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彭老总临危受命,承担起志愿军统帅的重担,于1950年10月率军赴朝。而毛主席的子女之中,长子毛岸英综合素质最为优秀,他主动提出要当“志愿军的第一个兵”,在毛主席的勉励之下,出任彭德怀同志的秘书和翻译。这件事除彭总之外,前线只有洪学智等极少数领导干部知晓,其他人都以为毛岸英是普通的“刘秘书”。
志愿军虽然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但由于出其不意,以及美军不适应我方运动打法的原因,在战争初期占据了主动,战果显著。然而制空权方面,却是我军难以扭转的劣势,时常要面对美军空袭的困扰。就连志愿军司令部大榆洞附近,也遭到了燃烧弹袭击。1950年11月25日,不幸的事件发生了:岸英同志及志司的另外一名秘书,在美军四架战机的空袭下,没有来得及离开房屋,壮烈殉国。
这样一件事,也许比战场上的一次战斗失利,更令彭德怀意外而痛心。彭总此刻,宁愿牺牲的是自己,借此来换回岸英同志年轻的生命。他认为无法向毛主席交代,责任重大。事实上战争当中的意外情况是很多的,炸弹面前不管出身如何,死亡的机会均等,这不能怪彭老总。但彭总还是自责不已,因为不久之前毛主席提醒过他:美军空袭威胁大,志司要重视防空工作。关于这一点,也许彭总是有些疏忽了。
岸英牺牲当天,彭总还有一件非常痛苦而棘手的事情,就是需要尽快将这个噩耗发回北京。岸英同志牺牲,毫无疑问彭总需要亲自拟材料,向毛主席汇报。事实上彭总在写的这份电报稿,不过114个字。他并不以文采见长,但写100多字的材料是根本不难的,也花不了多久。然而,彭总写了整整一天时间才勉强完成,期间还改了多个版本。不难想象,要给毛主席发如此内容的一封电报,彭总痛不欲生,在研究措辞时他心乱如麻、反复斟酌修改。
后来电报原件由中央档案馆保存,2020年对外公布了照片。令人吃惊的是,彭总最终发回北京的文字,竟然没有任何“安慰”毛主席的话语,上面只是对美军空袭过程及战斗损失、人员伤亡情况的直白描述:遭遇空袭,岸英和高秘书两人牺牲,没有其他的损失。如果不了解内情,也许多数人会觉得彭德怀电报平淡如水,没有任何感情色彩。
但作为电报本身而言,就是不应该有感情色彩。因为这是给军委的正式汇报,而非“家书”。彭德怀与毛主席相识相知几十年,他知道电报中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强如伟人,面对这样一个不幸事件,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晰过程、自己感知。所谓痛苦和悲伤之情,彭总选择给毛主席足够的沉淀空间,而没有加上主观词句。如果真的要致歉,那就等合适的时机回北京,当面向毛主席去表达。事实上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老帅用心良苦。
彭老总记得,岸英同志赴朝之前,毛主席讲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的儿子不去朝鲜,谁还能去?所以彭总在电报中,特意提到了另外一名牺牲的秘书高瑞欣,与岸英同志并列。在彭总看来,毛岸英和高瑞欣都是我国的好青年,是伟大而平等的志愿军战士,彭总是懂岸青的。
毛主席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看到电报。因为当时主席身体不好,周总理把这份特殊的电报“按”下一个月后,才让毛主席知道噩耗。确实太沉重了,但毛主席在难以描述的巨大悲伤下,并没有怪罪于前线干部,特别是鞠躬尽瘁的彭总。彭德怀是民族英雄,回国后出任了国防部长,毛主席钦点他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伟人和元帅的心胸,都是博大而高尚的。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5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