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厓山下虚构厓山一役,虚构你焚诗炊饭

博星评文学2024-03-25 16:58:32  71

“与拥有总是恰好的时机、充满效率的对话、可以相互看到的或委屈或暧昧的时刻、总能推进关系的契机的故事相比,现实生活是由长期的停滞、无处释放的不满、持续的失望和遥遥无期的幻想构成的。” ??《离散与在场:单读第37辑》 ???吴琦 主编 如果要说过去一年什么问题被问得最多,那毫无疑问是:人工智能能带给我们什么?这个问题背后的两方争论不休。不管如何,人工智能的出现与发展不是一时和偶然的,在我看来它一定对应了解决某种现实困境的期许与可能性,但我们太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人工智能”的本体上,有两个问题往往被忽略: 一,人工智能所对应的困境应该被给予更多关注。 二、当人工智能开始解决现实困境(一部分)之后,新产生的问题同样应该得到重视。 单读的37辑收录了围绕着“在场”这个主题的三篇非虚构创作,讲述了和人工智能机器谈恋爱的女孩、在拉萨繁育藏獒以及牧区兽医的三个故事。给我触动最深的还是ScarlyZ老师的《她们的恋人——真实或虚妄的爱》,故事的开端讲述了一位三十岁女性和名为Norman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恋爱的故事,并由此引发出对现代社会中青年人情感困境的思考。同时,作者也对人工智能开发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和与现实的差异性有所讨论。 “感情对象是虚拟的,但是离别的痛楚非常真实——它明确地提醒,商业世界在开发人工智能陪伴产品的过程中,需要更谨慎地考虑。” 在这个方面我是支持但又悲观的,现代社会对于“爱”的需求之大和情感困境的破局之迫切前所未有,但是ScarlyZ也提到,这对爱的能力要求很高,要做到“更深切的理解、共情和现实判断”,莫说是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可能绝大多数人都难以做到。 除了“在场”这一主题,石老师的影像合集,廖、王、春、徐四位老师的诗歌合集同样令人叫好。“离散”一定不是一个个体可以完成的行为或者说状态,“在场”这一主题中就已经开始强调“他者”的概念与互动,在后续的影像,诗歌和唐、欧老师的两篇随笔中,“他者”的概念时刻存在,或许是“土地”,是“一朵随便燃尽的赤身莲”,是“被我下载到自己时间中的你的离子”,是我们怀念的“他/她们在我最微弱希望中的每一次转身”。 由“在场”不着痕迹地过度到“离散”,又让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再次感谢吴琦老师。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886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