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时间2024年4月18日下午,《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首季巴黎场启动仪式暨巴黎论坛于塞纳河畔的布隆尼亚尔宫举办。
在双城赠礼环节,上海市静安区政协主席丁宝定向巴黎拉德芳斯全球商务区代表皮埃尔-伊夫·吉斯(Pierre-YvesGuice)赠送了来自苏河湾入驻企业丝所的“两河对话”丝巾。
河流就像一匹明洁的丝绸,丝绸作为赠礼有着美好的寓意。丝巾上的图案以苏河湾的上海总商会、天后宫、塞纳河畔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为元素,通过鲜明色彩勾勒,寓意两河友谊长久,城市发展欣欣向荣,人类文明奔流向前。
巴黎与上海,塞纳河与苏州河,有着诸多共通之处。拉德芳斯与苏河湾亦是。建成长达60年的拉德芳斯,穿过数次经济发展周期仍在持续增长。后起之秀苏河湾也势如破竹,正作为上海新的“聚宝盆”亮相世界舞台。
苏州河边,一块占地4.2平方公里的滨水活力中枢,拥有6.3公里岸线,50万平方米总量的历史建筑,2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幢亿元楼。
这里是上海,静安区,苏河湾功能区。“十四五”以来,苏河湾功能区累计实现税收350亿元,其中,2023年实现税收116.20亿元,同比增长14.71%,并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高耸的楼宇顶端,“苏河湾中心”“博华大厦”“苏富比大楼”“WPP”“Campus”等大字映入眼帘。
与奔流的河水交相辉映的,是岸边茁壮生长的产业。苏河湾功能区集聚了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淡水河谷、花王、恩智浦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博华大厦、人才大厦、凯德星贸等亿元楼。
沿着苏河湾漫步,一桥一历史,一步一风景,滨水空间特色和亲水环境魅力一览无余。
活力苏河湾:总部经济正聚集,产城融合更和谐
作为人文地理概念,“苏河湾”由来已久,但作为功能区,苏河湾的总体格局在“十三五”期间才算基本定型;“十四五”以来,苏河湾的定位和画像逐渐清晰,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性节点。
“十四五”期间,苏河湾功能区着力加快总部经济集聚,着力推进现代商贸、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
锚定“总部经济聚集”的目标,与全球水岸城市的实践不谋而合。与巴黎塞纳河畔的拉德芳斯类似,苏河湾瞄准每一个时代附加值最高的行业龙头,最大程度发挥总部经济的吸附能力。
龙头企业作为行业的领导者和标杆,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带动就业和增加税收,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引导和规范市场秩序,还能够引领和带动行业的集聚和发展。
如今,静安区拥有亿元楼88幢,其中有20幢位于苏河湾。此外,苏河湾功能区还拥有重点楼宇企业数量近千家,高新技术企业7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40余家,国家级孵化器及市级科创基地等各类品牌创新载体10余家。可见,苏河湾龙头企业集聚效应已凸显。
除了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苏河湾功能区还致力于培育发展以商贸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科技服务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基本覆盖静安区“3+3”重点产业体系。
以科技服务业为例,苏河湾通过引进恩智浦半导体、海格电气、中外和电等一批科技龙头企业,区域内培育具有创新驱动显著特征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500家,上海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累计达到110家,成为上海市中心城区科技创新与发展蓬勃的新典范。2023年4月,苏河湾挂牌首批“上海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表示,从无锡到张江,从张江到静安,阿斯利康的研发总部在苏河湾落户以后,更好地将创新和研发、合作、国际化结合在了一起,资源整合更高效。
如果说产业是吸引人才的硬核力量,那么人文生态则为人才常驻、留住人气创造了环境氛围。在苏河湾,人们可以阅读建筑、赏析人文、穿越历史,感受与众不同的城市生活。
上海和巴黎的滨水区都经历了从工业区、商业区转变为文化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当下正叠加创新引擎——科技,开启从“文化生态功能区”向“生态人文科技功能区”的转型。在《奔流》巴黎论坛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分享了对两座城市转型与河流关系的洞察。
从水环境治理,到水岸贯通、功能提升,苏河湾与苏州河共同成长。塞纳河是拉德芳斯发展后碳商务区、低碳城市整体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河湾功能区也成为城市更新、低碳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创新的关键载体。
苏河湾6.3公里滨水岸线,坐拥10万方苏河湾核心绿地资源。2023年“艺术苏河”计划启动,将UCCAEdge、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苏河皓司、没顶画廊等一批苏河湾区域的顶级艺术场馆和机构串联起来,为苏河湾呈现出跨界融合的文化创意氛围。
2024年,苏河湾荣获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颁发的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试点)称号。随着文创、体育、旅游业融合发展,苏河湾正持续开发包括文化节庆、城市露营、水上赛事、水上观光在内的特色水陆文旅体新业态。
无论是产业苏河,还是人文苏河,苏河湾始终以世界为坐标。
生动苏河湾:历史与潮流交融,文化与产业交织
往日工业旧貌已悄然转身,取而代之的是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它们如潮水般汇集于此,让苏河湾更具现代魅力。
与此同时,苏河湾边的历史与文化交融图景也在演绎。老码头静默地诉说着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蜕变。
昔日“沪上清明上河图”变化日新月异,“都市之心”新画卷徐徐展开——苏河湾,何以成为苏河湾?
首先,这绕不开苏河湾的天然禀赋。苏河湾区位优势明显,毗邻陆家嘴、外滩与南京西路,坐拥上海站、南北高架、北横通道立体交通网络,区域内拥有7条轨交及14座桥梁,10分钟可达静安寺、人民广场,15分钟可达外滩,30分钟抵达陆家嘴,60分钟覆盖长三角地区。
苏河湾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苏河湾是近代民族工商业起源的见证者。百年前,苏河湾是上海最繁华的城市中心之一,民族工业在这里孕育扎根。苏河湾诞生了国内首家华商机器缫丝厂、裕通面粉厂、福新面粉厂等具有代表意义的早期民族工业企业,造就了民族工商业的“黄金走廊”。
上海第一家华商缫丝厂在苏河湾诞生,开启了缫丝民族产业之先河。而今,历史悠久的民族工业也有其当代继承者——丝所,苏河湾的丝路往事在历史文化积淀中继续谱写新的篇章。
苏河湾是专业服务业的诞生地。作为近代民族资本的摇篮,民族金融在这里蓬勃兴起。包括四行仓库在内的17家银行仓库,共同绘就了“沪上清明上河图”,使苏河湾成为中国金融等专业服务业的重要诞生地。
苏河湾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承载区。历史上的苏河湾人文底蕴深厚,曾居住过宋教仁、吴昌硕、谢晋元等一批近代名人。这里既有“水上会客厅”的文化脉络,也是进行“海派城市考古”的水岸魅力所在。苏河湾是月份牌发源地、中国首个电影放映地,也是文化名流栖居的汇聚地,天后宫和慎余里更是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
事实上,文化在全球世界级滨水区的建设中,都扮演者重要角色。文化不仅是发展文旅可供深度挖掘的资源,还可以在文化繁荣的基础上发展创意产业。
例如,新加坡便以滨海湾为核心,通过三轮文化战略实施,成为新加坡打造“文艺复兴城市”最为重要的承载地之一。拉德芳斯也十分重视精神层面的价值,与当地生活的链接在深处而非表层流量,为当地带来大量旅客。大量的客流滋润着地区的商业,而繁荣的商业令其商圈功能具备了更强的吸引力。
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曾表达,“正是文化、艺术、运动等多元要素形成了区域的活力”,戴璞提到,他经常在早上的办公室,看到上海一支有名的自行车队沿着苏州河岸线骑行。很多新潮元素正来到苏河沿岸,这种充满能量、新旧融合的感觉正是他所喜欢的。
天然禀赋的优良基因之外,苏河湾在市级与区级中的战略地位,也为其发展注入动力。
在上海市级规划上,苏河湾战略地位重要。上海“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区总体规划提及,在“十四五”期间将苏河湾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中央活动区、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并提出发展成为世界级滨水商务区、世界级滨水生活区、世界级滨水文化区三个具体目标,是上海建设世界级滨水区的支撑和发力点。
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苏河湾定位愈发清晰。2024年1月,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增强中心辐射能级,高质量推进苏河湾等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202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打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强中央活动区功能复合,推动苏河湾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区。”与2023年相比,2024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对苏河湾的定位更具体,也更明确。
在区级层面,苏河湾是静安区“一轴三带”战略规划的重要承载区。“十四五”以来,静安区政府高度重视苏河湾的高质量发展。2021年,静安区印发《苏河湾功能区“十四五”规划》,提出“将苏河湾功能区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中央活动区、世界级‘城市会客厅’”。
机遇苏河湾:向全球服务聚集区更进一步
与全球对比,上海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仍有进步空间。在密度上,与纽约曼哈顿相比,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密度仍存在差距;在广度上,细分领域代表了现代服务产业覆盖的广度,故有待深耕挖掘;在体量上,中国的专业服务机构局限在国内,体量与国际的服务机构仍有距离;在质量上,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还需进一步对标国际标准。
“十三五”期间,就曾有人预言“上海的下一个机会,就在苏河湾”。如今,“十四五”进入后半程,苏河湾的发展潜力愈加受到瞩目。未来,苏河湾的价值还可如何彰显?
首先,与其他功能区错位竞争,彰显更亮眼的标签。需正视与周边区域的竞合关系,以此实现突围。例如打造金融科技,或深耕人力资源上的已有优势,需要牢牢抓住现有标签,不断放大。
其次,壮大已有的产业优势,发展潜力的未来产业。可从国际经验出发,参照巴黎都会区首要的中心商务区拉德芳斯(LaDéfense)吸引国际组织落户赋能。2018年,欧洲银行管理局总部EBA落户于拉德芳斯,加上周边早已落户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著名国际组织,很大程度增强了片区国际影响力和经济吸引力。
另外,苏河湾聚集总部经济的下一步,可重视总部企业对绿色金融、绿色租约等高要求,和开发商一起将代表性企业的总部大楼打造成上海标志性的绿色楼宇。
第三,把握数字赋能新趋势,焕发现代服务业新能量。首先,发挥服务商聚集地的平台功能。如今不少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也需要创新中心,可打造创新实验室、创新工坊等平台,以帮助催生新的业态和模式;同时,可顺势把各环节的服务链条打通,例如让金融与科技实现赋能促进,以科技的力量,赋能金融活水更有效的灌溉作用。
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如今的苏河湾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向未来的苏河湾,将用实力与潜力,向世界邀约,为全球服务。机遇苏河湾,遇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