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下午,Genmab与普方生物(ProfoundBio)共同宣布,Genmab将以全现金交易收购普方生物,交易金额18亿美元(约130亿人民币)。
不久前的2月,普方生物刚完成B轮融资,而随着现金收购完成,普方生物身后数十家投资机构成功实现退出,尤其是B轮进入的股东,在两个月内就实现了退出,拿到回报。而130亿的价格,让上述投资机构在2个月内获得了超过4倍的收益。 这也让并购的热度再次席卷VC/PE,并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并购逐渐成为资本退出的主要渠道。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披露587起并购事件,其中87起已完成,500起正在进行。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IPO市场阶段性收紧后,被投企业上市计划接连搁浅,截至4月7日,今年已有93家拟上市企业撤回上市申请材料。 01 主流退出从IPO走向并购的拐点来临? 今年以来火热的并购交易市场背后,是焦急等待退出的VC/PE。有IPO项目开始“转道”追求并购退出了——A股公司新天药业3月7日宣布拟收购汇伦医药85.12%股权,后者在两年前就启动了上市辅导,却迟迟未能成功。若并购完成,海南金慧丰、国盛海通基金和贵阳工投等20多家股权投资机构将从汇伦医药项目实现退出。
放弃IPO,转向并购,这种选择充分说明了,在2024,退出为王。
在当下这个时间点,踩着2015-2016年的“双创”浪潮募集设立的基金正进入到了退出的关键阶段。GP现阶段正面临着,大批存量已投项目等待退出,DPI成为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退出策略上,国内一直以来高度依赖IPO的单一退出路径。在国内,此前创投基金90%以上项目退出主要通过IPO实现,而随着IPO节奏放缓,VC/PE只得将目光投向其他渠道来解决庞大的退出需求。
欧美市场也曾经历过类似中国市场这样的IPO崇拜。例如,在2000年以前,美国市场的风投和私募基金也会首选IPO作为主要的退出渠道。但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市场估值逐渐降低,IPO的平均募资金额严重缩水,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转向并购退出。最极端的对比出现在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年全美只有6家风投实现了上市退出,总募资金额只有4.7亿美元;但同年宣布的并购退出交易的总金额达到了800亿美元,是前者的170倍。此后IPO和并购地位彻底反转,并购退出一直占到80%-90%。
那么,国内VC/PE退出渠道选择的拐点是否也正在来临?
当前市场的真实现状是:几乎每个创始人身上都背着回购条款,而GP也背着要给LP回款的压力,苦等IPO只会影响基金的整体表现,从而影响基金的募资。
综合考虑市场环境与头部效应,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对投资机构而言,做好项目退出管理,打通退出渠道,将纸面收益落实为现金增长,才是私募股权机构突出重围,提升差异化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在市场环境相对较差的时候,只有能够通过退出实现股权投资收益,在落袋为安前提下实现更高价值的退出,才能真正体现一家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的投资能力,在募资时也就有了更强的谈判能力。
对于私募股权基金来说,并购退出周期短、程序简单,并且规避了上市禁售期,可以一次性立即变现,是较为理想的退出方式。因此,投资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考虑并购退出不失为一种理智的选择,并购退出能够将“纸面财富”变为“真金白银”。
同时,在政策环境方面,2023年以来证监会多次表态支持高质量产业并购。
2023年10月27日,证监会修订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延长发股类重组项目财务数据有效期,促进上市公司降低重组成本,加快重组进程。
2023年11月1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购买资产规则》,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以定向可转债为支付工具实施重组,置入优质资产、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2023年12月19日,上交所召开沪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座谈会,聚焦科技创新领域并购重组,就如何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进行深入交流。
政策组合拳打出,期间监管层亦频频表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并完善制度规则。 02 私募股权基金如何构建稳定的退出渠道实现退出 退出渠道是一级市场发展的重要一环,畅通私募股权退出渠道,才能真正形成资金闭环,并在资金流动中形成合理化市场估值体系,促进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健康良好发展。对于私募股权基金构建稳定的退出渠道,母基金研究中心建议如下: 首先,积极关注政策层面变化。当前,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已在北京、上海、浙江(含宁波)、广东、江苏开展,对基金实现项目退出具有显著意义。随着市场对S交易的认可度上升,入局玩家逐渐增多,S市场交易主体也趋向多元化。市场化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银行、保险、信托、地方国企和产业集团等,也逐步开始了对S基金的布局。 其次,参与产业资本运作,寻求并购退出。由于上市公司产业基金是具有较强并购能力的资本方,也是当前比较主要的并购退出渠道,因此私募股权基金可以寻求项目以产业资本并购的方式实现退出。 第三,不过分追求IPO退出。虽然IPO因为其历史上具有非常好的收益表现,也对私募投资机构具有很强的广告效应,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最为偏好的退出方式。但在当前IPO不确定性增强,二级市场估值不断下调推动一级市场公司估值下降的情况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不能过分要求项目IPO退出,尤其是需要退出成绩的投资机构,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并购、股转等方式实现项目退出。 最后,积极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培养专业人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募、投、管、退等环节,不但需要有专业的管理机构,还要有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其中。提高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至关重要。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亟需培养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促进整个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有IPO、并购乃至清算经验的人才也将是私募股权投资领域需要的人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41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