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凡: 指望欧美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已经不太可能了

观察者网2024-04-18 08:19:34  93

“为什么制裁中国企业?”“因为他们超过了我们。”

“为什么说中国产能过剩了?”“因为他们的产品太好了。”

这段匪夷所思的对话,虽然是杜撰,却形象地展现了欧美目前对中国的普遍心态。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丁一凡看来,这些不过是欧美不愿承认中国发展强大的说辞,是为了日后向中国产品征收关税做铺垫。

观察者网:丁老师好,我们注意到这一波对中国的舆论战是从去年底开始,而且和以往侧重从意识形态角度批评中国政治制度不同,这一波舆论战聚焦于经济领域,集中渲染“中国经济登顶论”,包括耶伦此次来大谈中国产能过剩,都是以往所谓“中国崩溃论”的翻版和延续。如果从更微观的角度来观察,您觉得这一波“政界+媒体”经济舆论战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有哪些?

丁一凡:简单来说,西方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找借口。

一个是疫情前就开始的贸易战,特朗普开始进行升息、关税调整,不巧碰上疫情,不仅贸易战没有打成,美国对中国的需求还不降反增,到最后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他就转向货币市场,释放出更多流动性来拯救金融市场,但是现在来看后遗症很严重。

这对中国当然是有利的,特朗普这么拼命放水的结果就是扩大了我们的出口,其国内市场对我们的需求还很大,我国的出口企业就受益于此,所以他发现了这个事后就不干了,开始想办法挽救局面。

按理说民主党政府拜登上台以后,应该改掉原先特朗普的一些做法,结果发现美国确实是对中国的依赖太大了,无法进行调整。因此他就开始想办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一开始是“脱钩”,结果中美贸易逆差反而越来越大了,又改名叫“去风险化”,但实际内涵是一样的,只不过换了个词而已。

我们的“新三样”目前在欧洲很受欢迎,因为欧洲要搞环保、可持续发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因此一些中国的产品,如电动汽车、光伏板、电动车相关的电池都卖得非常好。

美国和欧洲有点慌了,就开始编造了一个中国“产能过剩”的故事,因为只有这样,未来他们才能以反倾销的名义来落实对中国的调查,因此得找一个说辞,现在欧美创造一些叙事确实挺有想象力的。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从耶伦的嘴里说出来“产能过剩”确实奇怪。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未来的行为做个铺垫,比如向中国加关税。“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为了解决在国际上所谓的倾销行为而创造的一个说法而已,完全不能自圆其说,所以他们现在开始编故事了。

观察者网:耶伦访华结束后,财政部有一个情况说明,廖岷副部长就说的很清楚,产能问题要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用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看待;要结合全球分工和国际市场情况分析产能问题。为什么一向信奉自由主义的西方,在这件事情上不再谈市场的作用了呢?

丁一凡:如果产能过剩进行“倾销”,这是有一定标准的,就是价格一定便宜。可是现在我们卖给欧洲、美国的“新三样”和技术产品,价格远远高于国内市场。比如华为在欧洲卖的手机比在国内市场贵很多,说明这跟倾销没关系。

欧美一直在去工业化,所以他们的产品不行了,连波音过去这么有名的制造业企业,现在都丑闻缠身。有很多美国记者去调查,发现他们丑闻缠身的背后是因为只追求金融利益,宁可拿着流动现金回购自己的股票,造成股票价格上涨,也不愿意去投资。他觉得运作股票的收益更好,但其实整个经济完全变形了。此外他还要为自己找补,所以完全是一个托词,跟“产能过剩”没有什么关系。

同样,去工业化导致欧美产能完全不够了,但是民众需要消费,所以就需要从中国进口产品。欧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内分配,老百姓说我们99%都没受益,只有你们1%的人受益了,但是他们不承认,而是找一个替罪羊,因此把所有的责任全推到中国身上。

现在欧美的做法是排斥先进,排斥好用。但是我们电动车在东盟国家卖的特别好,如果欧美人跑到亚洲等一些对他们来说不发达的地区,却可以享受比欧洲、比美国更好的交通,迟早会让欧美的消费者眼馋。

但是欧美的政府不可能很长时间都不让老百姓享受到这么好的产品,所以现在开始搞封禁,你领先他了,他就害怕你利用他的市场,不停以“产能过剩”“倾销”等借口加税,防止中国产品进入它的市场。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也印证了中国的产品好,至少比他们自己的产品好。

他们现在的说法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之所以快速发展,是因为政府补贴了,但是我们电动车的补贴是前期的事,而美国目前的补贴比我们还要多,还不一定成功。

扶持一个产业崛起取决于很多因素,而他们现在并不具备。但是美国非常自信,这一点我非常佩服,他们认为只要跟中国一样干,就可以取得中国那样的效果。所以他们一边指责中国,一边进行大量补贴,但是纯粹在补贴一些落后产能。

去年特朗普和拜登都跑到底特律去支持美国汽车企业工人罢工涨薪,纯粹就是作秀。而这些人下一步会尝试砸烂电动车,领导人们一定会坚决支持。这不是在鼓励创新,而是为了保护落后,这一套做法才是现在美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但是他们根本不管,继续我行我素地干下去。

所以我觉得将来发生的事情可能要比这些更加恶劣。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因为日本汽车比他们好,宁可去砸这些汽车,也不允许流入市场,当年这些事情有可能会重新上演。特别不讲道理的事情,都会慢慢地在美国社会发生。政治家变得昏头昏脑,完全失去理智,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制度性失调,并且用近乎疯狂的方式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对他们违反市场规律的行为进行指责,但是不要期待他们会因此回心转意,指望他们继续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已经不太可能了。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宁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观察者网:就在耶伦访华前,4月7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法国巴黎主持召开在欧中资电动汽车企业圆桌会,提出“面对外部挑战和不确定性,企业要练好内功,坚持创新驱动,加强风险管理,重视绿色发展,与当地企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坚定做全球绿色转型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从风险管理和深化当地合作方面,您对中企出海有什么建议?

丁一凡:这个比较复杂,不能一言蔽之。目前我国企业很难有这种风险意识,所以很容易拍板就下场,陷入某种程度上的困境。

从我所处的学术界来说,现在我国在积极培养区域国别研究,实际上就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理论上做准备。对于企业来说,也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你不专业就无法判断当地的市场风险和政治风险,很容易在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不是因为在中国经营得好,在海外就一定能成功。

当然也有很多在中国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可是他们在海外做得非常好,市场特别成功。因为它们是针对当地市场特点去做的,比如说在非洲特别有名的传音公司,还有一些小家电,都做得非常成功。

企业要清楚不同市场包括亚洲市场、非洲市场的特点,不能眼界永远瞄着发达国家,因为过去出海不是欧洲就是美国,可是现在欧美的投资环境都变得不那么友好了,我们应该更多考虑一些其他地方的市场。现在主要的问题是结算,大家从去年开始已经意识到这件事了,包括金砖国家峰会,都在讨论这些议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5452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