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说说政府存款和财政性存款》的文末,我们留下了三个问题:
政府存款的主要构成有哪几项?
政府存款的变动有没有季节性,如果有,是怎样的规律?
财政收支使用收付实现制还是权责发生制?
对于在财政部门工作的读者,相信都是非常基础性的问题;但对于非财政工作者,如果对财政体系没有太多了解的话,这些问题不一定那么容易回答。
从事银行机构业务、政府投融资业务的工作者,还是非常有必要了解这些内容的。
在正式解答前,我们再回顾一下政府存款的相关内容。
此刻大家可以先不往下看,根据这张思维导图自行“解说”复习一遍;
“看图说话”,尝试把这些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
好,
广义上的政府存款包括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存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其中,其他部门包括机关法人、事业法人、团体法人、军队部队等单位。
根据存放单位的不同,分为机构团体存款和财政性存款;其中,机构团体存款为一般存款;
根据存放银行的不同,财政性存款进一步分为商业银行财政性存款和中央银行财政性存款。
其中,财政部门会把绝大部分的财政资金存放在国库(即中央银行),只有少部分拿出来定期存放在商业银行里。
即对于财政性存款,绝大部分为中央银行财政性存款,只有少部分是商业银行财政性存款。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财政性存款是狭义上的政府存款。
缕清了政府存款的涵义后,我们再来看问题。
第一个问题,政府存款的主要构成项有哪些?
这个问题是想带着大家把握财政收入和政府存款之间的关系。
说明一下,此处的政府存款指的是狭义上的政府存款。
存款,通常是存款人将暂时不使用的资金存放在银行里;那么,政府存款就是财政部门将暂时不支出的资金存放在国库里。
所以,政府存款可以简单理解为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差额。
财政收入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吧,此前我们已聊过多次,可以回顾《看懂地方政府财力》、《再说财政收入及运用》等文章。
财政收入有四本收入账,分别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及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
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占比很小,2023年占比1.6%左右;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主要是由社保部门管理并存放至银行,形成的是机关团体存款。
因此,财政收入中,形成政府存款最主要的就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与之对应的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所以,政府存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真正在测算政府存款时,我们要注意财政收支实际上有两个口径,收支和收支总量,即收入、收入总量、支出、支出总量。
我们通过2023年的数据具体去看看。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784.37亿元。加上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6840.68亿元,收入总量为233625.05亿元。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0704.85亿元。加上2022年结转收入7393.09亿元、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筹集收入38000亿元,收入总量为116097.94亿元。
这里可以看出收入和收入总量的关系: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结转收入+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筹集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量】
计算政府存款时,应该是一个收支总量的概念,
但“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是不同科目之间的转移,对于收入总量不影响;
而对于发行政府债券是将投资人(主要为银行机构)的资金转移到财政国库里,这是新增的政府存款,
考虑政府债券的发行,还要考虑政府债的到期,到期使得资金从财政国库转出,会减少政府存款,
因此,从收入总量的角度,政府存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政府债券发行—政府债券到期)。
这个才是更准确的计算公式。
根据这个公式,政府存款的主要构成项我们就清晰了。
第二个问题,政府存款的变动有没有季节性,如果有,是怎样的规律?
政府存款变动有没有季节性,当然就是分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政府债券发行、政府债券到期”这几个要素有没有规律?
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784.3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81129.36亿元,占比83.5%。
对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分析我们主要关注税收收入。而税收收入又主要关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昨天我们提到企业所得税可以按月缴纳也可以按季缴纳,按季缴税的话,缴税时间为季末的次月;再加上企业在次年的5个月内对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所以,每年的1月、4月、5月、7月和10月是缴税大月。
企业缴税是将自有资金从商业银行体系转移到国库里,在缴税大月,政府存款会有明显的增加。
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财政部门的从业者会非常了解,公共财政支出也会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是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也就是说季度末是财政支出的大月,特别是每年年末12月的时候,会有一个较大的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将财政资金从国库转移到商业银行体系中,在支出大月,政府存款会明显减少。
第三,政府性基金收支。
政府性基金收支主要为国有土地收入和支出,没有太明显的季节性规律,这里就不展开了。
第四,政府债券净融资额。
政府债券分为国债和地方政府债。
国债的发行节奏往往会比较平稳,通常一季度会发行少一些,后三季度的发行会比较平稳,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而地方政府债特别是近几年的发行节奏会更加明显,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发行。且近三四年的地方政府债发行额度较大,每年维持在四万多亿的水平,对于增加政府存款有着较大的影响;
当然,政府债券的到期又会使得政府存款减少,因此主要看政府债券净融资额。
在上述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出政府存款变化的一些规律。
在季度末,因为财政支出需要,政府存款可能会减少;在季度末后的次月,因为缴税因素,政府存款可能会增加。但同时还要叠加看国债和地方政府债的发行与到期情况。
第三个问题,财政收支使用收付实现制还是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在交易的经济实质发生时确认收入和费用,不管是否实际收付现金。
收付实现制,是在现金实际收付时确认收入和费用。
有点会计基础的读者们都知道,通常企业法人使用权责发生制,而政府部门使用收付实现制。
实际上,政府部门也会用到权责发生制。
根据财政部印发《财政总会计制度》(财库〔2022〕41号):
中央政府财政年末可按有关规定对部分收入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省级以上(含省级)政府财政年末可按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将国库集中支付结余列支入账。中央政府财政年末可按有关规定对部分支出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可以在年末也就是12月采用权责发生制。
为什么允许政府可以在年末采用权责发生制?
我们举个例子来理解理解。
假设政府在12月签订了一份政府采购合同,约定次月支付采购费用。
因为下月才实际发生资金支付,按照收付实现制,那么这笔财政支出会计入到下月去;但如果采用权责发生制,这笔财政支出就可以计入到12月。
通常财政在年末都有加大支出的实际需求,但不能因为加大支出的需求而调整业务发生要素,只要调整记账方式,由收付实现制变更为权责发生制,就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好,今天的内容有点细、有点多,需要放慢速度来看。
就到这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4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