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多年前,随着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的失败,红军部队不得不踏上漫漫长征路。
这是一个充满了挑战与艰险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战士不仅要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同时还要面对风霜雨雪、饥饿疾病以及雪山草地的威胁。
正因为这一过程的艰险,原本拥有二十万战士的红军在抵达陕北时已经只剩三万多人,损失极其惨重。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当年红军的损失有相当一部分正是由著名的“吃人草原”,也就是松潘草原造成的。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片吃人的草地现如今又是什么模样呢?
过草地其实是无奈之举
毛主席在他的名作《七律·长征》中这样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正是当年的红军战士精神风貌的最好概括。
两万五千里的征途啊,一路上的困难是数不清的,但战士们总是能本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持下来,即便是面对后来被冠以“吃人草原”恶名的松潘草原也是一样的。
但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先问一句:“红军为什么非要从这里走?难道就不能绕开吗?”
其实,原本战士们确实不需要从这里走,只是事情的变化出乎人们的预期,最终将他们引上了这条充满艰险的道路。
在1935年的四月份,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相继进入了川西北地区,双方兵力会合之后有十多万人,并且红四方面军无论是装备还是给养都更加充足,大大缓和了红一方面军的窘迫状况。
紧接着,我军又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队数次围剿,缩短了与陕北红军会师的距离,这都让部队的士气进一步高涨。
于是在当年的六月份,中革军委举行了一次军事会议,由毛主席会同朱德、周恩来、张国焘、王稼祥等人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
根据这一计划,红军将兵分三路向着松潘地区前进,其中路军直击胡宗南重兵把守的松潘,然后攻入甘肃南部,然后左路军迂回作战,右路军从芦花、毛尔盖方向执行夹击任务。
然而,就在由红一方面军组成的左路军已经行动起来的时候,张国焘控制的红四方面军却以各种理由推延进兵,迟迟没有按照既定计划行动。
当时,为了维护红军内部的团结,党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由他来调整作战部署。
张国焘随后打算以所谓“赤化四川”的计划取代中革军委此前制定的“松潘战役计划”,这在红军内部引起争议,争论久持不下,最终红军白白耗费了一个多月时间。
时间来到七月底,此时红军部队已经失去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只能选择沿着自然环境恶劣的大草原北上。
于是在八月初,中革军委重新制定了“夏洮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其中左路军由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张国焘率领,从阿坝地区北上。
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也随从右路军北上,他们的方向是班佑地区。
当右路军进入松潘草原后,他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里的环境究竟有多恶劣。
草原内部气候变化无常,风雪暴雨来去无踪,环境温度长期都在零摄氏度以下,而这里也没有道路,只有一望无际的大草海,其中遍布沼泽和泥潭,苍绿的植被下总是潜藏着无尽的杀机。
据当地的老乡说,这里原本就是无人区,牧民们从来不敢深入草地内部放牧,更不要说到里面行军了。但红军已经无路可选,战士们也只能做好过草地的心理准备。
在此之前,组织上层派战士到邻近的村镇上去筹粮,毕竟谁也不知道这片草地要走多久,数万人的部队一天都不能没有粮食。
只不过,由于川西北本身就是地广人稀,自然环境也难以支撑起一个发达的农牧经济,所以征粮工作进行地很困难,战士们很难从牧民手中买到足够的粮食。
在收购到一些青稞后,师傅们将其磨成面粉再炒熟,然后分配给战士们。还有人买到了马和牦牛,他们又把这些牲畜杀了取肉,最后做成肉干分给大家伙。
有的战士买不到粮食和牲畜,干脆就准备了一些烈酒和辣椒,权当御寒之用。也有人瞅准了国军的运粮队,当下带人抢了他们的粮食,这可帮了部队的大忙。
可即便如此,红军收集到的物资也是不敷支用的,平均每个战士最多只有五六斤的口粮,只够四五天的消耗。但事已至此,也没有了其他办法,部队只能毅然踏进茫茫草地。
高原之上的吃人草海
开国少将裴周玉曾就过草地一事回忆说:“虽然这片草地只有五百多公里长,三百多公里宽,但在毫无后勤补给和道路的情况下通过依然是十分艰难的。”
将军的一句话已经点明了过草地问题的关键,就是后勤补给不足和自然环境恶劣,这些让红军的行动充满了挑战。
在进入草地后,红军所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就是沼泽地。在茫茫草海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草甸,而草甸的下面往往就是泥潭和沼泽。
战士们只能走在草甸上,然后从一个草甸跳到下一个草甸,这无疑加剧了战士们的体力消耗。但相比于被沼泽吞没,受累是不得不做的选择,即便如此依旧有人不慎失足。
刚开始的时候战士们没有经验,看到有人掉落进泥潭就着急去救,但往往会一起挣扎着被泥潭吞没。
后来大家逐渐学会了技巧,先让失足的战士保持姿势不要乱动,然后大家解下绑腿拼成绳子扔过去拉他上来,这个方法挽救了很多人的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口粮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能吃炒熟的青稞面粉,只是这东西必须就水,要不然不仅喉咙难受,还会口渴地厉害。遇上下雨天,面粉被淋湿,变成了黏糊糊的面疙瘩,吃起来更难下咽。
然而,有青稞面粉吃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事情了,有的战士来不及将青稞磨粉炒熟,直接带着青稞麦粒就进了草地,一路上边数边吃,只是这样下肚的青稞很难消化,时间久了依旧让人感到难受。
没几天的工夫,随着战士们的口粮袋逐渐见底,在缺少补给的情况下,他们也只能宰杀随军的战马、驮畜,朱总司令的大黑骡子当时也被宰杀了,只是那些驮畜的肉量分到数万战士的身上,也只能解一时的困难,根本维持不了太久。
等到粮食和肉吃光了,战士们只能学着去挖野菜、扒树皮。但能找到野菜和树皮的往往是先头部队,仅有的一点资源会被他们扫荡一空。
后面的人什么都赶不上,最后只能吃皮带、皮鞋、皮鞍子乃至毛皮坎肩,甚至有战士会在粪便中寻找没有消化的青稞麦粒和草籽吃。这样艰难的场景是后世的我们无法想象的。
随着战士们变得又累又饿,行军也就变得更加危险和拖沓,他们已经没有力气在草甸上跳来跳去,只能拄着棍子一步步往前走,遇到草甸就用棍子试探深浅,或者三五个人互相搀扶着走。
但即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草地仍然不打算释放仁慈,大雨会在倏忽之间就哗啦而下,草甸也会因此变得湿滑起来,战士们走在上面很容易摔跤,一个不小心就摔进了泥潭里。
同时,潮湿而污浊的环境对伤员是十分不利的,很多人因为淋雨而伤口发炎或者高烧不退,这同样让我们损失了不少战士。
另一边,河流也成为了新的拦路虎,这不仅是因为河流往往又宽又深、冰冷刺骨,更是因为暴雨导致河水水位突然上涨,不少战士就这样被冲走了。
夜晚同样是残酷的,因为此时草原的气温会急剧下降,比白天更加阴冷彻骨。在缺少棉衣棉被的情况下,很多人只能相互依偎着取暖。
此前有战士带了白酒和辣椒,但空腹喝酒吃辣的感觉想想都让人难受,很多人因此患上了肠胃炎。
只是相比于患病,更多人没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继沼泽和洪水之后,寒夜成为了第三个杀人累累的凶手。
彼时,彭老总的红三团走在队伍的最后面,而他们越走越是心惊,因为满目都是战友们的尸体散落在荒野中。
于是,他们就边走边掩埋这些不幸的战友,至少让他们不至于曝尸荒野。而望着草海中一个个红军坟,其中滋味也只有战士们自己清楚了。
这里从未被忘却
在经历了极为艰险的过程后,被编入右路军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和第30军两支部队最先走出了草地,他们占领了包座。
但让人意外的是,本应尾随而来的左路军迟迟没有动静,原来是张国焘再次迟疑不进,他还在9月8日发电报给徐向前和陈昌浩,让他们准备南下。
紧接着,张国焘再次以总政治部的名义发布所谓《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命令第4军和第30军南下,致使原本已经走过草地的这两支部队不得不走回头路,而这加重了红军的损失。
突然南下的红军固然给国民党军造成打击,但终究没有实现张国焘建立川康边根据地的计划。
这之后,红军的一大批主力继续拖延在了川西北,他们直到第二年的七月份才再次北上,也就是第三次过草地。
持续的草地行军带给红军的损失是惨重的,据说至少有两万多人长眠在了冰冷的草原中,三次走过草地的红四方面军更是一再目睹沿途惨景,见者无不感伤。
但无论怎么说,过草地毕竟让我们的红军队伍向着胜利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对红军的存续和发展意义重大,牺牲虽然惨重,却也不是无谓的。
在革命胜利之后,党和国家也没有忘记这些安眠在松潘草原里的忠魂,并开始了对草原的全面治理和改造。
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修建排水渠和疏通河道将草原中的积水引导至湖泊中,大大减少了沼泽的面积,也让土壤水分降低,草原得以恢复正常的状态。
紧随其后,国家再次在松潘草原种植了品种优良的牧草,以吸水固土,还为牲畜提供了食物,使得草原上的畜牧业获得空前繁荣。
然后,部分适宜耕种的土地也被开辟为农田,进一步使原本的吃人草海变成繁荣的宜居乐土。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松潘县元宝山上修建了长征纪念碑,并将当地的会议遗址、战斗遗址、苏维埃政权遗址整合为优质红色资源,立足其中开发当地的旅游业,使得当地成为了红色旅游的宝地。
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家加强了对当地生态资源的保护,全面实施天然草原植被的恢复与建设,还在当地展开治沙、防火、灭鼠、防虫等等工作。
如今,已经有一百五十万亩牧场被封闭,六千多亩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还有二十多万亩天然草原得到人工种草改良。
在自然资源得到保护的同时,当地的村民也获得了实际的好处,环境治理的劳务收入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宽裕。
终于,在国家与当地村民的努力下,曾经吃人的草原如今已经是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四川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首批中国最美县域。
对于这样的成就,不仅我们后人能感到自豪,想必前人也将感到欣慰。
结语
中国的革命本身就是在艰难困苦的过程中闯出来的,没有前辈的牺牲与奉献就没有后来的胜利,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因此,对于这些在革命历程中牺牲的战士,我们始终要报以敬意,感谢他们的付出。
好在我们也没有辜负他们的牺牲,如今的中国正在欣欣向荣,这是他们所期待的,在一代代人的手中得以实现,并将在后人的手中继续发展。
终有一天,中华民族会走完伟大的复兴之路,而当我们回过头,会看到烈士的丰碑愈发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