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农民军起义此起彼伏,1351年刘福通与韩山童率先起义,人称“红巾军”;1352年定远县的郭子兴同孙德崖等人一起起兵,很快数万人投奔到郭子兴麾下,其中便包括朱元璋的老乡汤和;而且汤和因为骁勇善战很快便坐到了百夫长的位置上,此时的朱元璋还在皇觉寺中当和尚。但很快,朱元璋便收到了老乡汤和的信,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并且成为郭子兴身边的亲兵。
朱元璋作战勇猛,而且善于出谋划策,还略通文墨,得到了郭子兴的器重;
不仅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子,而且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人称:朱公子。
但是很快朱元璋便发现,跟着郭子兴并不会有前途;而且郭子兴为人小气,对朱元璋是百般为难。朱元璋便带着“淮西二十四将”离开郭子兴,决定南下定远,正式开始自己创业。
在南下的过程中朱元璋在驴牌寨、横涧山一带收服了不少人马,一时间实力大增;在朱元璋率兵到定远妙山的时候,有一对冯姓兄弟率领山寨数百人主动来投靠朱元璋。
其中哥哥叫冯国用,弟弟叫冯国胜(后改为冯胜)。
了解明史的应该知道,冯胜是明朝初期开国功臣第三位,仅次于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自1352年归附朱元璋后,几乎参与了朱元璋建立明朝所有重要的战役,立下赫赫战功;洪武三年被封为“开国六公爵”之一的宋国公,在朝中的地位很高,不仅与常遇春家族联姻,女儿嫁给了郑国公常茂,而且与朱元璋联姻,另一个女儿嫁给了周王朱橚。
在明朝建立后仍旧多次领兵出征,建立不世之功;
但最终在洪武二十五年,垂垂老矣时,被朱元璋无罪赐死。
其公爵爵位并未在冯氏家族中承袭下去,其实明朝初期冯氏家族中不仅有宋国公的公爵爵位,还有郢国公公爵爵位,兄弟二人能够都位居公爵爵位确实很难得。但与被无罪赐死的宋国公冯胜相比,郢国公冯国用才更加可惜。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认识一下,冯胜的兄长冯国用作为朱元璋身边最信任的儒将,在元末明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01为太祖出谋划策
冯国用同自己的弟弟冯胜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兵书,所以兄弟二人都精通兵法。元朝末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为了自保,冯国用便同弟弟一起结寨自保,共有数百人跟随冯国用一起坚守寨子。
虽然结寨自保能够保得住一时,未必能长久;冯国用也在为自己以及山寨的前途思虑,便一直在寻找一位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枭雄跟随一起成就大业,而很快冯国用看看中了独自创业的朱元璋。
在朱元璋率部队到达妙山的时候,冯国用便带着弟弟以及整个山寨数百人前来投靠朱元璋。冯国用虽然是山寨的首领,却是一副儒生的打扮,这让朱元璋对冯国用很是信任。
也就是说冯国用与冯胜兄弟二人并非“淮西二十四将”,但投靠朱元璋的时间也很早。
对于此时的朱元璋而言,善于出谋划策的冯国用非常难得,毕竟朱元璋的身边虽有能征善战的大将,却没有为自己建言献策的智囊。而冯国用的一番话,彻底折服了太祖皇帝朱元璋:
金陵(南京)是虎踞龙盘的地方,许多皇帝都将这里当成都城。大帅应当先将金陵夺取,将此地当成是根据地,然后再征战四方;大帅要倡导仁义,收服人心,先不要急着为自己的子孙后代争取荣华富贵;如此一来,何愁天下不能平定呢?
冯国用平定天下的大计,朱元璋听后很是高兴,便将其留在自己的身边作为亲兵兼智囊。
朱元璋对冯国用非常信任,信任到什么程度呢?
若是在外行军,晚上在营帐中睡觉时,除了冯国用外,其他人都不允许靠近;二人的感情,如同亲兄弟一般。其实朱元璋之所以如此器重信任冯国用也是有原因的:
此时不管李善长、刘伯温、李文忠(朱元璋外甥)还是朱文正(朱元璋侄儿)等都没有前来投靠朱元璋,朱元璋的身边难得有一位文武双全之人,自然是异常珍惜。
很快冯国用便崭露头角,实力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
冯国用率领部队攻克滁州;在攻下滁州城后,李文忠、朱文正、李善长等人先后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对冯国用仍旧是十分信任器重。如此便可见,朱元璋对冯国用的信任与重用并非一时的。
之后冯国用又率兵攻克了和州,此时郭子兴已经来到了滁州城,朱元璋主动将滁州城让给了岳父,并且将岳父尊为元帅,自己则是奉命前去镇守和州。
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实力大增,自己原先的部队加上郭子兴的部队,都听从朱元璋号令。
紧接着冯国用奉命率领大军攻下了三叉河、板门寨以及鸡笼山等地,立下了大战。
在和州待了几个月后,粮草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长江南岸的太平以及芜湖一带盛产粮食,朱元璋便决定渡江南下,攻克太平。此战中冯国用因为立下战功,而得到朱元璋的允许统领亲兵。
朱元璋身边的亲兵都是朱元璋信任,而且身手不错的人,能够统领这些人,便可见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将冯国用当成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心腹中的心腹。
02
1355年六月元朝民兵元帅陈埜先率领数万人攻打太平,面对陈埜先部的攻打,朱元璋丝毫不慌张,很快便将其打败,而且活捉了陈埜先。朱元璋打算将陈埜先放回去,招降其他的元军。但是冯国用认为不妥,他认为冯国用必定会背叛朱元璋。
但即便如此,朱元璋还是将陈埜先放了回去。
这年九月,朱元璋派郭天叙与张天佑率兵攻打集庆(南京),而陈埜先确实如冯国用所言背叛了朱元璋,同集庆的元军一起对战郭天叙等人,很快郭天叙与张天佑死在了集庆城下。而陈埜先很快也被误杀,其子陈兆先率领余部驻守在方山,而元行省蛮子海牙则是率兵驻守在采石,二人互为犄角窥视着太平。
这对朱元璋而言,威胁是很大的。
但很快这个威胁便被除掉了:
1356年六月,冯国用跟随朱元璋一起,同其他的大将一起发动采石渡江之战,先是将元将蛮子海牙打的落荒而逃,紧接着又将方山的陈兆先打败,并将其活捉,此战共降服三万多人。
采石渡江之战对于朱元璋而言十分重要,此战大获全胜,意味着朱元璋从此刻开始便可以集中精力攻打集庆。而集庆作为历朝历代的都城,对于朱元璋而言是志在必得的。
此战虽然俘获三万多人,但紧接着朱元璋便面临一个问题:这三万多的俘虏都非常的害怕,担心会被处死,这样的情况下这三万多人又怎么会上战场杀敌呢?
朱元璋从这三万多人中挑选了五百人作为自己的亲兵,将原来的亲兵全部替换掉,而只留下了冯国用在自己的营帐前伺候。此举朱元璋十分冒险,但效果却很明显;当然朱元璋能只留下冯国用一人在自己的身边,也是对冯国用绝对的信任,不仅仅是相信其忠心,更是相信其实力。很快,这三万多人便安定下来。
在无后顾之忧后,朱元璋便下令开始攻打集庆。而冯国用则是率领刚从俘虏中挑选出的五百亲兵攻打集庆,这五百人见朱元璋如此信任,纷纷拼死抢着冲锋陷阵,登上集庆城墙。很快,集庆便被攻下,朱元璋将集庆改为应天府,作为建立大明王朝的根据地。
虽然朱元璋已经得到了集庆,但是四面都是敌人,朱元璋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并不敢停歇,继续排兵布阵攻打四周的城池。冯国用同其他的将士们一起,接连攻下镇江、宁国、泰兴、金华等地,在此期间,冯国用还曾救过大将徐达的命。若无冯国用,可能大明王朝便没有魏国公徐达了。
而冯国用也凭自己的战功,做到了亲军都指挥使的位置上。
只可惜如此智勇双全之人,在攻打绍兴的时候突然在军中去世,年仅36岁而已。
36岁恰好是建功立业的时候,而冯国用却去世了,朱元璋得知消息后很是伤心,亲自前往鸡笼山祭奠冯国用。从1352年投奔朱元璋开始,一直到1359年,冯国用跟随朱元璋只有7年的时间,虽然时间并不算长,但却在朱元璋登基后被追封为郢国公,位居功臣庙第八的位置(前六位在建立明朝时都在世,只有第七位胡大海在1362年被叛将所杀),如此便可看得出冯国用在朱元璋心目当中的地位有多高。
只可惜冯国用的儿子冯诚尚且年幼,还不能上战场杀敌立功,朱元璋便让其弟弟冯胜袭亲军都指挥使的位置。而冯胜也凭其多年建立的战功,在洪武三年被封为宋国公。
那么冯国用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呢?
03儿子冯诚被朱元璋所杀
冯诚第一次在史料中出现,是在洪武七年三月,此时朱元璋已经称帝七年多的时间。作为将二代,还是朱元璋昔日非常信任的儒将冯国用之后,冯诚的起点还是非常高的,出任金吾右卫指挥佥事(正四品),正式开始自己的仕途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冯诚不仅起点高,而且擢升的速度也非常快,洪武十五年的时间便已经位居左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同前军都督佥事谢熊戈一起管理云南都指挥使司事务。
这年九月,冯诚守城有功。
洪武十八年,平缅宣慰使思伦发背叛大明,冯诚率兵平叛,但失利;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朱元璋派西平侯沐英(冯诚的姐夫)前去征伐思伦发,沐英采取的是“三段击”战术,将部队分为三队,冯诚率领前队,一举便将思伦发部击溃。
洪武二十五年,冯诚被擢升为右军都督府右都督(正一品),仍旧署理云南指挥使司的事务。当然朱元璋之所以会将冯诚放在云南,也是因为沐英的缘故。
沐英是朱元璋收养的第一个孩子,沐英跟朱元璋一样出身贫寒,从小便失去父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幸好在8岁的时候遇到了朱元璋,被朱元璋收为养子,这是朱元璋与妻子马氏收养的第一个孩子,也是朱元璋最信任器重的一个。
在朱元璋与妻子马氏的抚养下,沐英不仅读书识字,而且学习如何领兵作战。年仅12岁时便跟着养父一起上战场,开始自己南征北战的一生;18岁时便被授予帐前都尉,独自领兵作战,并且得到养父的重用。虽然沐英在养父登基后只是被封为镇国将军,但是却被授予大都督府佥事一职,次年被擢升为大都督府同知。
在明朝初期,大都督府掌管天下兵马,是明朝的军事中枢,所需要处理的事务非常繁杂。而此时的沐英也只有26岁而已,但沐英并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在大都督府七年的时间,精明干练,从不出错遗漏,就连养母马皇后都对沐英大加称赞。
经过这7年的历练,朱元璋对沐英也是越来越信任。
洪武九年,沐英被封为西平侯;
洪武十四年,跟随大将傅友德一起出兵云南,并且在平定云南后,沐英留了下来镇守云南。从这年开始沐英以及沐氏家族,便世代镇守云南,与明朝有始有终。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的消息传到云南,沐英得知后大受打击,直接病倒了;卧病在床仅两个月的时间追随朱标而去。沐英虽年长朱标,但是二人的感情极其深厚。
朱元璋得知沐英去世的消息,将其安葬在南京,追封其为给黔宁王,追赠其父祖三代皆为王爵,其夫人为黔宁王夫人,并准许沐英配享太庙。冯氏作为沐英的发妻,自然是当之无愧的黔宁王夫人。
而朱元璋之所以会选择让冯诚在云南任职,是因为镇守云南的沐英是冯诚的姐夫。冯国用除了儿子冯诚外还有一个女儿,朱元璋做主将其嫁给了养子沐英。冯氏嫁给沐英后,为其生长子沐春。而沐春是第二代西宁侯,在父亲沐英去世后继续镇守云南。
值得一提的是沐春确实有其父文武双全、智勇双全之风,父亲在时便靠战功做到了后军都督佥事;洪武二十五年承袭西宁侯爵位;并且多次平定叛乱,震慑西南。只可惜沐春在洪武三十一年便病逝了,年仅36岁,跟自己的外祖父一样英年早逝。
而且可惜的是沐春并没有儿子承袭西宁侯爵位,西宁侯爵位便改由沐英的次子沐晟承袭西宁侯爵位。因沐晟镇守云南时多次立功,在永乐四年被封为黔国公。
就这样,冯氏与沐氏的血脉,到了沐春这便断了。
04
洪武二十五年之前,冯诚在姐夫沐英的庇护下一直安稳地待在云南,而从沐英病逝后,冯诚也消失在了史料当中。而这年朝廷发生了一件大案:便是蓝玉案。
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太子朱标原配常氏的舅舅。只可惜常氏在生下嫡次子朱允熥后便病逝了,而嫡长子朱雄英也年仅10岁夭折;蓝玉战功赫赫被封凉国公,但是在太子朱标病逝、继太子妃吕氏所生的儿子朱允炆被封为皇太孙后,蓝玉便成为极大地威胁,被朱元璋除掉。受蓝玉案牵连的,共有一万五千多人。
而宋国公、冯诚的亲叔叔冯胜便是其中之一,被朱元璋无罪赐死;
而冯诚自此以后也消失了,可见其很可能同自己的叔叔冯胜一样,受蓝玉案的牵连而死。
冯诚虽死,但是其女嫁给了朱元璋第二十子韩王朱松为韩王王妃。
朱松是周妃所生的幼子,与岷王朱楩是同母所生。洪武十三年出生,洪武二十四年,年仅11岁的时候被封为韩王,藩地在辽东开原。朱松从小就爱好读书,为人谨慎,很是聪慧。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时,朱松已经18岁,但并未就藩。
也就是说,在冯诚死后,其女冯氏嫁给了韩王朱松。
之后建文帝登基,为时四年的靖难之役爆发,朱松因此便一直留在南京,并未前往藩地。
朱棣登基后,朱松也未就藩一直待在南京,永乐五年病逝,年仅28岁而已。
好在朱松生下了四个儿子,其中长子朱冲火或是朱松与王妃冯氏所生的嫡子,在朱松去世后于永乐十年承袭韩王爵位,只是封地改成了平凉。
冯氏与沐氏的血脉到沐春这一代便断了,好在冯氏与朱氏的血脉得以延续,并且承袭了韩王爵位,一直到崇祯十六年。
结语
冯国用作为明朝初期开国名将,有三大幸:
遇到了知人善任、而且十分信任器重自己的朱元璋,让自己由施展才华的平台,凭其功劳而名垂青史;
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最信任的养子沐英,活着的时候是西平侯夫人,死后被追封为黔国公夫人;并且生下了一位同样名垂青史的外孙——沐春。
孙女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朱松,并且生下朱松的嫡长子得以承袭韩王爵位,让冯氏血脉也能得以传承下去。
但同样也有两大不幸:
作为智勇双全、备受太祖信任的左膀右臂,本可以在大明王朝建立后,比肩韩国公李善长、岐阳王李文忠,奈何去世的太早,年仅36岁而已。
其子冯诚作为开国功臣之后,起点非常高,也确实平步青云过,但是却没有安稳度过洪武一朝,实在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