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八路军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陈赓是百团大战的参加者,但是,后来他却反对继续打百团大战。
为什么?
这与陈赓的远见卓识有关系。
百团大战打响后,成绩斐然。不少国民党将领发来贺电,蒋介石也发来嘉奖令,还派人送来很多奖章发给八路军将士。可是,陈赓为什么反对?
主要是有几个原因:
一、八路军自己伤亡巨大,损失太大。
仅就战后八路军第129师的统计,在大战中,129师毙伤日伪军8000余人,但自己伤亡7000余人。陈赓手下两个主力团——决死一纵队的第25、第38团,参战时各有2200多人,最后,两个团只能整编成一个战斗营和一个干部队、一个后勤队、一个特务连、一个机枪连,还都不能满编。
且牺牲的,多是经过长征的老战士。
这种巨大的伤亡,是拼命式的战斗所致。为此,到了第二阶段,陈赓就认为不能再打了,曾问人一个问题:
“这一仗是不是中国革命最后的一战?或对革命有很大帮助?如答复是就打,否则不打。”(见《陈赓传》,当代中国版p166)
这,自然不是“中国革命最后一战”——即不是决战,因此,不能这样损敌一千自伤八百地硬干。
二、敌情不能因此大改变。
陈赓认为,首先,当时敌后抗战十分艰苦,敌强我弱,八路军决不能通过一两个战役改变敌人的强大。应按毛主席的持久战原则办。
其次,百团大战期间,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在华北,没有配合八路军打一枪一弹,完全是保存实力。这样,陈赓说:“大资产阶级利用八路军积极活动,牵制敌人,使大后方得到安全,使他们能积蓄力量,准备反共,准备窃取抗战胜利后的革命果实。”
因此,他认为,八路军也没有必要此时来拼掉自己的实力。
陈赓的观点,得到了129师师长刘伯承的认可。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刘伯承谈到百团大战说:“当时八路军方面对华北战场敌强我弱的形势和敌我斗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指挥上带有某种盲目性,尤其是第二、三阶段,更多地采用了阵地战的形式,增大了部队的伤亡,伤了自己的元气。”(《陈赓传》,当代中国版p166)
对此,在若干年之后,彭老总在《自述》中也说:“再者,破击战役后期,我也有些蛮干地指挥……使(部队)战斗力减弱了,使129师伤亡多。"(《彭德怀自传》,解放军文艺版p247)
陈赓反对百团大战,其实就是反对蛮干,反对过早拼掉自己的实力,这说明他是一个清醒的人,有远见卓识的人。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读者喜爱的红色军事人物畅销书。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5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