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 蒋介石大骂刘文辉的选择, 可刘文辉的选择却挽救了他

小贩还不快跑2024-04-20 17:39:38  90

小时候读语文课本,在读到大渡河这篇文章时,就在想,既然不想让别人过去,为什么不把铁索拆掉呢,等过后在装上去也不难啊。而且拆掉铁链,就可以一劳永逸了。难道是当时的守军没有我们现在的聪明吗?

后来,随着对历史以及人物的了解,我才明白其中的原因。之所以明白了原因,是因为读懂了刘文辉的心思。

泸定桥是刘文辉的地盘,炸不炸掉泸定桥,刘文辉自己说了算。在红军即将到达泸定桥时,蒋介石就给刘文辉下了命令,要他不惜一切代价炸掉泸定桥,阻止红军过河。

都说军令如山,但刘文辉却违抗命令,不炸桥。他之所以不炸桥,在我看来,有这几个原因。

一:守军来自不及炸桥

红军抵达泸定桥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刘文辉的预期,因此,当红军到达桥对岸时,刘文辉的川军根本没做好准备,是处于一种匆忙迎战的状态。

并且很多守备泸定桥的川军烟瘾犯了,以至于拆解木板时磨磨蹭蹭的,最后连木板都没来得及全部拆,更别说炸桥了。最终只能选择烧桥这种方式敷衍了事了,也没有进行过于强烈的抵抗就逃跑了。

二:为老百姓着想,同时也是守住自己的发财之路

泸定桥的历史非常悠久,修建于1705年,待到刘文辉管理这座桥的时候,它已经存在200多年了。要说对这座桥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

并且这座桥是河两岸居民往来近乎唯一的通道了,是沟通汉区和藏区的重要桥梁。如果没有了桥梁,两岸的居民就很难有往来了。如果炸了桥,当地老百姓肯定骂死刘文辉,到时就是民怨四起了,刘文辉可不想看到这样的景象。

并且,过桥就要收费,有了这座桥,刘文辉就可以收过路费,这对他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他知道红军只是借道泸定桥而已,并不会占领泸定桥,也不会在自己的地盘停留,因此没必要为了执行命令而断了自己的财路。

三:重建桥梁难度太大了

不可否认,以当时刘文辉的财力和物力,即使炸毁了泸定桥,他也有修建的能力。但是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且不说财力,就说修建桥梁的难度。大渡河河水湍急,修建的过程,想必就得死不少人,老百姓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到时征集民众会是个大难题。虽然说当时的人命不值钱,但老百姓也是害怕的。

四:泸定桥是自己的退路

当时刘文辉和侄子刘湘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如果刘湘要剿灭刘文辉,刘文辉的部队肯定是打不过的。那么泸定桥就是刘文辉唯一的退路,不然都没有地方跑了。

同时,刘文辉对打红军积极性并不高,他自己并不喜欢内战。并且他也有很高的政治谋略,他深知蒋介石是想借自己的手剿灭红军,如果成功了,蒋介石就不需要费一兵一卒,坐收渔利,反观自己,自己的士兵则要付出巨大的牺牲。

除此之外,他知道如果红军不通过泸定桥,就没法去到其它的地方,会不会被剿灭不好说,但肯定会留在自己的地盘打游击,自己将永无宁日。并且蒋介石会以围剿红军为借口,让中央军进驻自己的地方,自己到时候会被中央军挤出自己的地盘。贵州主席王家烈的经历刘文辉不可能不知道。当年王家烈邀请中央军进入贵州围剿红军,结果中央军来了就不走了,王家烈自己最终被挤出了贵州。

一般来讲,这种偏僻地方军阀本来与过路的异军没有多大仇恨,他们觉得没必要太过于跟只是过路的外军进行激烈战斗,随便应酬一下跟南京骗点经济和物质援助就行了。

因此,一番权衡利弊后,只选择抽调木板,象征性派几个人把守泸定桥。这样,既可以让红军借道泸定桥,离开四川,自己在蒋介石那里也可以有交代。

所以在面临选择时,刘文辉选择两方都不得罪。也正是这个态度,为他后半生铺平了道路。

解放战争时期,当刘邓率领解放军进驻四川时,刘文辉选择率部起义,为和平做出了贡献。之后,他也进入了新中国的政府任职,先后担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晚年过得非常的好。想一想,如果当时他选择炸毁泸定桥,他在之后就没有这么好的退路了。

十三根铁索为解放军,也为刘文辉铺平了道路,更是成就了飞夺泸定桥的22勇士。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刘文辉头脑不简单,给自己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条路,凡事不要做绝。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8898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