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原本是宣传当地营商环境一流的新闻发布会,却因为对于辖区内某企业“一年内被执法检查超200次”事件的回应,反而让人们对安徽芜湖这座城市的营商环境产生了不良感观。
事情要从4月12日发布的一条新闻说起。据媒体报道,安徽芜湖市荻港船厂码头的承包负责人向媒体报料,企业在拿到经营许可证之后一年的时间里,仅有据可查的各类执法检查就接待了200多次。之所以频繁被查,承包负责人怀疑是因为拒绝了有人让他转让码头股权的要求。
新闻一经刊发随即引发网友们的极大关注。一年被执法检查200多次,当地企业还能不能安心经营了?究竟是过度执法还是选择性执法?种种质疑之声扑面而来。
网友评论。
舆论压力之下,4天后,芜湖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事进行回应。发布会上,芜湖市调查专班成员、市政府办(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芜湖市直相关单位和繁昌区对该企业开展检查、走访活动共计65次。其中,执法检查26次,内容涉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违法建设等,涵盖交通、生态、水务、应急等领域事项。这些执法检查共发现问题27个,分别是环保问题16个、安全问题9个、管理问题2个。另外,有关单位根据工作安排,开展了安全环保等工作指导25次、宣传走访9次、助企纾困走访5次。
2023年3月有4份执法检查文书。受访者接受媒体采访时供图。
出人意料的是,当地对于执法检查次数的“纠正”,反而引发了民众的反感情绪。因为即使一年执法检查不是200次,而是65次,算下来,企业每周也得应对超过一次的执法检查,在许多网友看来,这对企业来说就已经算是“过度执法”了。数次多少之争,反而扩大了公众对于当地营商环境的疑虑。
此外,对于民众最为关心的焦点问题,此次官方发布会上并没有给予回应。频繁的执法检查,究竟是企业真的存在严重问题,还是相关执法部门针对该企业“选择性执法”?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这些本该是调查的重点,相关负责人只是表示“将对执法检查的合法合规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全面调查,依法依规处理。”
耐人寻味的是,此场名为“芜湖市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发布会”的会上,芜湖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出台了152项具体营商环境提升措施,要让好的营商环境成为芜湖的金字招牌,赋能芜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近年来,为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许多地方政府都要求对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芜湖市也连续6年出台了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
所谓“无事不扰”,就是不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不给企业添麻烦、增负担,让企业可以心无旁骛发展主业。无疑,一年65次执法检查,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负担,生产经营也会受到影响。
“尽量少打扰民营企业,就是对民营企业最大的支持!减税降费是好,贷款降息也很好。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希望减少对民营企业的打扰,给民营企业一个真正缓口气的空间和机会!”网上这个流传较广的评论,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企业的心声。
对于营造健康的营商环境来说,“无事不扰”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如果连“无事不扰”都做不到,更遑论其他。此次事件,无疑对芜湖市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正面民众关切的问题,厘清问题的关键,才能挽回人们对芜湖营商环境的信心,企业才能在此安居乐业。否则,营商环境成为当地金字招牌,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卢若情林诗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7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