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前言
国破家亡之时,诸路英豪争霸于寰宇之中,谁能在这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诸侯,问鼎中原呢?
英雄好汉,聪明才智之士,均需他人相助,方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那些真正出类拔萃的谋士,却如珍宝般稀少。
刘备阵营里,就有两位顶尖的智囊——徐庶和诸葛亮,他们的经历,揭示了乱世中人才的流动规律。
徐庶原名徐福,出身贫寒,误杀恶霸,入狱后深感自身不足,唯有明君治理天下,百姓才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因此,他改名为徐庶,放弃武艺,专心研究经史子集。
徐庶也算天赋异禀,再加上勤奋努力,学业进步飞快,后汉末年,战乱四起,刘表驻守荆州,算是保住了一方安宁,徐庶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荆州,他通过司马徽认识了诸葛亮,两人都是才智过人,自然是互相欣赏。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逃往荆州,徐庶听说刘备仁德就去投奔,有了徐庶的辅佐,刘备的事业终于走上了正轨。
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多次击败曹操大军,改变了战争的局面。
后来刘备开始招揽人才,敏感的徐庶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为刘备出谋划策的好机会。
尽管徐庶自谦自己的才华远不如诸葛亮,但他还是决定向刘备推荐自己的一位隐居多年的智者朋友——诸葛亮。
诸葛亮隐居深山,不问世事,但他对当前的局势却了如指掌,徐庶记得每次和诸葛亮交谈,都收获颇丰,如果有这样一位了解天下大势的智者辅佐刘备,肯定能帮刘备称帝。
在诸葛亮加入之前,徐庶可以说是刘备最倚重的智者,随着诸葛亮的到来,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备越来越依赖诸葛亮的建议,徐庶逐渐失去了主公的信任。
面对如此巨大的落差,徐庶仍然保持谦虚,坚守忠诚正直,从未因为私欲背叛刘备,这种高尚的品德,使他在后世赢得了尊重和赞誉。
孔明的出现,就像蜀汉的一股新鲜血液,他凭借超群的智谋和胆识为刘备取得胜利贡献良多,在这个过程中,徐庶的地位却受到了冷落,原本被重视的谋士如今只能退居幕后,尽管如此,徐庶并没有气馁,反而是更加努力,期盼能再次崛起。
208年冬天,曹操率领大军南下,目标直指刘备管辖的荆州,刘备无法抵挡正面交锋,只能放弃城池向南逃跑,这时,徐庶也跟着军队一起逃走。
然而就在逃亡的路上,徐庶家里传来了噩耗:他的母亲被曹军抓住,曹操威胁徐庶,如果不投降,就会杀了他的母亲。
这让徐庶陷入了困境,如果不去救母亲,那就是不孝,如果听从曹操的话,那就是不忠。
曹操的使者送来了一封伪造的信,信上写着徐母的亲笔信,邀请徐庶去许都见面,徐庶明白,这是曹操的计谋,想用这个来威胁他离开刘备,投靠曹操。
徐庶为了保护母亲,离开了刘备,临走前,徐庶跟刘备说:就算曹操逼我,我也不会给曹操出一个主意。
实际上,《三国志》的记录显示,徐庶投靠曹操并不是曹操引诱的,而是他自己决定的,虽然是为了救母亲才投靠,但没想到母亲听到后自杀了,让他又回到了刘备身边,但是徐庶还是没有回去。
也许是因为内疚,或者是因为了解了刘备的秘密,在刘备那里待了很久,徐庶可能已经看穿了刘备所谓的“仁德”,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石韬。
石韬和崔钧、孟建、徐庶并称为“诸葛四友”,《三国演义》里刘备二顾茅庐时曾遇到石韬,因为觉得他气质非凡想和他聊聊,但石韬以山野闲人为由拒绝了,也许那时石韬也看出了刘备的野心。
徐母去世后,刘备没有任何表示,徐庶心里很失望,最后决定留在曹操手下。曹丕继位后,给了徐庶中郎将和御史中丞的高位,地位堪比汉代的御史大夫,有权弹劾三公九卿等官员。
到了曹魏时期,这个官职还可以监督百官。
这种职位一般都是给正直廉洁的人的,如果徐庶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沉默寡言”,也不可能得到这么高的地位。
另外,诸葛亮的四个朋友——徐庶、石韬、孟建都在曹魏寻求发展,可见这是大势所趋。
不过,根据正史记载,徐庶的母亲是生病去世的,并没有为母报仇的情节,庶在曹魏任职,可能是因为在刘备那里不受重视,或者对刘备的政治理念有不同看法。
总的来说,徐庶留在曹营并不是不忠,而是因为个人原因或者政见不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8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