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德国遭受英、法、美、苏四国的分占托管。
苏联占领了德国的东部,而美、英、法则占领了西部地区。
德国的首都柏林位于苏联占领区内,由于其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因此柏林也被分为东西两部分,东柏林由苏联占领,西柏林则由美、英、法三国占领。
美、英、法三国占领的西柏林约占总面积的54%,而单独由苏联占领的东柏林占46%。
然而,西柏林在事实上成为了西德在东德境内的一个飞地,完全被苏联军队包围。
这就有了后来西柏林250万人出现生存危机的事情发生。
苏联与美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宣扬自身制度的优越性,并不遗余力地全世界叫卖。
与美国不同的是,苏联的方式更简单粗暴,有种强买强卖的味道。
苏联喜欢用坦克和大炮来推销货物,甚至不给你选择的余地,你不要都不行。
如果你敢不要,它就直接抡铁锤威胁,甚至直接动手,看你敢不接受苏联的“好货”?
可真正的文明可以跨越山海,坦克卖货只能在射程之内。
因此,苏联卖货成功的只有自己周边的邻居,特别是中东欧国家一个个都被苏联按着脑壳买了货。
更让人无语的是,买了苏联的货就必须做它的小弟,完全失去人身自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捷克斯洛伐克,在老大哥的“帮助”下,国家经济从全球第10下降到全球第40。
见势不妙的捷克斯洛伐克想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于是老大哥直接派出40万大军镇场子,探索就此失败。
明白的人都清楚,苏联的意图不仅仅是“卖货”,更想要扩张领土。
俄罗斯这个民族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扩张的欲望无穷尽”,「白皮鞑靼」的称号不是白叫的。
因此,仅仅占领了半个柏林远远不足以满足苏联的野心。
斯大林希望在整个柏林地区都用自己的“好货”,他认为西柏林被他的铁桶般的包围所笼罩,推行苏联的制度就是鸭子吃菠菜,轻而易举。
然而斯大林没有料到,这激起了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强烈反弹。
为了应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行为,美国、英国和法国尽量避免战争,采取了克制的立场和努力不升级矛盾的方法。
毕竟,他们自己身处苏联几十万大军的包围之中,一旦开战必然全军覆没。
美英法对苏联这种国家从不惜人命、为达目的不惜一切代价的做法太清楚了,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他们要对西柏林自己的20万军民以及230万德国人民的生命负责,所以只是先采取了一系列温和的、专注于本地的政策措施:
1947年1月,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占领区合并,标志着西柏林的诞生。
这一合并的举措旨在统一管理,并为后续的事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柏林积极参与了马歇尔计划,致力于促进德国建立民主政体。
他们努力推动经济复苏,引入了新的马克币(标记为“B”),同时积极筹备立宪会议,以确保民主制度的建立和稳固。
按理说英法美在自己的占领的西柏林施行这些政策不关苏联的事,但此举依然让苏联很愤怒。
对斯大林来说,他想要的就是他的,英法美那是在他的地盘卖他们的“好货”,他不能接受。
这真是一点道理不讲了。
1948年3月,苏联宣布退出盟军管制委员会,这被视为对西方政策的一种回应。
随后的1948年6月24日,苏联全面封锁了西柏林与西方盟军之间所有公路、水路和铁路,并在同年6月30日切断了从东柏林地区供应的大部分电力。
由于西柏林的粮食和煤炭储备只能维持大约一个月,而封锁的解除时间不明,因此整个城市陷入了恐慌之中。
斯大林采取的手段直接且残酷:他围困了西柏林,将250万人置于生死边缘,他们可能会被活活饿死,冬天来临时又可能被冻死。
即使没有死光,只要不断有人丧生,盟军就难以对抗。
因为在斯大林看来,珍惜人民的生命是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制度中的“软肋”,因为他们不敢眼睁睁看着西柏林的人饿死。
而如果救助西柏林导致与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其严重后果可能导致当时西方领导人被选民抛弃。
战争刚刚结束,没有哪个国家的民众愿意继续参与战争,为了救助德国人而让自己的国家陷入战火,人民必定会有意见。
更重要的是西方领导人都是靠选票选上的,只要人民不愿打仗,他们就会受到压力,频繁的示威游行会让他们头痛不已。
斯大林认定了这一定会引起欧美西方领导人的顾虑。
相反,苏联的制度“优势”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行动,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而且苏联话事人也不是靠人民选上去的,斯大林也没有这个顾虑。
没有人敢对斯大林提出异议,而“珍惜人民生命”在东斯拉夫人眼中根本不存在。
死在大林子手中的人没有200万也有100万。
斯大林把这一点看得很清楚,所以悍然下令封锁,等到人死多了,英法美就会被迫退出西柏林,到时整个柏林都是苏联的地盘。
面对苏联这种狂野狠毒的做法,英法美懦夫了吗?
没有!
苏联对西柏林实施封锁再次暴露了其不怜惜生命的本性,也使得英美法意识到,如果他们放弃西柏林,那么可能会失去整个德国。
毕竟欧美各国都比国内众多鹅粉更清楚一个事实:当年1.5万平方公里的莫斯科大公国扩张成2200万平方公里的苏联是怎么做到的。
面对这种情况,英美法决定对西柏林实施空中运输补给,以此拯救西柏林。
这个决定充满了挑战和风险,因为这可能会重新点燃世界大战的战火——当时盟军驻军只有8个师,而苏军则有40个师。
而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规定苏联应允许美英法通过汉堡、汉诺威、法兰克福三条空中航线飞往柏林。
斯大林也不敢公然否定这个规定,他虽然残暴但不蠢,因为美国有“众生平等蘑菇云”,苏联还没造出来。
万一逼急了英法美,核弹大礼包他也扛不住。
而且他清楚地知道:西柏林只有480平方公里,空间有限,飞机起降受限严重,完成长期供给250万人口所需的空运任务以及提供大量的免费物资是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所以他在等着看盟军的笑话:我看看你们能飞多久!
要知道250万人的补给需求量非常庞大,每天大约需要4600吨基本生活物资,考虑到取暖和照明的需求,每日所需物资量达到约8000吨。
即便是煤炭等工业物资,都必须通过飞机空运来满足。
盟军为西柏林的250万居民设计了一份严谨的食谱:每人每日分配400克面包、40克肉、30克油、40克糖、400克土豆泥、5克奶酪,以及适量的盐、鸡蛋和牛奶等。
这么巨大的物资需求意味着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空军每3分36秒就有一架飞机起降,若加上工业物资,这个频率甚至可达每1分48秒一架。
然而,斯大林期待看到的笑话并未出现。
相反,西方媒体广泛报道了苏联对西柏林250万人的残忍行径,赢得了众多国家人民的支持。
全球见证了西柏林的灾难和英美法空军的英勇行为,除了美国、英国和法国的空军外,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南非的皇家空军也纷纷加入对西柏林的援助行动。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柏林空运视为人道主义救援而非政治斗争,这是人类的高光时刻,他们以参与这一行动为荣。
这样一来,等着看笑话的苏联反而成了残暴的小丑。
1949年4月16日,柏林空运达到了历史上最为繁忙的一天,24小时内大约有1400架飞机在柏林上空穿梭,携带了近13万吨的物资,几乎每一分钟都会有一架飞机降落。
截止1949年5月12日,苏联解除了对西柏林的封锁,历时长达11个月的空运,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共出动了超过27.8万架次的飞机,平均每天有599架运输机飞往西柏林。
这意味着每2.4分钟就有一架飞机降落,将总计232.6万多吨的物资运送至西柏林。
苏联也逐渐意识到单方面的封锁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反而会损害其国际声誉,因此放弃了这种手段。
欧美西方国家凭借惊人的工业生产能力、强大的组织运输能力和西柏林人的坚定抵抗,最终战胜了试图以250万人的牺牲为代价实现领土扩张的苏联。
对此感受最深的还是德国人,他们亲眼看着苏联人把自己国家的物资一车皮一车皮的运回苏联,也看见打败自己的盟军把一飞机一飞机的救命物资运到自己的国家。
此情此景,孰是孰非,文明与野蛮,淋漓尽致。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7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