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最近这几年,有生活观察的朋友会发现:那就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小偷这个行当已经遭到了淘汰——毕竟现在人们支付更喜欢扫码支付,而盗窃一些日用品,往往罪过大收益少。所以机会成本面前,小偷也不得不考虑改行。反倒是骗子这个行业开始发达起来,而且骗局还推陈出新。
从历史角度来看,骗子历史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今天小编就要说一个发生在1988年的骗局。
1、简昌文的想法
1979年,我国宣布改革开放。在这之后几年时间里,相关单位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利好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这其中也包括对民族资本返还的规定。而这些就让部分别有居心的骗子看到了机遇:骗子可以利用1980年代信息不发达的信息差,从事诈骗作用。今天要说的这个事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事情的主人公叫简昌文,出生于1941年左右。简昌文打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在青年时代,就因为投机倒把坐过牢,1980年代的时候,不安分的简昌文开始了做小生意——虽然是小生意,但是,1980年代的时候,个体户处于正当红的年代,所以简昌文的收入相对而言并不低。但是简昌文对这个现实很不满,认为自己的能力应该有更多的财富。
其实西汉的司马迁说过一个真相: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这话意思可以理解成,务农的收入不如做工快,而做工的收入不如经商。当然这个道理在当下也成立。比如务农大户折腾一年,可能收益还不如程序员一个月的薪酬。
当然,太史公司马迁还少说了一句:那就是经商不如捞偏门。所谓捞偏门,包括但不限于坑蒙拐骗。这也是为什么几千年来,骗子这个行当一直没有消失的原因之一。甚至在过去,骗子还形成了蜂麻燕雀这四个帮派。
2、骗局的出炉
1988年,简昌文结识了一个叫杨绍其的人。杨绍其也是一个想捞偏门的人,但在这之前,杨绍其遭到了偏门的反噬:就是本打算捞偏门搞灰产,结果自己反倒被骗,蒙受巨大损失。
其实很多人被骗,无非两种反应:一种是感觉自己没有捞偏门的天赋,于是老老实实做人,另一种是越战越勇。杨绍其属于后者。所以,当简杨二贼相识以后,居然有种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俩经过一番研究、设计,最终有了想法:那就是通过伪造股票的手段,再社会上进行行骗。
简、杨二人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炮制除了一种美国花旗银行担保的3亿美元的股票。当然,此二人需要给这种股票炮制一个来历。于是,二人经过苦思冥想,想出了一个剧本:那就是简昌文伪造身份,声称自己是戴笠的私生子,而这个股票,其实是戴笠所有,因此自己作为戴笠的后代,有继承权。同时,简昌文还伪造了一系列的文件,包括对于帮助解冻该股票的成员会得到奖励的文件。
当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骗局很粗糙。但是在1980年代,这的确是可以哄骗很多人的骗局。
3、第一个上当的人
骗局的剧本设计好以后,简昌文和杨绍其开始为行骗进行活动。他们把被骗的对象对准了荣昌县一个叫郝景功的人。郝景功也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之前因为投机被骗过,还一度坐过牢。杨绍其和郝景功曾经有来往,所以,杨绍其选择先骗郝景功。
郝景功不是傻子,对于简昌文自称是戴笠的后代,以及3亿美元的股票,直接当笑话听。不过好在简昌文补救及时,拿出了伪造的红头文件,这才让郝景功开始选择性相信此事,同时,杨绍其还表示:只需要郝景功出面帮他们凑解冻资金就可以,不需要郝景功投资,而且郝景功可以分到股票30%的好处,同时简昌文和杨绍其还写了保证书,保证一旦出事儿,和郝景功没任何干系。
郝景功经过盘算,认为这是空手套白狼的情况,所以也就答应了,并开始为简昌文发展下线。
郝景功可以被理解成这个骗局中第一个上当的人,同时也可以视为这是双方互相算计。
4、从骗财到骗色
在简昌文等人的运作下,很多人,包括一些基层干部,也都纷纷被骗局卷了进去。就这样,简昌文、杨绍其骗的财富越来越多。并且,还开始了骗色。
当时有个女青年周某,二十出头的花样年华,处于待业状态。周某有一次知道了简昌文的情况,于是有了想法:虽然简昌文是个快五十岁的老头子,但是手里有3亿美元的股票,自己如果能够傍上这样的土豪,那后半辈子岂不是不用奋斗了?
于是周某开始找机会靠近简昌文,表示自己爱上简昌文了。简昌文毕竟快五十岁了,哪能看不出小姑娘的这点心态?简昌文对于投怀送抱没有拒绝,而是选择不断画大饼,最终,占有了周某。
5、收场
终于到了1990年,简昌文的骗局引起了相关单位的重视,所以1990年8月,相关单位逮捕此二人,并且经过统计,也就一年多的时间里,此二人诈骗的人数多达170多人。被骗的人里面,有基层干部、大学生甚至一些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而简昌文和杨绍其,其实都是文盲学历。
所以,这事情,是否让人感到一种黑色幽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8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