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祭奠伟人,照顾亿万民众对毛主席的眷恋之情,中共中央做出保留主席遗体的决定。
在徐静博士等人几十年如一日的细心护理下,主席的遗体被留存到了今天。
然而近年来,坊间竟开始生出流言,类似“主席遗体变小”“遗体被换成了塑料模型”的声音不绝于耳。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或许,还要让作为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的徐静女士,为我们解答。
伟人与世长辞
1976年,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注定是一个被阴云笼罩的年份。
1月8日,周总理溘然长逝,举国哀悼。
7月6日,拖着病体赶来送了周总理最后一程的朱老总,也走到人生终点。
两位革命领袖的离去,在全国人民心头蒙上了层层阴云,无尽的悲痛充斥着每个人的心头。
而作为两人最亲密战友、一路携手走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毛主席,同样痛苦万分。
本就一身病痛、卧病在床的毛主席,遭到沉重打击。
这一年的毛主席,也步入了人生终点。
1976年9月8日,毛主席逝世两天前。
此时,主席已经来到了弥留之际。
可病危之中的主席,仍在清醒期间挂念着工作,坚持批阅文件、看书。
据医疗工作组的护理记录显示,这一天毛主席共计11次浏览文件,躺在床上工作接近三个小时。
甚至就在上下肢全部插着输液管,胸部装着心电监护仪器,鼻子里插着鼻饲管的情况下,主席也没有闲着,坚持让人把文件拿到面前。
8日下午4时37分,主席在心律失常的情况下,最后一次浏览了半个小时的文件。
此时,距离他彻底停止呼吸只剩下8个小时。
从下午六七点开始,主席的生命体征开始下降。
先是血压骤降,医生不得不紧急采取各种措施维系他的生命。
此后几个小时,主席彻底失去语言能力,血压也一路下降。
到了晚上,心电图的反应已经很微弱,心脏几乎要停止跳动。
所有人都意识到,主席即将走到人生终点。
晚上,叶帅等人分批来到主席住所,看望处于弥留状态的主席。
此时,主席只剩下最后一丝意识。
当叶帅靠近时,主席努力睁开眼睛,动了动手臂,吃力的示意他靠近。
叶帅赶紧走近床前,握住主席的手。
只见主席嘴唇微微颤动,眼睛盯着叶帅,可最后还是没能说出话来。
9月9日凌晨0时10分,在4个多小时的抢救后,主席的生命还是没能被抢救过来。
当晚,中南海202室灯火通明,中央政治局开始讨论主席的身后事。
经过商议,中央政府做出了保存主席遗体,供后世敬仰缅怀的决定。
随后,主席遗体保护小组成立,徐静博士以形体专家的身份,成为遗体保护最初的三名核心成员之一。
保存主席遗体
9月9日凌晨4点,徐静连夜赶到中南海。
起初,她并不知道如此紧急的把自己调过来,所谓何事。
可一进门,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就低声向她宣布了一个令她心头巨震的情况:“毛主席,已经于凌晨去世。为了让全国人民瞻仰主席遗容,需要对遗体进行保护。”
此刻,徐静脑子里轰然一片空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她尽可能克制着悲痛的情绪,让自己平复下来。
随后,她被带进毛主席的卧室,开始着手准备遗体保护工作。
走出中南海,徐静直奔医学科学院。
现在是夏天,遗体的保护工作必须尽快展开。
10日下午,以徐静为核心的三人遗体保护小组成立,开始着手工作。
他们直接把主席卧室的卫生间当做工作台,对遗体进行了全方位的防腐处理。
同时,理发师为主席整理好头发,病理科技师为主席花了一点妆容,徐静三人给主席穿上赶制出的中山装。
随后,徐静等人一直守在遗体旁,静静观察着遗体的变化。
初步的防腐保护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接下来要想将遗体长久保存,就需要创造出一个无菌无氧的稳定环境。
想坐到这一点,水晶棺是最好的选择。
实际上,自从毛主席逝世第二天开始,水晶棺的研制工作就提上了日程。
9月13日万,“水晶棺小组”宣告成立。
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水晶棺不仅要有保护遗体不腐的作用,外观上还要庄重大气,保证很高的清晰度,让群众可以清楚的瞻仰到主席的遗容。
1976年11月25日,全国第一个光学玻璃水晶棺问世。
但这仅仅是水晶棺样棺,只是暂时用来保存主席遗体。
真正用于永久保护遗体的水晶棺,仍需要在样棺的基础上,用真正的水晶制作。
1977年8月,北京605厂在连天加夜的赶工11个月之后,终于赶在主席逝世一周年之前,把真正的水晶棺制作出来。
为了打造水晶棺,地质总局前后耗费了52吨一级熔炼水晶。
605厂为了保证水晶棺的质量,创造性的将水晶板石英粉纯度,提升到了99.9999%,且水晶制件分毫不差。
1977年8月20日,毛主席遗体被转移至水晶棺内,并运往主席纪念堂。
当天上午11点,水晶棺缓缓在瞻仰厅升起。
自此,主席的遗体一直安卧在这里。
而当初负责毛主席遗体保护工作的徐静博士,则以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的身份,继续维持着对主席遗体的保护。
几十年来,毛主席纪念堂迎来 一批又一批的群众,前来瞻仰主席的遗容。
无数中华儿女,来到这里向伟人致敬。
然而自从主席遗体面世以来,坊间就一直流言不断。
有人说,主席的遗体看起来缩小了不少。也有人说,主席的遗体已经被换成了塑料模型。
种种声音不绝于耳。
那么,主席的遗体保护情况究竟如何呢?
这件事,还要让徐静博士为我们揭秘。
主席遗体情况
针对外面的种种言论,徐静博士于1983年12月,趁着主席90周年诞辰之际,发表过一次公开讲话。
这是她首次谈及主席遗体情况。
面对记者讲话时,徐静博士披露道:“主席遗体被保护的很好,现在的状态很稳定。”
同时徐静还表示,欢迎全国百姓来到百姓,前来瞻仰参观主席遗体。
此言一出,立刻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
无数群众纷纷涌向北京,想要瞻仰一下主席的遗容。
不过,毛主席纪念堂一直采用的是“凭票参观”方法。
可这远远无法满足群众们的需要,很多人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却往往因为抢不到瞻仰票抱憾而回。
有一位来自石家庄的干部,曾8次来到北京,却一次次无功而返,最后只能站在纪念堂外面,遥遥鞠躬致敬。
眼看这么多群众无法进入纪念堂,瞻仰主席遗容。
徐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法:直接凭工作证和身份证入场。
这样的瞻仰改动,充分显示了徐静博士对主席遗体保护情况的自信。
新的瞻仰办法通过后,前来瞻仰主席的人数激增。
最高峰时,纪念堂每天要接待6万多人。
可随着前来参观的人数增多,房间种种传言和误解也越来越多。
于是到了1989年3月,徐静再次现身,向外界传达了有关主席遗体的情况。
“主席遗体的防腐保护很及时,这位后续的长期保存奠定了基础。”
“目前,主席一起一切正常,所有状况都十分良好。”
针对主席遗体“缩小”“变色”的说法,徐静也给出了解释。
“主席面色颜色问题,是棺灯光效果导致。”
“主席遗体变小问题,是水晶棺角度导致。”
徐静还表示,遗体保护专家和卫生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遗体进行精密测量。
数据显示,主席遗体并未缩短,体重也没有减轻。
1990年10月,湖南省委两位编辑,专门前往北京对徐静做了采访。
代表主席家乡的人民,对徐静的遗体保护工作予以感谢。
同时,他们也再次询问了主席的遗体情况。
为了回应全国民众,徐静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驳斥了坊间种种“变色”“缩小”流言。
至于主席遗体被塑料模型替换,更是毫无来由的无稽之谈。
文章的最后,徐静博士坚定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永远保护好主席的遗体,并培养起新一代的遗体保护力量,让主席遗体一代一代永远留存下去。”
徐静的文章被刊登出来后,坊间种种流言总算少了许多。
结语
从1976年至今,主席的遗体已经被完好无损的保护了近半个世纪。
现如今,毛主席纪念堂每天仍会迎来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
虽说当初主导主席遗体保护的徐静博士,现如今已经是93岁的高龄,早已无法亲临一线工作岗位。
但新一批遗体保护人员已经接过接力棒,将对伟人遗体的保护工作传承了下去。
从这点上来说,他们同样值得后世的尊敬。
参考资料
白承杰.酿得风采驻宇寰——毛主席遗体保护与徐静博士[J].中国机关后勤,1999(06):39-4
王恩收.毛泽东遗体保存始末[J].党史纵横,2009(07):5-9.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89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