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美过招,招招致命。
在尼克松正式访华之前,中美就先暗地里过了三招,然而每一招都被毛主席轻松化解,最终不费吹灰之力地,就轻易挫败了美国的阴谋。
那么,中美这三招究竟是如何交手的呢?
为尼克松访华做铺垫
要知道,中美要从朝鲜战争以来的老死不相往来,到忽然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握手言和,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尽管中美的联合是为了共同抗苏,但放在当时中美的各自阵营里,这一举动显然还是不被很多国家和组织所理解的。
哪怕是正在跟警察对峙的日共党员,在从亲生母亲口中听到“毛主席已经和尼克松握手言和”的时候,竟然都在绝望之中,朝着母亲开了炮。
所以,鉴于中美破冰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性,为了使得尼克松访华顺利,也使得舆论的造势能够更加平稳过渡,不至于毛主席也巧妙地作了一系列神秘而富有戏剧性的铺垫。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因为尼克松方面,向中国率先抛出了橄榄枝:
1968年,尼克松在成为总统候选人不久,就公开喊话道:
“我们不能忘掉中国,并且必须不断寻找机会,同中国对话!”
1970年,尼克松在会见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记者时,更是直白地宣称:
“如果说我在死之前有什么事情想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看看!”
人家美国总统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可见诚意还是挺足的,我们高层也很重视,当即召开会议研究“联美抗苏”的可能性。
这一研究发现,确实,比起远在天边的美国,悬在我们中国头顶上的苏联,才是更大的威胁。
毕竟当时的苏联不但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随时准备挥师南下,还时刻叫嚣着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般的核打击”。
反观美国,因为深陷越南战争泥潭,正值虚弱之际。因此,便促使毛主席认识到,美苏两霸我们必须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
于是在接到尼克松示好信号之后,毛主席便主动邀请来华访问的老朋友、美国记者斯诺,同他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游行。
要知道,这可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美国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其特殊含义自然是不言而喻。
不仅如此,我们还把斯诺和毛主席共同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刊登在《人民日报》最显眼的位置上,并配上这样一句毛主席语录:
“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
毛主席此举,显然就是为了让美国看到中国高调对待一个美国人的真实用意:那就是希望美国能够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使得尼克松能够早日访问中国。
遗憾的是,粗枝大叶的美国人,却并未明白毛主席用意,还始终处于一种不明就里的状况里。
多年之后,基辛格在回忆录里写道:
“毛泽东这种拐弯抹角的暗示,显然对我们敏锐观察事物的能力估计过高,以致于美国政府没能在关键时刻理解到他的用意。”
眼见这番暗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毛主席便又“恨铁不成钢”地,安排了众所周知的乒乓外交,以小小乒乓球弹开中美彼此紧闭二十多年的国门,才让美国人真正明白了毛主席的用意。
于是很快,尼克松便宣布取消对华的封锁限制,并派遣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正式访华探探路。
友好的互相试探一结束,中美的三次交锋过招,便正式拉开了帷幕。
中美之间先过三招
要知道,尽管中美当时暗地里都有了破冰的意思,但至少在尼克松正式访华之前,中美两国明面上还是处于敌对竞争的关系,在许多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小的分歧。
尤其是意识形态的分歧,始终让中美难以从根本上达成共识,更何况美国面对中国,始终难免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觉得自己作为世界强国,没理由对中国做低伏小,丢了美国作为世界霸主的颜面,反倒是觉得中国,也应该对美国展现出足够的诚意。
但中国人穷志不穷,即便是选择跟美国化敌为友,我们也绝对不会丢了自己的尊严脸面,向美国谄媚,而是基于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来进行。
既然中美都想“傲娇”、爱面子,那么矛盾自然就不可避免。
这第一个“过招”,就是美方希望中国能够公开邀请尼克松访华,理由是美国总统还没有,访问一个未建交国家的先例。
但毛主席是肯定不同意的,因为本来就是美国先主动的,凭啥要中国假装自己先主动?
所以毛主席当即表示:“我们没有邀请他啊,我看还得实事求是,不好意思来可以不来嘛!”
不过呢,最终考虑到美国的面子问题,我们还是酌情修改,搞了一个折中方案,那就是由中国主动出面登报报道此事,但内容是这样写的:
“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
而这就充分展现了语言的艺术。
尽管最终写的是我们主动邀请尼克松访华,但前提不是我们非要尼克松来,而是尼克松自己想来,我们才邀请他来。
这样一来,既给了美国一定程度的面子,又不会损害我国的颜面,简直就是两全其美,不存在谁高谁低。
那么接下来,就到了两国的第二次交锋。
确定了尼克松访华的时间,那么就紧接着该确定,尼克松访华吃穿住行方面的细节安排。
要知道,美国总统访问他国,一向排场很大,比如必须要乘坐专门为自己量身定制的“空军一号”防弹轿车,所以轿车到时候必须派专门的飞机运过来,除此之外还要带一批特工保卫人员。
其实与其说尼克松这是牌面大,倒不如说是为了彰显身份,以及对于他国的不信任。
对此,毛主席也果断回绝道:“来中国不需要担心安全的问题!”
随即周总理解释道,中国可没有向其它国家开放领空的先例,既然来了中国,应当“客随主便”,换乘中国的总理专机和防弹轿车。
否则的话,很容易被不良居心的人,故意用春秋笔法,写成“由于担心中国内部不稳定因素,所以尼克松总统自备轿车。”
要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会在舆论上掀起什么不利于中美破冰的风浪来,简直就是不得而知了。
因此,尼克松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毕竟始终还是尼克松更需要中国。
于是呢,在那个美国总统到所有国家访问,都只坐自己飞机汽车的年代,唯独毛主席,成功让美国总统来中国访问的时候,由中国来安排所有乘坐的交通工具。
至于第三次交锋,那就更有意思了。
确定完尼克松访华细节,美方还要求中国全程直播美国总统访华,然而尴尬的是,当时中国通讯技术还很落后,又很缺钱,是没有现场直播的设备的。
美国自然深知这一点,于是原本对细节斤斤计较的美国,却忽然高高在上地大度表示,不就是几十万美元一套的设备吗?我们送你一套!
然而毛主席却大手一挥:“美国送的不要!我们这么大国家,买得起!”
千万不要忽略这种小细节,看似只是美国送我们直播设备,可我们中国人穷志不短,要是直接伸手白拿了,岂不就是默认了美国高人一等的“施舍者”身份?
可谁料,正当中方代表去美国采购设备时,美国却趁机故意涨价,想狠狠宰我们一笔,简直就是倍显资本家的丑恶嘴脸。
中美破冰到封冰
但即便如此,毛主席仍旧下令,不管多少钱都要买!
于是乎中方人员只好咬牙忍痛割爱地,斥巨资买下那套直播设备。
不少人还在心中暗叹,毛主席为了给咱中国充门面,可真是下了血本!
但要真这么想毛主席,那简直就是小看了他老人家的智慧!
等到了一切准备就绪,尼克松即将访华,准备进行全球直播的时候,毛主席便派人告知美国,按照国际惯例,你要用我的直播设备,得付租金!
美国人一向财大气粗,自然答应地很干脆,连忙问我们要多少租金。
而我们给出的答复也很干脆:“我们花多少钱买的,你们就花多少钱租!”
美国闻言,尽管心有不甘,但由于早就答应要给租金,也只能默默吃个哑巴亏。
咱们中国,自然就相当于一分钱没花,便白拿了先进设备,还不损大国颜面,简直就是两全其美。
而且也因为有了美国的先进设备,让我们中国通讯行业长了见识,通过借鉴实现不断的进步。
不得不说,毛主席这无懈可击的三招下来,纵使强悍霸气如美国,也不得不服气。由此可见,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一众中央领袖的外交智慧和外交艺术。
1972年,随着尼克松终于如愿以偿地踏上中国土地,伸出右手和周总理的右手紧握,象征着冰冻已久的中美关系,终于出现了破冰的迹象—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而周总理也在此时,意味深长地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同我握手!”
此次访华之行,对于尼克松来说也无疑于一次毕生难忘的经历,许多年后,在回忆起跟毛主席第一次会谈的场景时,尼克松依旧记忆犹新道:
“我云山雾绕般地听毛给我讲了一小时十五分钟的哲学,我百思不得其解,但他的睿智、他的风采,已经折服了我,站在他的面前,我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学生站在严厉的先生面前那样,我不敢说半句假话,因为他睿智的双眼仿佛要看透我的心底。”
显然,尼克松已经被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此后尼克松更是毫不掩饰地宣称,毛主席是他的偶像。
对于周总理,尼克松的评价也相当高。在他看来,周总理是伟大的外交家,而且他并非是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形容的那种僵硬谈判者,而是作为一个忠诚共产党人的立场,从讲究实际的角度,让中美求同存异,但如果触及到原则问题,一向是毫不退让。
而基辛格更是成为了周总理的迷弟,给予了周总理极大的盛赞,称周总理是自己六十年公职生涯中,遇到过的最有魅力的人,以及自己见过的外国领导人中,百里挑一的人物,他常常能够以超人智慧以及能力,压倒谈判对手,更可以凭借直觉,轻易猜到对方的心理活动。
在基辛格看来,周总理跟毛主席共事的四十年里,周总理早已成为毛主席与他为之规划宏图的人民群众之间,最重要的纽带。是周总理将毛主席的远大理想,亲手转化落地为了具体计划。
只可惜,中美破冰每两年,周总理、毛主席等一众伟人领袖,都相继离开了人世,一时间,整个中国都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人民沉浸在莫大的悲痛之中,山河黯然。
连许多外国友人都为之震动,一时间大家都不知道,中国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但好在后来的接班人都不负所托,顺利接过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一众第一代中央领导人的重担,将我们的国家,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时至如今,中国的崛起之势,已经让美国深感威胁,因此中美再度走到了水火不容的对立面,那么现如今的美国,是会像当年扳倒苏联那样扳倒中国,还是被中国扳倒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