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功勋榜上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贫寒,却文武双全,能扛枪打仗,也会画画吹笛,明明出身南方,却是个旱鸭子。
似乎在他的人生中,总透露出或多或少的反差感,让人心生好奇。然而,当你真正了解了他的经历之后,一定会肃然起敬。
少时入伍,戎马半生,用一个团狙击了敌人十五个团。在任阿尔及利亚大使期间,将真实的情况反映给党中央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然而,因为能力出众,常年在外奔波,他因此错过了两次授衔机会,成了新中国唯一一位没有军衔的国防部长。
本期,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共和国功勋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获得者——耿飚。
祖上衣食无忧,自己家却是个贫农
耿飚是湖南醴陵人,曾祖父是个苦读出来的举人,祖父是个游历四方的郎中,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开始习武。
父亲耿楚南,学名耿道崇,12岁投奔了南昌的亲戚,由于谦虚好学,又一身武艺,被选为南昌抚台的亲兵。15岁时,耿楚南原本可以成为慈禧太后的贴身侍卫,结果因为临时取消而不了了之。
飞黄腾达的机会就这样没有了,耿楚南只好回到家乡,先后做了木匠、铁匠、瓦匠、郎中等,但家境一直不见好转,直到四十岁才娶了一位铁匠的女儿宋雪梅成了家,这才有了耿飚。
据说,母亲曾给幼年的耿飚算过命,说他五行缺火,于是取名一个“飚”字,又因为火怕水,不许他去河边玩。就这样,成长在澧水河畔的南方伢子,成了实打实的旱鸭子。
随着耿飚的出生,家境也愈加贫穷,为了活命,7岁时随着父母逃荒到了湘南长宁县水口山。但即使家境贫寒,父亲也没有落下对耿飚的教育,从小耿楚南就教儿子学武,南拳、气功、单刀、点穴,一个不落,让他小小年纪有了非常好的身体素质。
12岁时的耿飚,为了贴补家用,来到了铅锌矿当童工。相比其他童工的瘦弱不堪,耿飚身体强健,就连上楼也可以一次性跳四五级。这些都为后来当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光有基础还不够,有时候人的突破缺的是一根导火索。耿飚的导火索当然就是当旷工的日子。
即使,那时的耿飚才只有十几岁,但也深深的明白了资本家的残酷和冷血。那时候的工作条件非常简陋,下了矿井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然而他的薪水却还不及几亩薄田的收入,当资本家赚的盆满钵满之时,矿工们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愤懑不平的耿飚在这个时候遇到了水口山党组织,在组织的教育和引导下,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明白了只有共产党才可以救中国。
于是,耿飚开始跟随组织积极参加罢工运动,并在1925年5月加入了共青团。因为出色的组织能力,1928年8月,耿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开启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想去前线参战,奈何在后方当参谋
加入党组织不久后,耿飚奉党的命令,率领红军游击队指挥作战。
由于耿飚英勇善战,又足智多谋,在许多战役中表现出色,深得组织赏识。红军长征中,耿飚率部打前站,先攻克古陂,九峰山,后又夜渡潇水河,不辞辛劳,奔袭数百里,到达道州城,只为让大部队安全通过。
1935年,耿飚参加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克遵义,渡乌江,为摆脱国民党的围堵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即使在攻打甘泉时,耿飚颈部受伤,也丝毫没有退缩,仍然坚持战斗。然而,就在耿飚沉浸在战争的炮火中,还意犹未尽之时,党中央却做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
有一天,毛主席找到了耿飚,让他去四方面军工作。
四方面军当时在后方,不属于前线,危险性小了很多。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革命事业一腔热血的军官,并不愿意去后方过相对安逸的生活,向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认为自己还是留在前线比较好。毛主席肯定了耿飚的勇敢,仍坚定表示:中央已经决定了,你不愿意也得去。
就这样,耿飚来到了后方,当起了参谋长,即使心有不甘,面对党中央给予他的工作却是尽心尽力。
那时,由于张国焘的错误思想,让红军内部团结出现了很大的裂痕,一时怨声四起。
这一次派耿飚去,就是希望消除裂痕,和平解决这一事件。耿飚也不负众望,和刘伯承一起,稳定军心,支援西军,为后方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仅将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影响减小到了最低,也让前方参战的首长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西安事变后,红4军和红31军整合成了129师,奔赴前线抗日,耿飚依然被安排留守后方,去385旅当参谋长。
眼看着战友们都奔赴前线打仗了,耿飚心里很不是滋味,跑到首长刘伯承面前希望能改变命令。
结果此事被毛主席得知,专门找人安慰耿飚说:“你在后方也可以指挥嘛,你可以给前线出主意呀。你们都走了,谁给我们中央这些人搞饭吃呀?”
就是这句话,让耿飚安安分分待的在后方一待就是七年,但是马革裹尸似乎是每个当兵人的夙愿,七年里,他依然希望能上前线抗战。
期间,贺龙派人给耿飚捎悄悄话,想调他去当教育部长,耿飚婉拒了。耿飚说:“我在后方蹲久了,我向往前线,向往枪林弹雨的战场生活。”
或许是老天爷感动于耿飚的热血,或许是不希望他一身英勇抱憾终身,他的心思被聂荣臻知道了,身为他曾经的老首长,聂荣臻私底下悄悄问他,愿不愿意跟随他去晋察冀工作。耿飚听了非常开心,立马答应了下来,就这样圆了自己再去前线的梦。
穿上军装是将军,穿上西装当大使
新中国成立后,新的挑战悄悄来临,有一天,耿飚接到中央命令,让他去北京做外交工作。身为一名军人,耿飚听到这个命令很诧异,不明白为什么组织上不让一个军人打仗,而是跑去搞外交工作。
其实,党中央做这个决定是非常明智的,军人们通过战争的洗礼,意志更加坚定,爱国之心毋庸置疑,不容易被糖衣炮弹所侵蚀。
耿飚虽然出身贫寒,却是个文武全才,脑子灵活,心思细腻,是个当外交官的不二人选。不仅是耿飚,当时还有不少将军,在党中央的命令下,脱下军装,成为一名外交大使。
然而,此时已经41岁的耿飚并不想当什么大使,台海战争还未解决,国家还未统一,还是想去打仗,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最后,在周总理的开导下,耿飚逐渐意识到了外交工作的重要性 ,年近半百的他从着装礼仪开始从头学起,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翻开了新的篇章。
1950年,耿飚担任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上任后仅仅几天时间,差点引发了一次外交事故。
就在耿飚担任大使后的第五天,瑞典老国王古斯塔夫五世病故,为了表示我国对国王病故的沉痛哀悼,耿飚让人写了一封吊唁函送过去。
然而,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打字时漏了一个字母,让吊唁函的意思似乎变了味。
瑞典方面也很疑惑,结合前后文章看来,中方似乎很诚恳,但是某句话又不禁让人浮想联翩。知道此事后,耿飚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立马打印了新的吊唁函,并亲自登门解释道歉,化解了这一次的危机。
也正是因为这次事件,让耿飚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国家面前无小事。从此,耿飚开始自学英语,只为更好地为我国的外交事业服务。
在瑞典人看来,耿飚不仅真诚友好,还谦虚有礼。有一次,瑞典皇家海军司令问耿飚:“大使先生,听说您过去是位将军,请问您过去指挥的部队多不多?”
耿飚答道:“不算地方部队的话,也就十几万人吧。”海军司令听后,惊讶道:“那比我们国家的所有军队还多呢!”
一旁的瑞典朋友知道后纷纷发出赞叹,称他是“伟大国家派来的伟大使者”。然而,耿飚却谦虚地回答道:“我是伟大国家的普通一兵。”从此,瑞典人称耿飚为“将军大使”,以此来表达对他的敬佩。
在外交领域工作多年,耿飚深知外交场也是战场,维护国家的利益是每个外交官的责任。当时,我国和阿尔巴尼亚交好,在自己还不富裕的情况下,对阿进行了大量的援助。
然而,好心并没有换来好报,阿尔巴尼亚不仅没有感激我们的援助,还变本加厉对我们提出了更多过分的要求。当时,许多人敢怒不敢言,因为极左思想盛行,讲阿的坏话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耿飚深知这样的外交方式无异于杀鸡取卵,对我国没有一点好处。于是,耿飚主动上书说明情况,并写出了自己的建议。毛主席看后,称赞耿飚敢说真话,是个好大使。
耿飚这一生,半生驰骋沙场,半生运筹帷幄,为祖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遗憾的是,因为从事外交工作,耿飚错过了第一次授衔机会,八十年代因为改制,第二次与军衔失之交臂,成为解放军唯一一位没有军衔的国防部长。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记住这位一生传奇的军人,耿飚和许许多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英雄们一样,永远被我们铭记在心中。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