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可以发现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个制度。它最早出现在商末,在周朝得到稳固,并成为后世宗法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当时周朝就这样规定: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这项制度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发现那些选择废长立幼的,没有几个有一个平稳的皇权更替,而坚决采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就很少有混乱的时候。由此可以看出,废长立幼就是一个取乱之道。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嫡长子继承制为什么深得人心。
在古代,那些豪门世家基本都是妻妾成群,而皇帝就更不必多说。可是家主或者皇帝的位置只有一个,如何从自己众多儿子中选择一个来继承呢?
有人提出“立贤”,因为贤能的人可以带来国家或者家族走向昌盛。但是如何去定义“贤”?这就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贤”的标准不同,就非常容易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产生矛盾。同时,这也会让人通过拉帮结派,来为自己造势。因此,“贤”的标准太过于模糊。
但是嫡长子确实实实在在的金标准。古代的宗法制度十分严明,一般都是只有一个正妻,而正妻所生的长子,就是嫡长子。这个没有操作空间的,因此得到古人的一致认可。这才会有“出身决定一切”的说法。
在中国古代,人们基本都是坚决维护这个制度。
秦朝的时候,虽然秦始皇对长子扶苏不喜,但是在其临终前仍旧要立扶苏为继承人,只是赵高和李斯篡改诏书,这才有了胡亥的上位。
汉初的时候,刘邦曾打算废掉嫡长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结果遭到群臣反对。
晋武帝明知道长子司马衷是一个智力低下的人,但还是遵照宗法制度,立其为太子。
唐高祖李渊很清楚秦王李世民的功绩和能力,可是仍旧选择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明太祖朱元璋更是最看重嫡长子继承制的人,因此朱标的太子地位被称为最稳固的。而在朱标死后,他也没有考虑其他皇子,反而立嫡长孙朱允炆为继承人。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这一制度的拥护。
也正是因为这一项制度,导致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两人长久遭受非议,虽然他们都是千古明君,在位期间更是做出丰功伟绩,而正是因为他们不是嫡长子继承就一直被文人诟病。
因此,在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是一种非常成熟且有效的制度,对于稳定局势有着重要作用。不仅仅是中国,其他国家包括日本、朝鲜等国,因为深受中国影响,也是采用嫡长子继承制。而西方国家也受到不小的影响,虽然不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长子在继承财产的时候也是拥有绝对继承权。
虽然从现代人看来,这项制度有着不少的缺陷,也逐渐被更先进、更合理的制度替代,但是在古代,这确实是一个金标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58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