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这些口号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广泛出现在各大报纸、墙体大字报、车间条幅上。当时我国周边局势非常严峻,1960年中苏关系全面破裂,两国剑拔弩张,美国自从朝鲜战争失败后,一直将我们视为主要的敌人,1964年美国与越南海军在北部爆发湾海战,美国正式介入越南战争,战火波及我国南疆,面对苏、美两国咄咄逼人的威胁,毛主席在1964年做出三线建设的决策,我国进入到全面的战备状态,随时抵御外敌入侵。
所谓的三线:一线为边疆和东南沿海地区,三线为川、黔、滇、陕、甘、宁、青、豫西、湘西、鄂西、晋西、粤北等十三个省市和地区,二线介于一线和三线之间。当时我国的主要工业集中在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地区,而这些地区都处于美苏两国的攻击范围之内。这样的工业布局不利于战争,为此东部的核心工业纷纷迁往三线地区,当时约四百万精英离开故乡,告别亲人和朋友奔赴西部参加三线建设,从1964年到1980年,我国共建成2000多个大中型国防、工业项目,将三线打造成坚不可摧的“国防工业堡垒”。
三线建设示意图
1964年9月应西北局指示,甘肃省成立三线建设领导小组,根据靠山、隐蔽、分散的三线建设要求,甘肃省的建设区域主要集中在白银至靖远宝积山的铁路沿线各地。上海大来电业厂响应国家三线号召,1965年内迁甘肃白银,与1958年成立的甘肃省白银电缆厂合并成立甘肃省长通电线厂,厂址位于白银市白银区。
1965年5月,甘肃省长通电线厂破土动工,该项目是当时一机部电线电缆行业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主管单位为甘肃省重工业厅。1965年10月,来自黄浦江畔的上海大来电业厂的260名内迁职工、干部陆续来到白银,为了最大限度的支援长通电线厂建设,上海大来电业厂还支援了400多台(套)设备。
长通老照片
1969年甘肃省长通电线厂下放到兰州市,更名兰州长通电线厂,七十年代,长通电线厂有条不紊的发展,此阶段位于永靖县的刘家峡水电站建成,刘天关输电工程开始送电,另外甘肃、青海的三线建设项目众多,电线、电缆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长通的效益非常好,随着生产成型,长通的生活区建设也逐渐完善,先后建起了职工家属楼、单身宿舍、职工食堂、职工医院、大礼堂、子弟学校,厂区内还设有商店、邮局、银行、澡堂等。职工食堂有两位上海的大厨,做了一手好菜,这些来自上海的职工在厂里就能吃到可口的家乡菜。每年春节厂里给职工放一个长假,来自上海的职工会乘坐火车回家,返甘的时候一般会带回来一些全国粮票、奶糖、新款衣服等,兰州长通电线厂的职工衣着打扮非常时髦,他们引领了附近的时尚潮流。
兰州长通电线厂老照片
长通老照片
1980年,国际形势好转,我国结束三线建设,兰州长通电线厂借助改革的春风飞速发展,1985年白银市恢复建市,长通划归白银市,更名为甘肃省长通电缆厂,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1996年改制组建成立甘肃长通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1月30日被白银有色集团兼并,更名为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11月搬迁到位于白银区东环路的新厂区,老厂区如今成为住宅小区。
长通生活区
长通大门
长通如今已经走过59年的风风雨雨,诞生在三线建设,成长于改革开放,腾飞于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今的成绩是几代长通人艰苦创业的结果,三线虽然早已落幕,但三线精神却是不朽的,三线建设者们当年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豪情壮志来到最艰苦的地方,他们的青春铸就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88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