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膛炮作为火炮科技线上的一个小众分支,虽然存在炮管寿命短、使用成本高等缺点,但却能大幅度降低火炮重量、提高弹药穿甲能力,曾被认为是反坦克炮的最佳技术。
二战德国研制的SPzb41锥膛炮
欧洲设计师早在一战前就已经发现锥膛炮的优势,当时德国设计师卡尔·普夫开发了锥形枪管的步枪,另一位设计师格里希则在1932年申请了锥膛枪的专利,他的步枪枪口初速度能达到惊人的1700米/秒,在50米距离击穿了12毫米厚钢板。不过这些步枪结构比常规步枪复杂,很难加工,因此没有哪个国家愿意量产。
所谓锥膛炮,即把炮管内膛加工成前细后粗的造型,在钢制或钨制的穿甲弹丸外再套一圈软质金属的弹裙,开火后弹丸向前高速运动,弹裙会贴紧收窄的内膛并受到挤压变形,此举虽然增大了摩擦力,但有效封闭了燃气,弹丸反而能获得更强大的推力,同等口径下锥膛炮能获得更高的弹丸初速度,也就意味着穿甲能力更强。
法国在30年代后期着手开发反坦克锥膛炮,它被命名为Canon de 29/20 mm antichar Larsen,据称它在1939年春季进行测试,在1940年5月时制造了50门火炮,装备到游骑兵或空降部队手中。
Larsen锥膛反坦克炮
关于这门火炮的详细信息非常之少,甚至只有一张照片留存下来,火炮安装在M1937型25毫米反坦克炮的牵引架上,后者是当时法军最新式的反坦克炮,因此两款火炮在外形上非常相似,比较明显的区别是炮管。
M1937 25毫米反坦克炮
据称Larsen锥膛反坦克炮空重200千克,不过这个数据有很大疑问,因为M1937的空重为310千克,它们相差太大了。新的锥膛炮管安装在球形座上,炮管后半部分有散热环,炮口部分采用胡椒瓶式抑制器,而不是M1937广泛使用的喇叭式结构。Larsen锥膛反坦克炮发射的弹丸重量只有90克,弹药经过内膛挤压后口径缩减为20毫米,初速度为1400米/秒,弹药可能采用钨芯,它在400米处可击穿30°倾斜角的56毫米装甲板,这威力足以在正常交战距离内击穿二战前期大部分坦克,法兰西战役期间德军投入的三号、四号坦克也不安全。
不过锥膛结构对炮管的磨损非常严重,测试表明炮管寿命约250发,后期开发了降低威力的弹药,降低了炮管磨损,寿命提升到500发,如果战斗持久激烈就意味着需要经常给火炮更换新炮管,当然事实证明法军不存在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关于Larsen锥膛反坦克炮的战斗记录,后续似乎也没有生产过了。
Larsen锥膛反坦克炮在二战初期还是不错的,以法国强大的工业能力完全有可能大量装备到部队里,只可惜出现的时间太晚,并且法军在法兰西战役中的整体表现着实堪忧。据称法国曾将技术与英国人分享,后来英国开发了小约翰适配器,也就是在常规2磅炮炮管的前方安装一截缩口炮管,这样就不用单独开发火炮,“领主”空降坦克就使用过,但英军评价该炮可靠性低、精度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