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是一种依据人的面部特征,自动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这种非接触式的生物识别技术使我们能够通过面部特征快速确认个人身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比如门禁、移动支付、考勤打卡、安全监控等等。
然而,人脸识别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隐私和安全问题。人脸识别潜藏的信息泄露隐患日益凸显,引发的失泄密事件也层出不穷,亟待引起重视和警惕。
一、泄露个人隐私
很多人喜欢在洗澡或者上厕所的时候玩手机,那你没穿衣服的样子很大概率已经被人看光了!肯定很多人和我一样,认为人脸识别只会识别圈定范围内的内容,让你眨眼就行了,但其实你的上半身都能被审核人员看到!
所以,尤其是女生,一定不要在身体裸露的情况下随意使用这个功能。
二、人脸盗刷
最常见的问题是人脸盗刷,这种行为常见于贷款业务。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获取他人的面部信息进行欺诈活动,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在公共场所的人脸识别监控也可能引发隐私权问题。人们的行踪、生活习惯等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或被用于不当目的。一些企业和政府机构过度收集和使用个人面部信息,也可能导致数据泄露和滥用。
三、AI换脸冒用身份,强制“蹭脸”
利用“AI换脸技术”对特定人脸照片进行一定预处理,再通过“照片活化”软件生成动态视频,即可通过人脸识别系统的信任机制。实际上,不法分子只需要一张静态半身照,就可通过技术将人物依照输入的指令做出眨眼、张嘴、皱眉等动作,模仿人物表情变化,骗取人脸识别“信任”。
近年来,“骗脸”事件频有发生:一名9岁儿童用其妈妈的照片成功“刷脸”解锁智能音箱,一款手机App把用户上传的证件照片换脸成某明星发布在网络上,一男子伪造人脸照片盗取网络账号牟利等。
其实,人脸识别带来的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在大数据时代,仿佛人人都在裸奔。人们为了获取一定的便利性,容易就将手机的各种隐私权限进行授权,比如位置、麦克风、相机等等,这也导致了很多手机软件很容易就获取到用户信息,从而进行精准营销,或者是非法数据倒卖。
所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刚跟朋友说到一个东西,下一分钟打开手机,各大软件就有相应的广告推送。
为了应对隐私泄露的危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谨慎开启人脸识别功能。
非必要场景拒绝强制人脸识别。其次,在开启人脸识别功能之前,应先确保该应用的合法合规性,防止面部数据被非法获取和滥用。最后,尽量及时注销或删除包含人脸信息的弃用账号。
二、谨慎分享个人信息
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不要随意分享个人信息,特别是敏感信息。如果必须分享某些信息,可以选择限制可见范围或使用匿名方式发布。此外,对于社交媒体上的好友请求,应谨慎对待,避免添加未知来源的好友。
三、使用安全加密工具,保护个人隐私不被泄露。
端对端加密是目前国际范围内认可的、保密性最强的数据传输技术之一。是一种只有参与通讯的用户才可以读取信息的通信系统,用户数据只保存在手机终端,而其他人、黑客、或任何第三方机构都不能访问服务器上的加密数据。
国外的Telegram、Signal、WhatsAPP都是国际上公认的强力保护隐私的即时通讯软件,它们都是采用的这种加密方式,由于国内的网络环境,国外的app暂时无法使用,但是我国有蝙蝠加密聊天。
它有预设密信功能,用户可以对单个聊天框加密,输入正确的暗号才能进入聊天界面,暗号只有聊天双方知道,能有效防止陌生人冒充熟人身份,同时也能防止别人偷查聊天记录。密聊模式下,头像打码处理,内容防截屏录屏,即使是别有用心的人想要传播,别人也不知道聊天对象是谁。
总之,不管是人脸识别还是其他方式,个人信息的泄露已经泛滥且无孔不入,打击一定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泄露,造成人身和财产权益收到侵犯。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8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