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早年雄才大略, 为何遇到安史之乱后, 却表现的如此窝囊?

吟古今的清风2024-03-21 19:06:00  73

“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

当年身处开元盛世时,宰相张九龄看到一番盛世景象后,发自内心地写出了这一个诗句。

那时候,唐朝可以被称为全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朝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外国使者,而那个时候,萦绕在唐玄宗身上的全部都是夸赞。

在位的前期,他重用贤才,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推行仁义,面对犯人的时候很少使用死刑;他也亲自考核县令,避免贪官。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似乎逐渐忘记了初心,开始沉迷于女色并且开始重用表面是忠臣实则是奸臣的人。

而最终他那些自以为是地一些规章制度,也一步步的将其推向了无尽的深渊,尤其是在安史之乱的时候,他的昏庸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一个人人夸赞的好皇帝到一个窝囊不已的皇帝,是唐玄宗在位44年的真实写照,而他又是怎样一步步至此呢?

或许这一切都要从他上位的那一刻说起!

青年登顶开创盛世,最终还是走向没落

公元705年,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在登上皇位15年后正式退位,而此时,皇位到底谁来坐成为了一个问题,最后昔日的唐中宗在重臣的拥簇下重新上台。

然而,这个皇位李显仅仅坐了5年就被李旦取代,也就是唐玄宗的父亲,但是此时的唐朝混乱还未结束,因为唐玄宗李隆基与姑母的明争暗斗并未结束。

虽然在李隆基出生的时候父亲就是皇帝,但是那时候的父亲只不过是武则天的傀儡,并且在他5岁的时候,父亲就直接被罢免。

在多年的成长之中,李隆基从小明白了权力的重要性,为了惹祸上身,在25岁之前他都没有在京城居住。

直到在25岁以后才正式回京,然后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从这个时候来看,李隆基还是非常有计谋的。

最后虽然联合他人将父亲再次推上王位,可是他与太平公主又展开了无休止的内斗,可是正是内斗,让彼时的李旦烦恼不已,直接选择退位让儿子当上皇帝。

这对于李隆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有一身本领的他终于可以进一步施展自己的才能,上位的第一步就是“让姑母消失”!

上位的第二年,他利用太平公主试图造反的理由,直接先发制人,来了一个出其不意,不仅直接将太平公主的势力铲除,最终也成功除掉了太平公主。

也是从一年起,唐朝的混乱正式结束,盛世也即将到来。

在他无后顾之忧上位后的初期,那是贤臣们最辉煌的时代,虽然年纪小,可是李隆基敢于任用贤臣,例如当时著名的“姚崇和宋璟”。

自姚崇开始,贤相是一个接着一个,并且各有所长,与唐玄宗一起塑造了盛世,可是自从张九龄退去宰相之位后,唐玄宗个人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或许是对于自己的功绩太过满意,也或许是对于身边的人太过信任,在张九龄向唐玄宗透露安禄山未来会造反的时候,唐玄宗根本就不当回事。

而最终,安史之乱的出现也证明了张九龄的猜想,可是让唐玄宗就此堕落的真的是因为一场安史之乱吗?

或许这一切没有那么简单!

安史之乱只是导火索,真相另有原因

如果现在再说起为什么会有安史之乱,很多人的看法就是唐玄宗的昏庸与无能,听信奸臣将安禄山逼到绝路。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一系列的做法更让人一言难尽,可是如果我们换个思维来看,如果当时的皇帝不是唐玄宗,结局就真的会改变吗?

这个答案还真不一定,因为当我们去探索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并没有那么简单。

要知道,前期的安禄山对于唐玄宗也是十分忠诚的,所以唐玄宗对其可以说是极其信任,可是军事制度的改变从某种程度上也让安禄山发生了变化。

在唐朝初期的时候,其军事制度主要是府兵制。

这是在南北朝时期就盛行的兵制,用一句话简单来说,就是全天下的百姓都是兵,有战争的时候上战场打仗,不打仗的时候就回家种地。

这是非常自由的一种制度,可是对于唐朝来说似乎有点不太适用,因为在唐朝的时候,人数可以说达到了顶峰。

王朝养着全天下的百姓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唐朝之初的时候,人仍然实行着这样的制度。

但是唐玄宗上位后看到了这个制度的弊端,所以直接将其改为了募兵制,也就是招募士兵。

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军区,军区中的长官被称为节度使,而节度使一个人的手中就拥有了极大的权力。

安禄山就是其中的一个节度使,而当时的安禄山还是唐玄宗最信任的一个人,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安禄山会叛乱,总之还是低估了人性。

在安禄山的说服下,各大节度使都有了造反的意思,而其中很多的百姓甚至也非常支持,并且有些人觉得这就是一场起义。

对于古代的农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土地,本来均田制在唐朝实行的不错,可是时间一长,它就变了味道。

因为在唐玄宗时期的时候,很多的土地都没有收回来,能够分给真正百姓的土地很少。

再加上当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慢慢地,底层人民被唐玄宗忽略,很多人不喜欢这个君主。

各大军区甚至有的老百姓都被安禄山说服,他身后的兵力越来越强大,连打仗的后勤都有了保障,这也是为什么他敢发动安史之乱。

最关键的是,在安禄山造反后,唐玄宗根本就不信,直到最后真的快打到家门口的时候,他才想起来逃跑。

可是在此之间,一个接一个的大将被他杀害,大将哥舒翰最为可惜,被迫上战场,可最后败得一干二净。

当然从唐玄宗的角度来看,他也是担心自己手下的人再与安禄山联手。

哥舒翰大败后,唐玄宗只剩下了逃跑,甚至是仓皇而逃,他自己也没想到曾经的明君会窝囊到如此地步。

可是时局难料,安史之乱的第二年,他就正式告别了自己的皇帝之位,也被安上了“窝囊”的标签!

写在最后

如果今天重新回到那个令人向往的开元盛世,或许我们也忍不住夸赞唐玄宗,可最后还是没能避免衰落。

不过也正是一个接一个朝代的衰落与崛起,才有了我们如此丰富的历史。

安史之乱的发生其中凝结了太多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爆发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而那些现在以我们的视角看到的一个接着一个的错误决策,放到唐玄宗个人身上,这好像是最好的决定。

唐玄宗本性并不窝囊,只不过是时事的变化让他根本预料不到,一时间没有对应的措施,终究是没落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699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