孙权的时候,就劝曹丕趁火打劫:“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陛下虽齐德有虞,然丑虏之性,未有所感。因难求臣,必难信也。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
按照刘晔的说法,当时正是消灭孙权的最佳时机:“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
刘晔和刘备都是汉室宗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他撺掇曹丕跟刘备平分孙权的地盘,也不知道是为谁着想,但他跟曹丕打包票,说刘备一定会跟曹丕联手灭吴:“今备已怒,故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必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必然之势也。"
曹丕对付亲兄弟有一套,但是战略眼光和胸襟都远不及他老爹,直到夷陵之火已经熄灭,孙刘联盟出现了恢复的苗头,他才醒过神来对孙权下了刀子:“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
曹丕像袁绍一样“见事迟”,他的行动提前三五个月,东吴就已经不复存在了,他在刘备主力被歼灭、吴兵大部撤回的情况下向东吴进军,黄花菜都凉了。
如果曹操还活着,是绝不会放过这么好的灭吴战机的,在此之前,刘备已经向曹魏示好(遣使吊唁曹操),如果曹丕接待了刘备的使者,肯定会“商量”一下如何瓜分东吴,那时候别说只要江东一半土地,就是全要了而只给刘备留下荆州的四个郡,刘备也会答应。
曹魏把在汉中对峙的军队都撤了而用在伐吴前线,即使周瑜复生,也难以抵抗吃一堑长一智的曹军和羽翼丰满的刘备,即使鲁肃还在,也难以说服刘备继续联孙抗曹。
曹操活着的时候,曹魏的战略是先吴后蜀,曹丕接班,对善变且善于伏低做小的孙权估计不足,而刘备又不肯俯首称臣,于是曹刘联手灭吕布的经验,并没有用在孙权身上,同时蜀汉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诸葛亮和赵云,就是坚定的“联刘抗曹派”,即使孙权已经撕毁了盟约、袭取了荆州、杀害了关羽,他们还幻想着与孙权重修旧好。
笔者一直十分尊敬赵云,但是看了他劝阻刘备伐吴的话,忽然觉得刘备不重用他是有原因的——赵云的说法太一厢情愿了:“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荆州丢了,诸葛亮的隆中对已经化为泡影,刘备拿什么去跟曹魏死磕?以刘备仅剩的半块地盘,灭魏岂不是白日做梦?既然灭不了魏,“吴自服”不成了画饼充饥?荆州丢失关羽遇害之仇不报,当时还没遇刺的张飞和镇守汉中魏延等人会怎么想?如果刘备在关羽遇害之事上表现得薄情寡义,张飞会不会去投奔妻子伯父(夏侯渊不在了,曹操和夏侯惇似乎也能算张夫人的伯父)和哥哥?魏延会不会从汉中跑路?
这些问题刘备都必须考虑,所以先吴后魏才是明智的选择:只有吃掉小鱼,中鱼才能长成大鱼,然后跟鲸鱼曹魏并争天下,哪有放着软肉不吃先啃硬骨头的道理?
不管怎么说,曹操和刘备都曾想过想干掉孙权,然后曹刘两家再一决雌雄,只可以曹操和刘备死得太早,所以刘备伐吴的时候,曹丕坐山观虎斗,而曹丕伐吴的时候,蜀汉也没有卷土重来。
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刘备在夷陵初战告捷之时曹操还活着,会放过这样一举消灭东吴的机会吗?
这里咱们有必要解释一下,刘备伐吴也不是一开始就打了败仗或陷入僵持,他手下的新生代将领打得还是不错的:“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
陆议就是陆逊,在刘备初战告捷时,马良已经联络好南方部族起兵协助,孙权面临的军事压力极大,如果曹操从背后下手,孙权肯定首尾不能兼顾,要么向刘备归还荆州、交出叛徒和妹妹,要么像他后来给曹丕写的请罪折子写的那样,“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终余年”了。
曹操和刘备死得太早,继任者似乎都没有他们的枭雄之气,这才让孙权偷笑到了最后,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吴蜀交兵时曹操还活着,他会做出怎样的决策?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91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