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体验受到充电速度的影响,多地因此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加快超充站的建设。然而,超充站的建设面临着电网功率不足、投资成本高、车型兼容性问题等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业内人士建议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超充之城”的建设。
根据亿欧智库的调查,新能源汽车用户中最常用的充电方式是慢充,占比超过50%。在使用公共快充桩时,充电时间超过40分钟的比例高达44%,这也是用户的一大痛点。然而,84%的用户对超充补能表示认可,市场对此的期待度较高。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超充补能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今年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加快超充站的建设。近期发布的《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再次激发了深圳打造“超充之城”的热情。根据规划,到2023年底,深圳将建成至少150座公用超充站,到2024年3月底前,将建成至少300座公用超充站。
除了深圳,其他城市也在积极推进“超充之城”的建设。例如,北京对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奖励征求公众意见,其中公共充电设施的运营奖励中,超充桩最高可获得216元/千瓦·年的补贴。广州推出了“超充之都”计划,明确支持超级大功率快充技术,致力于建设多层次、多种类、多场景的充电体系。海南则发起了“超充之岛”建设计划,计划到2025年建成超过400座超充站。
各地纷纷筹建超级充电站,这是否预示着超级充电时代即将来临?实际上,超级充电设备的建设仍遭遇诸多难题,主要包括电网功率不足,投资成本高昂且回收周期漫长,适用充电车型有限且兼容性困难,以及充电基础设施匮乏等。
超级充电设备的技术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更大的充电功率和更快的充电速度,还需要确保安全可靠。因此,需要升级电网、增加储能系统,并投入更多的资金。此外,需要大量的车辆使用超级充电设备,以提高其利用率并实现预期收益。目前市场上支持超级充电的车型相对较少,超级充电车辆的发展滞后于超级充电设备的发展。不同车型的超级充电兼容性也存在差异,需要不同的接口和功率。目前,"Chaoji"充电标准刚刚发布,具体实施还需要时间。
关于如何推动超级充电站的进一步落实,应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充电设施运营商等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超级充电之城"的建设。同时,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对超级充电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充电设施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3905.html