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中央分发伟人遗产, 贺子珍分得2万, 李敏坦言: 妈妈是实在人

史海任我行2024-04-17 13:30:16  100

1981年的一天,中央办公厅特意安排工作人员,给住在上海的贺子珍送来了两万元现金。要知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两万块钱可是一大笔钱。

因此,面对这一大笔现金,贺子珍当场拒绝,她说她的钱够花了,地方政府对她各方面都非常照顾,她不需要这两万块钱。但是,工作人员坚持让她收下,还特意交待说,这是她应得的稿费。

当工作人员提到稿费二字,贺子珍明显情绪有些激动,她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井冈山时期。

那时,她还年轻,正是二十来岁最美的芳华,就像初见她时毛主席对她的评价,说她又年轻又俊俏。

年轻俊俏的贺子珍,在井冈山的茅坪大仓村第一次见到了三十多岁的毛主席,从此后便开始了与毛主席并肩战斗,一起走过血雨腥风的十年革命生涯。

《永新调查》、《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一部部辉煌巨著背后,都有贺子珍辛勤付出的汗水,同样也是贺子珍在无数个不眠的深夜,默默付出的心血结晶。

如今,当工作人员提及这是她的稿费的时候,贺子珍不能不又一次回忆起和毛主席一起度过的革命战斗岁月,只是,如今,书里的文字还在,稿费也在,当年写书的那个人却早已人天永隔。

思量到此,贺子珍不由得一声长叹,这沉甸甸的两万块钱,是他们曾经一起走过革命道路的见证,这其中凝结的战斗的情谊,又岂是这区区两万钱能够衡量的?

提及这两万块钱的稿费,女儿李敏后来回忆说:“这是妈妈应该得到的。爸爸生前和我说过,井冈山时期,妈妈抄写了很多稿子,还有很多意见都是妈妈写的,所以,这个时候的稿费,有妈妈的一半。”

又感慨道:“妈妈是实在人,她还是拿的太少了。”

此时的李敏不会知道,等到贺子珍去世后,家人们从她的遗物里发现了一张残疾证,这是在长征时,为掩护战友钟赤兵,贺子珍身中17处弹片,后来政府给她发的残疾证。

但是,从1951年至1984年,整整三十三年,这张残疾证一共可以领取残疾补贴11220元,贺子珍从却未领取过一分钱。

在贺子珍的眼里心里,她最看重的是和毛主席一起走过的革命战争岁月,那才是珍藏在她心底深处的无价之宝,至于这世间太多人趋之若鹜的虚名浮财,她从来都是等闲视之,即使是她和毛主席一起写下的文字,她应得的那一份稿酬。

百万稿费

提及毛主席的稿酬,据毛主席的管家吴连登说:“到毛主席老人家1976年9月9日逝世为止,他的全部稿费共计为124万元人民币。”

不过,这些巨额的稿酬,一向生活简朴的毛主席很少动用。这些钱都由汪东兴具体负责管理,如果要动用稿费,一般都是由汪东兴出具报告,毛主席亲自批示,才能拿出来。

毛主席一生热爱阅读,他爱读书,也爱买书,尤其爱买线装书,因此,毛主席稿酬里用于个人消费的绝大部分都用在了买书上。其次,还有一部分用于贺子珍买药。

从苏联回国后,贺子珍一直身体不好,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后,常常从稿费里拿出钱给贺子珍买药,有一次,直接派人给贺子珍送去了一千元钱。

李敏回忆道:“爸爸的稿费,还用来给妈妈买过药。”

其实,毛主席的稿费,除了用来买书买药之外,还有一部分用在了老家来的亲友身上。

每当从老家来了亲戚朋友,毛主席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不但主动承担他们来回的路费,还给他们买衣服布料,购买当地的土特产,让他们大包小包地带回去,给左邻右舍尝个鲜。这些用于老家亲友的钱,也是来自于毛主席的稿费。

在这三大项支出之外,毛主席的稿费还用于在春节期间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发过年红包,个人招待客人吃饭,以及偶尔用稿费接济手头不宽裕的李敏和毛岸青。

虽然说毛主席的稿费用处很多,但是每一笔钱的来龙去脉,都有详细记录。每个月,毛主席都会抽出时间查看家庭支出账目,听取管理员的收支汇报,每一次都记得嘱咐财务管理员,不可超支。

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还曾用自己的稿费,给多吃多占的下属退赔钱物。

原来,有一次,个别下属去地方办事的时候,被发现有收受地方礼物和多吃多占的情况,毛主席得知真相后,非常生气,严厉惩治了这些人,又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钱来,补偿给地方财务。

纵观毛主席的巨额稿费,用于自己个人消费的可以说除了买书,真的是少之又少。

今天,当我们走进毛泽东纪念馆,看到一柄简陋的竹拐杖、一个老旧的书箱,几件缝补的旧衣服,就可以知道当年毛主席的个人生活有多么简朴。

进入七十年代,毛主席身体越来越差,这笔巨额稿费,毛主席更是基本上很少动用了。

永新结情缘

用这笔稿费给贺子珍看病买药,接济贺子珍的女儿李敏一家,在毛主席看来,这些钱都不是他自己送给贺子珍的,而是贺子珍应得的。

1927年10月6日,在进行过著名的三湾改编后,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来到了井冈山,在茅坪大仓村,与袁文才正式见面了。

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见面,18岁的贺子珍也参加了。那是贺子珍第一次与毛泽东见面。

此时年轻漂亮的贺子珍还不知道,她将与眼前这个梳着分头的中年男子,生儿育女,十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

1928年上半年,一打永新取得胜利之后,毛主席开始有了大力经营永新的政治理想。此时,深入了解永新当地的阶级状况、土地占有情况,这些基层调查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年轻的贺子珍身上。

因为贺子珍是本地人,熟悉本地的人情世故,熟悉本地方言,因此,如果没有贺子珍的帮助,毛主席是很难准确全面获得永新的第一手调查材料。

贺子珍记得,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她每天白天串门走户,到田间地头,和当地百姓谈心,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晚上回到井冈山,就着昏黄的煤油灯,在灯下一项项一页页整理调查资料,第二日将自己整理好的资料,送给毛主席参考。

正是因为有了贺子珍辛苦跋涉得来的第一手鲜活资料,毛主席对于永新的调查研究,才能如期开展下去,毛主席制定适合边界实情的土地法,才有了最初的雏形。

除了给毛主席调查整理资料,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贺子珍还常常参与到毛主席文稿的写作中,将自己在调查中的所思所想,向毛主席和盘托出。对于贺子珍的意见建议和思考,毛主席非常重视。

1928年3月至6月间,毛主席曾和贺子珍一道,三度进入永新县的塘边村,为解决土地革命中如何分田地这一重大决策,一次次深入村组,开展调查研究。

当时,永新县的战斗形势复杂严峻,但是毛主席下定决心要经营好这一山区人口大县,为井冈山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调查撰写《永新调查》的那段日子里,昔日的“永新一枝花”贺子珍成为了毛主席的秘书。

在一个个初夏的夜晚,伴着蛙鸣阵阵,伴着月色朦胧,伴着小雨淅沥,在小小的煤油灯下,贺子珍为他掌灯,为他研墨,为他一句一句翻译永新地方方言,再为他一字一字工工整整誊写校对文稿,直至《永新调查》成书。

可以说,没有贺子珍,也就没有《永新调查》的圆满完成。

《永新调查》完成了,贺子珍也和毛主席顺理成章走到了一起。婚后的贺子珍担任毛主席的机要秘书,主要负责抄写文稿、收发文件、分类整理资料、秘密收集敌人情报。

每当毛主席起草文件的时候,负责文稿誊写校对的贺子珍都是第一个读者。毛主席每修改一次,贺子珍就重新誊抄一次。

有时候,贺子珍也会对文稿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于毛主席在修改文稿的时候作参考。

可以说,贺子珍对于毛主席早期革命思想的形成与逐步完善,有着很大的影响。有着丰富基层经验和战斗智慧的贺子珍,是毛主席的爱人,更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和出色助手。

湘赣边界党的二大召开前,毛主席全面系统地起草了一个重要的决议案,这个决议案的一部分内容,后来以《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为题,被公开发表。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出于毛主席之手的决议案,是贺子珍在一个个万籁俱寂的深夜,就着昏黄的灯光,一字一句誊写出来的。每当毛主席需要修改一次,她就再誊抄一次,还常常就决议案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因此,这份决议案,凝结着毛主席和贺子珍夫妻二人共同的心血。

从井冈山时期开始,一直到长征开始之前的的1933年,五年来,贺子珍的心血,默默无声凝结在毛主席起草的一份份文件里,写下的一篇篇文章里,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那个特殊的革命年代,贺子珍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与才华,为毛泽东光辉思想的形成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迟来的幸福

正是因为如此,毛主席才会一次次深情地告诉女儿李敏,井冈山时期,你妈妈抄写了很多稿子,还有很多意见都是你妈妈写的,所以这个时候的稿费,有你妈妈的一半。

也正因为李敏知道这一情况,当贺子珍得到了两万块钱的稿费时,她才会很是感慨地说道,妈妈拿的太少了。

对于百万巨额稿费,毛主席在生前就曾明确指示,全部上交给国家,毛主席说:“这都是取自人民的稿费,当然要用于人民。”

不过,对于自己曾经的爱人贺子珍,还有几个孩子,毛主席同样给他们留下了一点念想。

李敏和李讷、毛岸青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份8000元的现金,一台冰箱,一台彩电,对于贺子珍,中央办公厅则派人送来了两万元现金。

两万元现金,在当时确实是一大笔钱,可是,和贺子珍的巨大付出与牺牲相比,这区区两万块钱,又确实是太少了。

贺子珍收下的这两万块钱,除了买了一台彩电和一台录音机之外,剩下的钱基本上用于看病买药了。

虽然毛主席已经离世了,可是,有了这两万块钱,贺子珍恍惚觉得毛主席的关怀始终还在她的身边,他们曾经一起写文稿留下的回忆一直温暖着她。

李敏得到的8000块钱,她也不没有使用,而是替妈妈贺子珍存了起来。李敏说:“我妈妈有病,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用钱,不能老麻烦公家,这笔钱留着妈妈急需的时候用。”

不过,直到1984年贺子珍去世,她都没有用到李敏的这八千块钱,甚至连毛主席给她留下的两万块钱稿费,她最后还剩下了3000块钱留给了李敏。

半世流离坎坷的贺子珍,回国后长久居住于上海,李敏离开她前往北京之后,她的生活是孤单寂寞的。

不过,自从外孙孔继宁出生以后,8个月大的时候,就与贺子珍生活在上海,给贺子珍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慰。李敏回忆说:“天伦之乐是填补妈妈心灵空虚的一剂良方。”

除了有外孙长久相伴,很多年的夏天,李敏总是陪着妈妈贺子珍到全国各地旅游。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都留下了贺子珍驻足留恋的脚步。

苦尽甘来,晚年的贺子珍有外孙相伴,有女儿在侧,幸福虽然来的迟了些,终究还是来了。

结语

一年四季总是一套布军装的李敏,每当别人问起她怎么不穿新衣服的时候,李敏笑着说:“好衣服我有的是,只是平时舍不得穿,留着出门穿。”

当有人问起毛主席给她留下的遗产时,尤其是毛主席的丰厚稿费时,李敏总是说道:“就算有,我们也不该拿,他的精神就是遗产。”

于李敏如是,于和毛主席一道走过革命烽火岁月的贺子珍来说,更是如此。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4850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