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蹭小米热度, 一边卖惨式营销, 智己引火烧身

第三眼界2024-04-16 08:05:00  139

指责和谩骂声中,智己遭遇流量反噬

泼天的流量,车企往往求之不得,比如说智己,蹭小米热度算是上了瘾,这次热度真的来了,但智己接住了吗?显然没有,不仅没有,还玩砸了。

蹭小米热度引火上身

发布会前,“搭载行业唯一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的新闻着实赚了不少热度,引发不少人对智己L6的关注和期待。然而等智己L6“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时候,却多少有点一言难尽。

新车发布会最大的亮点是价格,但4月8日的智己L6发布会,并不是期待中的样子。本以为会正式公布价格,结果却虚晃一枪,只公布了预售价。想知道智己L6具体卖多少钱,还得等到5月中旬正式上市。

不过总的来看,智己L6还是有两大亮点足够有记忆度:一是固态电池,二是灵蜥数字底盘。

固态电池发布会前已经讲过了,而明明是“半固态电池”,却非要把“半”字去掉,以“固态电池”做宣传噱头,一字之差,却引发争议无数。

本月12日,广汽昊铂发布了号称100%固态电解液的全固态电池。从成分和技术参数看,广汽的全固态电池无疑让智己的半固体黯淡无光。

当然,量产装车还得等到2026年,这给智己L6留出了充足时间。不过,普通用户要想开上搭载半固态电池的智己L6,还得等到下半年。说白了,同样是期货产品。

至于灵蜥数字底盘,看上去确实很牛的样子,但实际有多大用处,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恐怕还得谨慎期待。

当然,让智己出圈的,肯定不是这两个相对硬核的技术,而是蹭小米热度蹭的到位。

本次发布会,智己L6可以说掌握了流量密码,处处绑着“当红炸子鸡”小米SU7,生怕别人不知道小米SU7是智己L6的直接竞品。但从标准版不超过23万,顶配版(即搭载固态电池的版本)不超过33万元的预售价来看,相较小米SU7,智己L6确实有一定想象空间,但并不令人惊喜。

订单也很能说明问题。官方数据显示,智己L6预售23小时订单突破10000辆,这个成绩对智己来说还不错——表现最好的智己LS6,上市当天订单才8千。但放到整个汽车行业,这个成绩就很一般了,更别说跟小米SU7比了。

当然,等5月份智己L6正式上市后,价格如果落在20万左右,还是很有杀伤力的。但即便如此,想从小米SU7口中抢一块大蛋糕,难度还是很大。

智己太需要流量了,以至于发布会上,对流量的渴望表露无遗,对小米SU7的拉踩也几乎到了出格的地步。但恰恰是对流量的疯狂追逐,导致智己L6在享受了短暂的流量潮汐之后,便迅速被舆论的风暴淹没。

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因为发布会上错误标注了小气SU7前电机的参数,智己遭到小米的声讨。如果双方一笑泯恩仇,智己既赚了流量又可以赚人缘,这样的营销结局足以为人称道。但不知道是不是智己没跟小米搞好关系,大半夜的,智己被小米三连问,一场舆论热度,瞬间转变为负面风暴。

是智己错标小米SU7参数有多严重吗?我倒觉得未必。但从小米措辞严厉的发声来看,智己显然是触碰了小米汽车的逆鳞,而更大的危机也紧随而至。

“卖惨式”营销玩火自焚

眼下,车企营销必言称小米汽车,小米汽车俨然成了行业标杆。

车圈几十年的营销经验,竟然比不上雷军的一顿“忽悠”,多少有点让营销部门脸上无光。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上一个被行业拿来热议和对标学习的对象——没错,正是理想。

眼下,雷军成了车圈的新晋网红。不学习一下雷军的营销和讲故事能力,不蹭一波小米汽车的热度,好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造车的。

本次发布会,智己CEO刘涛也秀了一把学习雷军讲故事能力的成果,但很不幸,翻车了。

一段智己CEO刘涛”卖惨式”演讲的内容,被全网疯传,引发大范围吐槽,并逐渐上升到价值观维度。智己始料未及,瞬间淹没在网友的唾沫星子里。

拉踩小米SU7,使智己低估了小米和米粉的不满;而“卖惨式”营销,则让智己见识了广大网友的愤怒以及水军的带节奏能力。

全网谩骂之下,兄弟企业上汽荣威怕受波及,赶忙撇清关系,发文“不鼓励加班,也不阻止大家对造车的热爱。”可谓求生欲满满;而新京报等主流媒体的谴责,则将智己这次的难堪揭示给更多人看。

刚跟小米道完歉,智己又得忙着公关救火。但面对智己的解释,网友显然不买账,不仅不买账,还对智己开启了“网暴”模式。普天盖地的流量向智己滚滚而来,但这显然不是智己期待的样子。

黑粉的无底线应当痛斥,我也支持合法举报,但在反击之下,智己是不是也应该深刻反省一下呢?

智己固然委屈,但犯下这样的“小”错误,恐怕不是一句疏忽可以解决的。这场舆论风暴,固然有水军带节奏的嫌疑,但更多却是企业高层对舆论敏感性缺失、对员工关心不够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试想:假如小米没有严正声明,舆论没有一边倒的谩骂,智己恐怕还沉醉在自我表扬中不能自拔。有流量才有关注度,有关注度才可能有销量。存在感一般的智己太需要一场泼天的流量了。

但这次智己玩砸了,而玩砸的代价,除了自身受牵连,更连累到了老东家上汽。这弥天大锅,恐怕智己CEO刘涛是承受不起了。追逐流量,最终被流量吞噬,智己的操作令人叹惜。

结语:

小米汽车不是智己跻身知名品牌的灵丹妙药,处处“碾压”小米SU7,智己L6也未必会大火。

这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操作,智己当吸取教训,四处灭火之余,更应该放弃“唯流量论”的投机思想。

找到自身的优势和价值,按照自己的节奏去造车和营销,不要被流量带偏了,才是正解。否则,品牌沾上污点便是大概率事件。而品牌不干净,往往比车型销量好坏更为致命。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40291.html
0
最新回复(1)
  • 寒潮来球2024-04-16 18:56
    引用1
    流氓米就因为别人标错参数,闹得这么大,但自个标错别人参数又是怎么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