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国发动对越自卫反击后,印度对中越冲突的态度很有意思。
此时距离中印边境冲突已经过去快20年,印度在边境上再度出现了一些小动作。
而中越战事显然让印度嗅到了一些机会,如果此时印度在中印边境上发难,毫无疑问会将中国拖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印度对中越冲突发声
印度虽然并不在中南半岛的地缘格局下,但却对中越战事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关注,前后3次公开发声,表达印度政府的立场。
考虑到中越冲突中还涉及苏联因素,印度虽然没有明确支持中国或者越南,但实际上对越南是有所偏袒的,这也体现出印度对中国始终是存在一些敌意和忌惮的。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对越南侵略行径的回应,但在印度那边,却将自卫反击战称为中国对越惩戒战争,并声称印度反对一切惩戒性质的军事行动。
看似客观的发言其实却在指责中国对这场武装冲突负有主要责任,印度还以此为由督促中国尽快从越南境内撤军。
要知道当时解放军已经在战场上取得了主动权,越军防线已经开始节节败退,如果这时候撤军停战,越军将会长舒一口气,而解放军此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印度官方声明偏向谁一目了然。
见中方并没有搭理印度的意思,印度也图穷匕见,直接号召国际社会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促成解放军撤回中国,并声称要进一步援助越南。
印度的意图很简单,不管解放军最后撤不撤军,印度都希望借此打压中国的国际地位,并进一步牵制中国在战场投入的资源和军力。
同时印度向越南示好的行为其实也是向苏联方面表达善意,苏联一直都是印度相当重视的军事合作伙伴,通过表明自身立场赢得苏联好感,有助于双方提高军事互信程度。
不过纵观印度在中越战争中的表现,不难发现这也是一个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印度除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发声,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动作。
原因倒也不难猜,上一次印度企图利用军事手段侵占中国领土,最后的结果是被中国人一路暴打。
有惨痛的教训在前,印度再动武肯定就得慎重思量一番。
再加上解放军在对越作战里表现不错,同样是以摧枯拉朽的攻势击穿了越南的防御,有越南帮印度试水,自然印度就不会产生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另一方面西方世界对中越冲突的态度也让印度意识到这里面作用的政治因素相当复杂,印度在国际上能做大做强靠的就是察言观色。
【对越作战前邓公访美,就是为了争取西方对中国的支持】
既然西方明显和中国存在一些沟通基础以在中越冲突上保持沉默,印度自然不会当出头鸟触霉头。
印度的发展之道
印度这个国家之所以能在二战后混的风生水起,且东西方势力都对其礼遇有加,靠的就是印度政府的墙头草功力。
在冷战时期,印度作为一个明确表示中立立场的国家,被美苏当成了解决双方矛盾冲突中十分重要的第三国。
印度表现得也很聪明,其利用自身的特殊身份让世界大国对印度在南亚地区的扩张行径大开绿灯。
但印度没想到的是,在自己发展壮大的道路上会碰上中国这颗钉子,1962年中印冲突的时候,印度一样是坐拥东西两大阵营的支持,但即便是这样还是遭到了解放军的降维打击。
印度的南亚霸权梦因为中国的存在始终无法实现。
如果说印度在1962年的冲突中得到了什么教训,那就是中国不是印度可以独自战胜的对手,所以印度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和中国的其他敌人形成一股合力。
而印度在中越冲突上如此积极的表态其实就是试探性的借题发挥,试图掀起国际上的舆论压力来迫使中国让步。
但印度没有想到的是,中越冲突的背后是更为复杂的大国对抗,中国之所以敢于在1979年这个时间发动对越反击作战,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中国和西方头一次出现了相同的安全诉求。
苏联在世界各个地区的扩张,让中国和西方都感受到了迫切的威胁。
而且1979年对越作战开打以前,中国领导人就已经在访美行程中向西方世界通过气,告知其中国即将展开对越军事行动。
这一方面是试探西方态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保中国在国际上不足以陷入孤立境地。
从中越冲突战后的情况来看,中国领导人访美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迫使苏联人投鼠忌器,最终没有亲自下场作战。
由于苏越之间的军事同盟协定,越南遭受解放军打击后,苏联其实有义务向中国宣战,帮助越南对抗中国。
但由于对越作战爆发的时间点,苏联人开始怀疑中国对越作战是否得到了美国的授意和支持,以至于最后都没有下场参战,中国的自卫反击作战得以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1】由阿尔弗雷德P ·鲁宾,国际法和比较法的中印边界争端,季刊,卷。9,第1期。(一月,1960),页96-125。
【2】马扬. 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政治法律策略及其现实借鉴意义.《各界》,2017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