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应对中国。”德国《时代周报》4月17日文章以“我们在各个领域都需要更多的中国知识”对题刊登了对德国智库科学和政治基金会(SWP)研究员纳丁·戈德哈特采访。她正在研究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崛起。她认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将对未来几十年的世界政治以及下一个世界秩序产生决定性影响。
朔尔茨在上海
这是朔尔茨总理任期内第二次访华,释放了哪些信号?
德国总理再次释放出对对话持开放态度的信号。朔尔茨再次率领大型经济代表团,这一事实可以解释为合作的语言:与中国的关系存在困难,但我们必须保持联系。就德国国内政治而言,朔尔茨的访问表明,在对华问题上并非所有参与者都同声同气。总理府正在推动一种更多合作但又不天真的做法。
中国也希望与欧洲走得更近,正对欧洲发起魅力攻势。欧洲仍然是中国的重要销售市场。
《经济周刊》文章
联邦政府去年夏天发布的“中国战略”旨在尽量减少与中国关系的风险。自那以后,对中国的“去风险化”进展如何?
“去风险”的概念是有意识地创建的,作为“脱钩”的想法的替代方案。 我们不能像与俄罗斯那样简单地与中国“脱钩”。我们的经济与中国更为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关于德国的优先事项问题。为了实现快速的能源转型,我们要么购买来自中国的产品,要么准备好为产品支付更多费用。“中国战略”无疑将引导柏林减少与中国的密切业务往来。然而,在实践中,总理府、各联邦部和企业对“去风险”的解释截然不同。
德国联邦政府通过的“中国战略”
您是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一项新研究的合著者,该研究调查了德国城市与中国的关系。“可操作的中国政策发生在各城市,”您写道。您怎么认为?
中国的投资在德国城市进行,并且往往得到城市经济促进局的支持。多年来,许多中国公司已将(德国或欧洲)总部设在杜伊斯堡或杜塞尔多夫。在德国中部图林根州等地区,中国投资者近年来开始变得活跃。比亚迪电动巴士已在鲁尔区运营多年。关于中远集团进入汉堡港码头的讨论也明确了选址的重要性。从市政当局的角度来看,柏林目前还没有就如何与中国保持距离,同时与中国合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杜塞尔多夫的华为欧洲总部
这对新的“中国战略”意味着什么?
市政当局经常自主决定与中国的关系。(联邦层面)通常缺乏信息或联系人员。新的“中国战略”必须超越对问题的普遍认识和“去风险”等流行语,没有人真正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否则,我们就有可能错过真正进行结构性改变的机会。
对华政策的真正转折点意味着什么?
一个真正的转折点的到来将意味着花费大量资金。以德国为例,我们还没有最终明确如何以及何时将华为和中兴排除在5G网络之外。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中国,比如服装、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都来自中国。“去风险”措施会让产品变得更加昂贵,从而对通胀产生什么影响?进一步思考,这对社会系统又意味着什么? 这一切都还无法预测。
德国学生学习太极
联邦政府对华战略的目标之一是扩大德国的“中国能力”。那会是什么样子?
在学校和大学里广泛提升“中国能力”是非常明智的做法。但这还不是全部。政治信号也是核心。如今,几乎没有一个联邦部与中国无关。我们需要联邦政府中有更多的人接受如何对待中国机构和对话者的培训。这种培训要有针对性且制度化,包括为联邦议院提供培训。已经掌握的知识必须更有条不紊地归档。德国驻外使馆可以采取类似于英国的做法——在使馆设置主要考虑东道国中国的立场和研究中国现状的人员。
我们需要在各个领域具有更多的中国知识。在我看来,任何认为中国知识现在就足够了的人,都处在错误的轨道上。这只是开始。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将对未来几十年的世界政治以及下一个世界秩序产生决定性影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6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