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后,为了巩固政权,于是推行高压与怀柔政策,一方面以武力强权来镇慑百姓,另一方面以利诱手段来收买民心。偏重于高压,或许会重蹈大元速亡的覆辙,偏重于怀柔,或许难以驾驭文化水平较高的汉族,于是满清采用刚柔并济的统治手段。
高压措施方面,以血腥屠城及厉行剃发两项最重要。顺治初年,满清占据黄河流域,向南方举兵,为了打击南方百姓的抵抗意志,先有扬州十日,后有嘉定三屠,大量百姓被杀害,从而瓦解汉族的抵抗力量。此外,顺治初年,满清以发式为归顺的标记,流传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冲击汉族身体发肤受诸父母的观念(当时几乎剃光头发只留小辫),从而消磨汉族的民族意志。
怀柔措施方面,主要在于改善百姓的经济条件。满清入关后,废除晚明的三饷,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康熙初年,下令禁止圈田政策,被强行圈占的田地需要交还原有地主。及至康熙晚年,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丁银分配为标准,承诺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上政策不但收安定社会的功效,更有助百姓接受统治,某程度抵销了高压政策带来的不满情绪。
如何理解对百姓施行刚柔并济的统治政策?从正面的角度,百姓无论是被迫屈从统治,还是乐于接受统治,都有助于建立安定的社会环境,不但巩固清初政权,配合军事行动,顺利统一中国,而且经济水平提升,成为康雍干百年盛世的基础。
对刚柔并济的统治政策,也有持负面批评的观点,主要是指满清带有部族统治的色彩,是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手腕。但试问哪位统治者是没有私心呢?哪个政权不期望长治久安?所以,对政策的评论角度,该问的问题是适切性,如怀柔政策针对晚明的经济崩塌,成功使经济得以恢复。百姓得益,政权得位,岂不是双赢的结果呢?
至于高压政策加深满汉的民族仇恨,尤其扬州十日等血腥行动,更是历史的伤口,成为日后呼唤反清情绪的理据。然而,这种仇恨真的如此深刻吗?这正是刚柔并济的效果,当百姓安居乐业,伤口就较容易抚平,虽说反清活动此起彼落,却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至于跟随满族发式,更是渐渐成为风俗,民初反过来要以高压手段强迫百姓剪辫。
因此,清初施行高压与怀柔,不是两项独立的政策,而是互相配合的。或说是部族统治而加以鄙视,或说是统治智慧而加以赞扬。但笔者则倾向于后者。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81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